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大明名將,清軍入關時慘遭屠殺,其後人卻挖掉大清陵墓

明朝從建立到結束共用國276年, 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在明朝末期, 內外交困, 國家戰事不斷, 百姓民不聊生。

當時, 關外的滿洲清軍對明朝對明朝虎視眈眈, 儘管曾經明軍打仗十有九勝, 但在後期面對滿洲清軍的驍勇善戰時, 明軍顯然略遜一籌, 常吃敗仗, 明朝形式危如累卵。

常言道, 亂世出英雄, 亂戰出良將。 在這危在旦夕的時刻, 明朝出現了三位救國的英雄豪傑,

分別是熊廷弼、孫承宗和袁崇煥。 三個人文才武略, 各盡其能, 這才讓明朝關外的戰事逐漸明朗。

孫承宗是文臣出身, 在三人中也是能力最強的一個。 他滿腹經綸學富五車, 還曾是天啟皇帝的老師, 人稱“帝師”。 孫承宗為人剛直不阿, 連皇帝都不怕的魏忠賢,

見了孫承宗也要禮讓三分不敢造次。 同時, 孫承宗還是一位優秀的“軍師”, 與滿洲清軍的戰事正是因為他構思奇特的戰略佈局才得以逼退清軍, 可以說是一位全能型的優秀人才。 但讓人遺憾的是, 由於朝廷內部紛爭不斷, 孫承宗功敗垂成, 還沒來得及實現自己的滿腔壯志便被迫下了崗。

1638年, 76歲的孫承宗早已在老家高陽生兒育女頤養天年, 但正是在這個時候, 滿洲清軍突破了長城進入關內開始燒殺搶奪, 佔領底盤。 儘管孫承宗當時年事已高, 但仍然帶領全家老小集體出動, 並由自己親自登上城頭指揮反擊。 最終, 面對數量龐大的清軍, 高陽城最終敗在了他們的手下, 孫承宗被敵軍俘虜。 孫承宗早就被敵人恨之入骨切齒痛恨, 很快便把與孫承宗有關的100多口人全部殺滅, 長子僥倖逃脫。

孫承宗被殺害後, 天啟皇帝心如刀割哀痛不止, 命令手下的臣子為其厚葬並從優撫恤。 朝內大臣都被孫承宗的英勇行為感動, 同時也歎息一位精忠報國的老忠臣竟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但讓人意外的是,孫承宗去世200年後的清末時期,卻出現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一位自稱是孫承宗後人的人叫孫殿英,用特殊的方式“挖斷了大清的龍脈”,並宣稱為先人報仇雪恥。

原來,在1928年,土匪出身的軍閥孫殿英為了籌集軍餉從而壯大隊伍,幹了一件驚天大事。當年的7月,孫殿英帶領手下十幾號人開始“盜墓”,他們挖的正是清東陵。光天化日,包括慈溪乾隆在內的陵墓均被其挖開,墓裡的財寶全部被孫殿英據為己有壯大發展。

陵墓被挖開以後,各界震驚,清末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更是誓死要殺了孫殿英。孫殿英對於溥儀的憤怒不予理會,反而將盜來的珠寶分發給各方人員。孫殿英稱自己是孫承宗的後代,當時自己的祖宗遭遇不幸都是因為滿洲清軍對其一家100多口人的虐殺迫害,所以孫家與清朝的仇恨不共戴天勢不兩立,自己“盜墓”的行為主要是為了破壞清朝龍脈,讓其永無翻身之日。

孫殿英此舉既湊集了資金,又擺脫了被世人辱駡,可謂一舉兩得,這件事因為軍閥混戰所處的亂世時代,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文獻出處:《清史稿》

但讓人意外的是,孫承宗去世200年後的清末時期,卻出現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一位自稱是孫承宗後人的人叫孫殿英,用特殊的方式“挖斷了大清的龍脈”,並宣稱為先人報仇雪恥。

原來,在1928年,土匪出身的軍閥孫殿英為了籌集軍餉從而壯大隊伍,幹了一件驚天大事。當年的7月,孫殿英帶領手下十幾號人開始“盜墓”,他們挖的正是清東陵。光天化日,包括慈溪乾隆在內的陵墓均被其挖開,墓裡的財寶全部被孫殿英據為己有壯大發展。

陵墓被挖開以後,各界震驚,清末最後一個皇帝溥儀更是誓死要殺了孫殿英。孫殿英對於溥儀的憤怒不予理會,反而將盜來的珠寶分發給各方人員。孫殿英稱自己是孫承宗的後代,當時自己的祖宗遭遇不幸都是因為滿洲清軍對其一家100多口人的虐殺迫害,所以孫家與清朝的仇恨不共戴天勢不兩立,自己“盜墓”的行為主要是為了破壞清朝龍脈,讓其永無翻身之日。

孫殿英此舉既湊集了資金,又擺脫了被世人辱駡,可謂一舉兩得,這件事因為軍閥混戰所處的亂世時代,也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文獻出處:《清史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