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手工食品因純天然被捧上天,真相或沒你想得那麼好……

吃, 很容易點燃人們的熱情。

從《紅樓夢》裡做法奢侈把劉姥姥聽傻了的茄鯗, 到用幾十道繁瑣的工序把草莓重新做成糖皮草莓的日本龍吟草莓料理, 人們對吃飽吃好的追求沒有窮盡。

近來, “農家自製”“無添加純手工”的食品越來越多, 誘人的行銷詞彙讓人們認為它們更加安全放心。 尤其是打著“私房”“手作”這些名頭的食品, 更讓平凡食物有了不凡出身。

但純天然真的那麼好?

無添加就等於健康?

它們,

或許沒你想得那麼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陳芳表示:“純天然的食材只是吃起來更符合消費者的傳統要求, 可能口感好一些, 但其營養成分並不會比人工養殖、培育、加工後的食材更豐富。 ”

她認為, 過分追求“純天然”並不能攝取更多營養。

以牛奶為例。 有些媽媽擔心奶粉的安全問題, 考慮給孩子選擇更“天然”的鮮奶, 但其實對於鮮奶來說, 配方奶粉用不飽和脂肪酸代替了飽和脂肪酸, 蛋白質結構更科學, 更利於吸收。

“嬰幼兒奶粉通過適當添加牛磺酸、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元素等營養強化劑, 能保證寶寶在各生長發育階段獲得合理均衡的營養, 滿足人體生理活動的正常需要。

”陳芳解釋道。

除了營養並不占優之外, 手工食品還可能因為沒有經過相關檢測, 而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質。

以土法壓榨花生油為例:由於精煉環節少, 因此那種花生油聞起來特別香, 但黃麴黴素超標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而正規企業加工的花生油,

由於從原料就有嚴格的把關措施, 加上加工、檢測工藝標準, 有多個環節管控, 品質更有保證。

科普達人、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也曾表示, 有些地區的“傳統工藝”本身就不安全, 比如用含鉛配料做松花蛋、用硼砂處理米粉和粽子, 用含鉛小轉爐爆米花, 用硫磺熏果脯蜜餞, 這些都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工藝”。

事實上

純手工食物

更容易腐爛變質

很難保證品質

而手工食品主打的“無添加”

似乎也不像看起來那麼可靠。

談到無添加是不是更安全, 陳芳直接否定。

相對於企業生產的食品, 純手工製作的食品可能確實如宣傳的那樣沒有添加防腐劑、抗氧化劑等食品添加劑, 但是正因為這樣, 它們更容易出現腐敗變質等問題。 尤其純手工食品主要通過網路銷售, 更容易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品質問題, 也就是說沒有添加劑反而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風險, 效果適得其反。

另外, 絕對的“無添加”很大概率上是個偽命題。 畢竟食用鹽中有抗結晶劑、食用油中有抗氧化劑、醋裡有防腐劑, 宣稱“絕對無添加”的製作者除非自己曬鹽釀醋,否則一定是使用了含有添加劑的原材料的。

手工的≠更好吃

備受人們青睞

也許只因情懷

據陳芳介紹,相對於加工食品而言,手工食品對食材的選擇更加多樣、季節性更強;同時可以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根據不同人的口味喜好做一些改動,因此主要是滿足了人們心中對食物的一種印象和感受。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博士後王國義提醒說,選擇此類食品一定要擦亮眼睛,保證食用安全——

第一,儘量選擇正規網購平臺,選購前核實店家是否有食品生產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保證店家在政府食品安全監管範圍內,核實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資訊,避免買到“三無產品”;

第二,自製食品一般保質期較短,物流時間較長時會造成腐敗變質,網購店家最好在同城,並且有專門的物流平臺,能做到冷鏈運輸,避免運輸時間過長,確保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手工製作的食物可以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調劑,是蛋糕上的櫻桃,但安全是前提,合法是底線。

相關連結

無證自製食品難監管

近年來,非法售賣手工食品,以及因食用三無食品危害健康的事件不時出現。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純手工食品大部分為私房製作,製作者的健康狀況無法保障,衛生安全也由他們自己掌控,監管部門很難做到監管到位;而且自製食品賣家只需簡單程式就可以開網店,很少主動申請食品流通許可證等證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隱患。

對於網售手工食品,范志紅曾在博客中寫道:“我並不反對人們食用現場擠的牛奶,也不反對人們在網路上銷售食品,只是希望這些產品能夠被納入監管,加強培訓、管理和抽查,而不是僅僅用‘良心品質’‘手工製作’‘傳統工藝’之類的虛詞來吸引消費者。既然做一行,就要遵守這一行的基本規則,做得專業,做得安全,做得規範合法。”具體如生產者要有經營執照和衛生許可證,要定期體檢;生產場所要設計合理,達到食品生產車間規定的衛生標準;食品的原料要有來源,必須做到可追溯;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儲藏運輸要注意控制條件,並遵循保質期;食品標籤要規範等。

宣稱“絕對無添加”的製作者除非自己曬鹽釀醋,否則一定是使用了含有添加劑的原材料的。

手工的≠更好吃

備受人們青睞

也許只因情懷

據陳芳介紹,相對於加工食品而言,手工食品對食材的選擇更加多樣、季節性更強;同時可以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根據不同人的口味喜好做一些改動,因此主要是滿足了人們心中對食物的一種印象和感受。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博士後王國義提醒說,選擇此類食品一定要擦亮眼睛,保證食用安全——

第一,儘量選擇正規網購平臺,選購前核實店家是否有食品生產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保證店家在政府食品安全監管範圍內,核實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資訊,避免買到“三無產品”;

第二,自製食品一般保質期較短,物流時間較長時會造成腐敗變質,網購店家最好在同城,並且有專門的物流平臺,能做到冷鏈運輸,避免運輸時間過長,確保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手工製作的食物可以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調劑,是蛋糕上的櫻桃,但安全是前提,合法是底線。

相關連結

無證自製食品難監管

近年來,非法售賣手工食品,以及因食用三無食品危害健康的事件不時出現。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純手工食品大部分為私房製作,製作者的健康狀況無法保障,衛生安全也由他們自己掌控,監管部門很難做到監管到位;而且自製食品賣家只需簡單程式就可以開網店,很少主動申請食品流通許可證等證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隱患。

對於網售手工食品,范志紅曾在博客中寫道:“我並不反對人們食用現場擠的牛奶,也不反對人們在網路上銷售食品,只是希望這些產品能夠被納入監管,加強培訓、管理和抽查,而不是僅僅用‘良心品質’‘手工製作’‘傳統工藝’之類的虛詞來吸引消費者。既然做一行,就要遵守這一行的基本規則,做得專業,做得安全,做得規範合法。”具體如生產者要有經營執照和衛生許可證,要定期體檢;生產場所要設計合理,達到食品生產車間規定的衛生標準;食品的原料要有來源,必須做到可追溯;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儲藏運輸要注意控制條件,並遵循保質期;食品標籤要規範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