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紅軍水準就是高,只用了一個辦法,手中的紙立馬變銀元!

1935年1月7日, 進入遵義城的紅軍, 見到的是一片蕭條的景象。 作為當時貴州較大的一個行署, 遵義管轄著十餘個縣, 經濟、商業都比較發達。

國民黨之前對紅軍長期進行負面宣傳, 當紅軍進入遵義時, 看到的是家家緊閉的門戶, 商販更是不敢開門做生意。 1927年9月, 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實施了著名的三灣改編。 在確定党指揮槍的同時, 實施政治、軍事、經濟民主。

經濟民主就是指士兵參與清理帳目, 管理伙食。 每個月, 連隊精打細算, 可使伙食費有一部分的節餘。 經過士兵委員會討論, 以紅軍票的形式均分給官兵零用。

但是當地的老百姓並不認可這種軍票, 日常生活主要是靠銀元。 讓百姓認可紅軍票的任務, 就落在了毛澤民和林伯渠兩個人身上。

如何能儘快使遵義成為紅軍長征中重要的補給站, 如何能在短時間內使遵義的百姓相信紅軍票的信譽, 成為這兩位不拿槍的戰士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20世紀30年代, 王家烈壟斷了貴州的鹽業買賣, 囤積食鹽再通過鹽行高價倒賣。 很多人家做飯根本捨不得在菜裡放鹽, 只是吊一坨鹽在房梁上, 吃飯的時候每人舔一下。

所以紅軍到了這裡以後首先繳獲了軍閥王家烈儲藏的鹽, 隨即發佈公告:大家買這個低價鹽, 必須要拿紅軍票買, 拿銀元不收。 那你有銀元怎麼辦呢?紅軍在遵義市里設了八九個兌換點, 你可以拿著你的這些硬通貨, 到紅軍銀行的兌換點裡換成紅軍票。 你拿著紅軍票,

就可以買到便宜的鹽。

經過幾天的市場檢驗, 遵義的老百姓們發現, 拿紅軍票還真的能夠買到鹽。 紅軍也和其他的軍隊對待老百姓的態度不太一樣, 沒過幾天, 遵義的市場就重現了往日的繁榮, 很多年輕人也報名參加了紅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