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做群眾工作要善講“群眾話”

古人雲:為民立言, 唯真為美。 善講“群眾話”, 才能做好群眾工作。

脫貧攻堅工作中, 採取入戶問卷調查是掌握貧困現狀、瞭解致貧原因、研究脫貧舉措的必要手段之一。 問卷設置得相對細一些、全面一些, 的確有助於精准把握情況、收集資訊。 但面對群眾的事情, 就當多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 既然貧困群眾是調查對象, 其文化程度相對不高, 如果把問卷設置得像“陽春白雪”一般, 盡是文縐縐的書面語、官方語, 老百姓很難有親切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一書中曾指出:“有少數幹部不會同群眾說話, 在群眾面前處於失語狀態。

其實, 語言的背後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識、是素質。 ”如若黨員幹部同人民群眾交流起來都互相聽不清、聽不懂、聽不明, 不在一個頻道上, 今後還如何傾聽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和意見建議, 還如何能做好群眾工作踐行群眾路線。 對於“群眾話”, 黨員幹部不僅要會說、多說, 還要善說, 要讓人民群眾聽得清、聽得明、聽得高興, 讓基層群眾工作的“最後一公里”真正打通走順。 觀察我們身邊, 有的幹部到基層調研, 雖然坐在小馬紮上, 思想卻還停留在講話稿上, 與群眾交流時談政策頭頭是道, 講道理高談闊論, 可群眾聽得雲裡霧裡直搖頭;有的地方組織群眾活動, 本該熱熱鬧鬧地發動群眾, 偏偏有個別領導在臺上引經據典長篇大論念稿子,
十幾分鐘念不完, 台下群眾昏昏欲睡……如此種種, 可謂“話不投機半句多”。 作為幹部, 如果不顧群眾的感受空發感慨, 語言再華麗也蒼白無力, 這樣的溝通達不到發動群眾、說服群眾的目的, 也難以贏得群眾的信任, 甚至還會引來許多抱怨。

首先, 為群眾講話。 堅持“看菜吃飯、因事而異”,做到“瞭解民情多說家常話、化解矛盾多說體諒話、教育群眾多說知心話、脫貧致富多說鼓勵話”,實現與群眾的良性互動和真誠溝通,切忌不分青紅皂白搞“一錘定音”, 讓群眾打心眼裡明白我們是為他們好的, 這一抹隔閡也自會消失於無形, 搭建起更有利於溝通的橋樑, 真正以一個小學生的態度, 拜人民為師。 少一些傲慢自大,

多一些虛心請教;少一些高談闊論, 多一些靜心傾聽;少一些工作指導, 多一些躬身實踐。

其次, 善於講鄉土話。 古語有雲:“實言實行實心, 無不孚人之理。 ”幹部到基層進行宣講, 不妨多講一些群眾身邊的故事, 多講一些身邊的典型;到農村調研, 別總問村民:“有沒有給你家制訂扶貧計畫?”不如問一句:“想沒想過咋樣才能多掙錢?”做群眾工作要將心比心, 換取真心。 在平時的工作中廣大黨員幹部要多到基層走一走、看一看, 多與群眾說說體己話、談談實際問題, 潛移默化中提升說“群眾話”的能力, 養成說“群眾話”的習慣, 才能真正取得群眾的認可和信任。

再次, 掏出老百姓的“真心話”。 人都是有感情的, 只要我們真心接近群眾、細心關注群眾,

誠心對待群眾, 對群眾說貼心話, 群眾就會向你說知心話。 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 圍繞老百姓關心的柴、米、油、鹽等生活瑣事, 真誠地噓寒問暖, 認真傾聽他們的困難苦惱和需求願望, 把話題說到他們的心坎上, 從而讓群眾打開“話匣子”, 掏出“心窩子”, 才能讓我們掌握瞭解基層的真實情況。 群眾在黨員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黨員幹部在群眾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 實踐再一次證明, 只要你把群眾當親人, 群眾就會視你為親人。

以真情對待群眾, 以真心服務群眾, 以真誠結交群眾, 使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紮的穩、紮的深, 只有摒棄自身的優越感, 去掉身上的機關味, 學會使用群眾語言, 說群眾願意聽、聽得懂的話,

接為民之地氣, 充務實之電量, 經常坐坐群眾的小板凳, 經常與群眾拉家常、嘮嘮嗑, 才能真正傾聽群眾的呼聲, 才能感知群眾的冷暖, 才能說出接地氣的群眾語言;只有跟群眾推心置腹, 誠心接受群眾刺耳的建議和批評, 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 才能融入到群眾之中, 真正做群眾的知心人、暖心人。

作者:福映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