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除了火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禁☆片戰爭對中國還有哪些巨大損失

八五六年十月至一八六○年十月, 英、法兩國在沙俄和美國的支持下聯合發動了一場侵華戰爭。 由於這次戰爭發生的原因和性質同第一次鴉片戰爭一樣, 故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由英國蓄意製造“亞羅號事件”直接引起的。 一八五六年十月八日, 中國水師在一隻停泊在廣州黃埔的中國走私船“亞羅號”捕捉了二名中國海盜和十名有嫌疑的水手。 這本是中國的內政, 與英國毫不相干。 但是, 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卻詭稱該船曾在香港領過登記證(事實上登記證已過期), 應受英國保護, 並無中生有地說船上懸掛的英國國旗被中國兵勇撕毀, 蠻橫地要求廣州當局送回被捕者, 同時向英國公開“賠禮道歉”。 在無理挑釁面前, 軟弱無能的兩廣總督葉名琛竟採取逆來順受的態度, 將被捕人犯全數送往英國領事館。 但巴夏禮蓄意擴大事端,

拒不接受。 十月二十三日, 英軍突然進攻廣州, 正式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 由於當時在華兵力有限, 英軍攻入了廣州不久又退居虎門等待援軍。 一八五七年七月, 英國政府任命額爾金為全權專使率領一支海陸軍赴華, 同時還向法、俄、美三國政府發出照會, 提議聯合出兵。

法國早于英人之前就製造了一個“馬神甫事件”。 一八五六年二月, 有個叫馬賴的法籍天主教神甫因非法潛入中國內地進行活動, 在廣西西林縣被處死。 馬賴被殺本是罪有應得的事, 法國政府卻以此為藉口, 聲稱要“為保衛聖教而戰”, 隨即任命葛羅為全權專使率軍赳華協同英軍作戰。

八五七年十二月, 額爾金率領的英軍和葛羅率領的法軍集結於香港,

待機行事。 這時, 俄、美兩國派的專使已趕到香港與英、法合謀。 十二月二十九日, 英、法聯軍在只有部分清軍自動零星抵抗的情形下, 一舉佔領廣州, 葉名琛俯首就擒。 巡撫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等投敵, 並在以巴夏禮為首的英、法三人委員會的嚴密監視下, 繼任原職, 從而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受外人控制的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

聯軍既占廣州, 四國公使便提出修訂通商條約。 一八五八年四月, 他們到大潔口外和清政府代表談判。 因英、法兩國故意挑剔, 談判破裂。 五月二十日, 英、法聯軍攻陷大活, 並直撲天津。 清政府慌了手腳, 忙派大學士桂良和吏部尚書花沙納赴天津議和。 在侵略者的威嚇下, 他們分別於六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簽訂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

但是, 侵略者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一八五九年, 英、法公使以換約為名, 率軍艦到大潔口外, 蠻橫拒絕清政府指定由北塘登陸的路線, 堅持經大沾口溯白河進北京。 六月二十五日, 英、法聯軍突然向大潔炮臺進攻。 這一次,

他們遭到中國守軍的英勇抵抗。 激戰一晝夜, 侵略軍被打死打傷近五百人, 軍艦被擊沉多艘。 英艦隊司令何伯也身負重傷。 英、法聯軍狼狽逃往上海。

在條約未批准之前, 英、法聯軍是無權航行白河的。 然而中國的正義行動則又成為侵略者進一步擴大戰爭的藉口。 一八六○年二月, 英、法兩國再度從國內分別派出一萬八千人和七千人來華。 四月, 侵佔舟山。 五月, 侵佔大連灣、煙臺。 六月初, 封鎖渤海灣。 八月, 攻陷塘沽、大沽、天津。 九月二十一日, 進逼北京。 九月二十二日, 咸豐皇帝倉皇逃往熱河, 命其六弟恭親王奕訴留守北京, 負責議和。 十月初, 英、法聯軍在沙俄提供的北京平面圖和軍事情報的有利條件下, 攻進安定門, 佔領北京城。

十月下旬,奕訴代表清政府分別與英、法交換了《天津條約》並新訂了《北京條約》。這樣,中國除允許外國公使駐京,准許內地自由傳教和增辟牛莊、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天津為通商口岸外,還改訂了關稅,並割九龍給英國。賠償英、法軍費各八百萬兩。

沙俄雖然沒有直接出兵,但它以“調停”有功為理由,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規定將鳥蘇裡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開放新疆喀什噶爾(即喀什)為商埠,還規定在中國西部邊疆進行所謂勘界,侵佔了中國1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一英、法聯軍侵華行動一開始,美國就給英國一個月的軍餉,並把軍艦集中到黃浦江,此後更是無役不從英、法。戰爭結束時,美國所掠得的權利,不比英、法少。

圓明園是清皇室的一座行宮,在這個壯麗的宮苑裡,藏有各種無價的珍寶、罕見的典籍和著名的歷史文物。一八六○年十月六日,英、法聯軍闖到這裡,大肆劫掠,並將園內建築付之一炬,使之變成一片焦土。英、法聯軍的暴行,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切齒痛恨。侵略軍所到之處,無不遭到人民的英勇抵抗。但是,由於清政府採取投降政策,結果,第二次鴉片戰爭終以侵略者的如願以償而告結束。這次戰爭對中國社會所造成的惡果比第一次鴉片戰爭還要嚴重:由於大批新口岸的開闢,外國勢力不僅擴展到沿海各省,而且深入到長江中游地區;由於准許自由傳教,外國傳教士得以胡作非為;由於改訂關稅,中國經濟處於無法與外國抗爭的地位。總之,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進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

十月下旬,奕訴代表清政府分別與英、法交換了《天津條約》並新訂了《北京條約》。這樣,中國除允許外國公使駐京,准許內地自由傳教和增辟牛莊、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天津為通商口岸外,還改訂了關稅,並割九龍給英國。賠償英、法軍費各八百萬兩。

沙俄雖然沒有直接出兵,但它以“調停”有功為理由,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規定將鳥蘇裡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開放新疆喀什噶爾(即喀什)為商埠,還規定在中國西部邊疆進行所謂勘界,侵佔了中國1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一英、法聯軍侵華行動一開始,美國就給英國一個月的軍餉,並把軍艦集中到黃浦江,此後更是無役不從英、法。戰爭結束時,美國所掠得的權利,不比英、法少。

圓明園是清皇室的一座行宮,在這個壯麗的宮苑裡,藏有各種無價的珍寶、罕見的典籍和著名的歷史文物。一八六○年十月六日,英、法聯軍闖到這裡,大肆劫掠,並將園內建築付之一炬,使之變成一片焦土。英、法聯軍的暴行,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切齒痛恨。侵略軍所到之處,無不遭到人民的英勇抵抗。但是,由於清政府採取投降政策,結果,第二次鴉片戰爭終以侵略者的如願以償而告結束。這次戰爭對中國社會所造成的惡果比第一次鴉片戰爭還要嚴重:由於大批新口岸的開闢,外國勢力不僅擴展到沿海各省,而且深入到長江中游地區;由於准許自由傳教,外國傳教士得以胡作非為;由於改訂關稅,中國經濟處於無法與外國抗爭的地位。總之,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進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