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生擒關羽待之甚厚,為什麼孫權俘獲關羽卻將其斬殺?原因簡單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73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關羽, 字雲長, 是劉備麾下最受倚重的大將, 也是劉備陣營資歷最深的元老。

當初劉備在老家涿郡興起義兵, 討伐黃巾的時候, 他便投奔了劉備, 並與劉備寢則同床, 恩若兄弟。 雖然千百年來, 他一直以忠義著稱, 但是他卻是整個三國時代, 少有的兩度被不同陣營俘獲的名將(當然了, 像於禁這樣, 被蜀漢轉手給東吳的另算)——西元200年, 官渡之戰前, 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擊敗, 駐守下邳的他, 被曹操俘獲;西元219年, 襄樊之戰後, 他失荊州, 敗走麥城, 被吳軍無名小卒馬忠擒獲。

拋開關羽的能力問題不去爭議, 我們單來看曹操和孫權俘獲他之後的態度。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曹公禽羽以歸, 拜為偏將軍, 禮之甚厚。 ……曹公知其必去, 重加賞賜。 羽盡封所賜, 拜書告辭, 而奔先主于袁軍。 左右欲追之, 曹公曰:‘彼各為其主, 勿追也。 ’”也就是說, 曹操在擒住關羽之後, 一直待他不錯, 甚至知道他必然會離開, 卻依舊對其厚加封賞, 他留書辭別, 也不讓人追殺。 由此, 曹操的愛才之心可見一斑。 可孫權的做法, 卻與曹操完全相反, 同樣是《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權遣將逆擊關羽, 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可謂乾脆俐落。

說到此處, 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 那就是曹操俘獲關羽的時候, 劉備已經完全被擊潰, 他沒有什麼顧慮;可是孫權俘獲關羽的時候, 劉備擁有東西二川, 有與他一戰之力, 而從他將關羽首級轉贈曹操一事, 以及夷陵之戰前夕,

他遣使求和一事, 都可以看出, 他不想與劉備開戰。 那麼為什麼殺關羽的是人孫權, 而非曹操呢?他們兩人俘獲關羽之後, 態度又為何截然不同呢?

一、曹操有收服關羽的可能性, 孫權沒有

眾所周知, 曹操擊潰劉備的時候, 劉備幾乎是相當於隻身逃離的,

以當時的消息閉塞程度而言, 關羽可能並不知道劉備的去向, 甚至不知道劉備的生死。 再說了, 就算他知道劉備的下落, 按理說斬顏良一事發生後, 劉備估計也活不成了, 曹操將其收歸麾下的可能性非常大。 所以曹操一直對他有拉攏之心。 可是孫權擒關羽的時候, 關羽已隨劉備征戰了三十餘年, 差不多算是一員老將了, 再加上他的性格等問題, 無論如何看, 都沒有使其歸降的可能性, 所以孫權乾脆俐落的選擇了將其殺害。

二、關羽沒有得罪過曹操, 卻狠狠地得罪過孫權

曹操與關羽之間,除了曹操搶走過關羽看中的美人杜氏之外,並沒有矛盾,而且這件事情也是曹操理虧,所以他並不討厭關羽,反而非常欣賞此人,因此就算他殺害關羽,不會有什麼後果,他也沒有殺關羽的理由。可是孫權不一樣,先不說孫權與劉備一方,一直因荊州問題,不斷的產生糾紛,而關羽就是荊州的守將。單說關羽做過的,讓孫權完全不能忍受的事情——他發動襄樊之戰,糧草不足,於是未經孫權允許,擅自搬空了兩座屬於江東的糧倉;孫權想與他結為兒女親家,他不但選擇拒絕,還“罵辱其使”。孫權本就是不特別大度的人,關羽做出這些事情之後,又無誠心歸降之意,孫權能容他的可能性自然小。

三、曹操放歸關羽幾乎沒有損失,孫權放歸關羽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不管是曹操奪徐州,還是孫權奪荊州,都是與劉備結仇,但是曹操擒關羽的時候,劉備根本沒有棲身之地,也不具備什麼勢力,就算關羽離開他,他也不過是損失一個,本就不屬於他的將領而已,不可能遭到報復。而孫權不一樣,他如果不殺關羽,那麼誓必要將關羽放回去,不可能關一輩子。而如果他將關羽放了回去,擁有東西二川的劉備,依舊有能力,也有極大的可能,找理由攻打荊州,而在荊州經營過多年關羽,則很可能是先鋒,甚至主將。

再說了,在此之前,關羽就曾有滅吳之意——《三國志》注引《典略》記載,襄樊之戰的時候,孫權要派兵幫助關羽,但是因為他打算出工不出力,所以部隊到達戰場並不及時。當時已經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關羽,有些膨脹,因此勃然大怒曰:“貉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意思是說,東吳的小子(貉子是對吳人的一種侮辱性稱呼),你怎麼敢這樣,看我拿下樊城之後,不發兵滅了你?!雖然關羽說的是氣話,但是我們也能夠看出,他並不認同諸葛亮等人聯吳抗曹的想法,反而一直在惡化吳蜀關係。這個時候,不管孫權想保持孫吳聯盟,還是想撕破臉,都不能留關羽。

四、孫權吸取了曹操的教訓

曹操當初對關羽的厚待,不容否認,甚至連關羽自己都說,“吾極知曹公待我厚”,可是拋開他當初悄悄留開不談,之後他是怎麼回報曹操的?真實歷史上,並沒有華容道義釋曹操一事,他僅是在十九年後,圍曹仁、降於禁、斬龐德,嚇得曹操差點遷都。這等情況下,孫權就算拋開一切都不考慮,他還敢留關羽性命嗎?因此想讓他厚待關羽,便更不可能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能得知,同為漢末三國梟雄,同樣曾俘獲過關羽,曹操待之甚厚,孫權卻乾脆俐落的將其斬殺,兩個人對此事處理方式的不同,既與他們與關羽的私人關係有關,也與當時的客觀情況有關,關羽在不同時期,能夠造成的影響不同,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曹操與關羽之間,除了曹操搶走過關羽看中的美人杜氏之外,並沒有矛盾,而且這件事情也是曹操理虧,所以他並不討厭關羽,反而非常欣賞此人,因此就算他殺害關羽,不會有什麼後果,他也沒有殺關羽的理由。可是孫權不一樣,先不說孫權與劉備一方,一直因荊州問題,不斷的產生糾紛,而關羽就是荊州的守將。單說關羽做過的,讓孫權完全不能忍受的事情——他發動襄樊之戰,糧草不足,於是未經孫權允許,擅自搬空了兩座屬於江東的糧倉;孫權想與他結為兒女親家,他不但選擇拒絕,還“罵辱其使”。孫權本就是不特別大度的人,關羽做出這些事情之後,又無誠心歸降之意,孫權能容他的可能性自然小。

三、曹操放歸關羽幾乎沒有損失,孫權放歸關羽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不管是曹操奪徐州,還是孫權奪荊州,都是與劉備結仇,但是曹操擒關羽的時候,劉備根本沒有棲身之地,也不具備什麼勢力,就算關羽離開他,他也不過是損失一個,本就不屬於他的將領而已,不可能遭到報復。而孫權不一樣,他如果不殺關羽,那麼誓必要將關羽放回去,不可能關一輩子。而如果他將關羽放了回去,擁有東西二川的劉備,依舊有能力,也有極大的可能,找理由攻打荊州,而在荊州經營過多年關羽,則很可能是先鋒,甚至主將。

再說了,在此之前,關羽就曾有滅吳之意——《三國志》注引《典略》記載,襄樊之戰的時候,孫權要派兵幫助關羽,但是因為他打算出工不出力,所以部隊到達戰場並不及時。當時已經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關羽,有些膨脹,因此勃然大怒曰:“貉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意思是說,東吳的小子(貉子是對吳人的一種侮辱性稱呼),你怎麼敢這樣,看我拿下樊城之後,不發兵滅了你?!雖然關羽說的是氣話,但是我們也能夠看出,他並不認同諸葛亮等人聯吳抗曹的想法,反而一直在惡化吳蜀關係。這個時候,不管孫權想保持孫吳聯盟,還是想撕破臉,都不能留關羽。

四、孫權吸取了曹操的教訓

曹操當初對關羽的厚待,不容否認,甚至連關羽自己都說,“吾極知曹公待我厚”,可是拋開他當初悄悄留開不談,之後他是怎麼回報曹操的?真實歷史上,並沒有華容道義釋曹操一事,他僅是在十九年後,圍曹仁、降於禁、斬龐德,嚇得曹操差點遷都。這等情況下,孫權就算拋開一切都不考慮,他還敢留關羽性命嗎?因此想讓他厚待關羽,便更不可能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能得知,同為漢末三國梟雄,同樣曾俘獲過關羽,曹操待之甚厚,孫權卻乾脆俐落的將其斬殺,兩個人對此事處理方式的不同,既與他們與關羽的私人關係有關,也與當時的客觀情況有關,關羽在不同時期,能夠造成的影響不同,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