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吳紅波:參與全球治理要有人才保證

央廣網北京4月18日消息(記者 高藝寧)“參與全球治理沒有‘人’不行。 ”17日,“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參與國際多邊合作的回顧與展望”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 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會長、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吳紅波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當前,全球治理體系正處於調整變革的關鍵時刻,要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懂政策、知國情、外語好、會溝通的複合性人才隊伍。

“以聯合國為例,中國在聯合國按國籍比例分配人數下限為164人、上限為222人,而目前中國僅有81人,遠低於下限人數。

”吳紅波認為,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首先要有人員保證,希望國家派更多最優秀的人才參與到國際組織工作中。

據吳紅波介紹,除人員缺乏外,國際場合中,“講中國故事人家聽不懂、不願意聽”的情況不乏其例,“不敢講、不想講、不會講”的問題仍然存在,甚至在不少國際討論中沒有中國人出席。 “人們在呼籲爭取國際話語權的同時,卻沒有重視和用好自己的話語權,真是莫大遺憾。 ”吳紅波指出,中國應注重全球治理人才的素質培養,並保證在國際討論中的出席率。

“當前,國際形勢正經歷著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國際多邊機制受到了嚴重衝擊、經濟全球化受到了重挫、發展中國家正在改變著世界格局,當代資本主義陷入了方向危機,維護我們共同的未來成為全球共識。

全球治理體系正處於調整變革的關鍵時刻。 中國該往何處去?吳紅波認為,中國作為世界政治經濟大國,未來應推進國際組織調整改革,適應國際形勢發展。 在吳紅波看來,聯合國和其它國際多邊體制是解決全球性難題和挑戰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調整和變革並非易事,將觸動各方利益,尤其是守成大國的利益,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國應秉承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提出具體建議,使全球治理機制能更好地促進世界和平和可持續發展。

吳紅波表示,面向未來,中國應繼續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引領世界發展趨勢。 當前,中國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一帶一路”倡議、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觀點立場等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贊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相契合。 如果能將三者結合起來,以國際廣泛共識為基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為亂象叢生的世界提供全新的選擇。

吳紅波告訴記者,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共同發展,是國際社會中分歧最少、共識最多,最具凝聚力的領域。 中國的成功經驗,例如消除絕對貧困和全民醫保等,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興趣和關注。 中國應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將具有普遍意義且可以複製的成功經驗與有關國家分享,推動共同發展。

“南南合作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的潛力,‘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力地推動亞歐大陸的經濟整體發展,南南合作和‘一帶一路’有機結合,將促進全球經濟治理變革,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 ” 吳紅波建議,中國應繼續深化南南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要繼續打造南南合作和“一帶一路”旗艦項目,結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不斷加強合作深度和廣度,提高重點項目的數量和品質,促進世界經濟強勁、持久、平衡、包容增長。

“時代呼喚中國的聰明智慧、理論創新和全球治理方案。 未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過程中,中國還要加強理論研究,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吳紅波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