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好的閱讀風尚成全民習慣 傳播江西文化要敢於“發蠻”

文/圖 全媒體記者趙鴻宇

中國江西網訊 月14日上午, 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直機關工委、江西日報社、省廣播電視臺、省出版集團公司、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閱讀之美 人文贛鄱”全民閱讀專家論壇在南昌舉行, 《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暨現場學術顧問方笑一等4位論壇主講嘉賓現場細數了與江西有著不解之緣的文學大家, 還原了贛鄱大地詩意盎然的人文本色。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力平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 要大力開展全民閱讀活動, 在全省上下弘揚閱讀之美, 共建書香贛鄱,

為建設現代化江西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4月14日, “閱讀之美 人文贛鄱”全民閱讀專家論壇在南昌舉行。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力平:

讓好的閱讀風尚成為全民習慣

中華民族有著優良的讀書傳統, 無論居廟堂之高, 還是處江湖之遠, 閑來即讀書是一種良好的傳統習慣。

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杜甫的“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等經典的名句反映了中國古代人對學習的熱愛, 對閱讀的推崇。 算上今年, 全民閱讀連續5年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建設學習型社會, 還被寫入了黨的十六大報告, 現在, 全民閱讀已經成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讀書傳統, 以書香贛鄱品牌建設為龍頭, 加快構建全民閱讀推廣服務的體系, 讓好的閱讀風尚成為全民習慣。

要積極開展閱讀活動, 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這一主題, 以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 精心組織開展系列讀書活動,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全民閱讀的核心是閱讀的內容。 要優化內容供給, 加強主題出版和精品創作, 實施全民閱讀精品引領工程, 不斷滿足群眾閱讀新需求。 要強化陣地建設, 加快構建覆蓋城鄉、實用便利、服務高效的全民閱讀設施體系, 大力推進城市書屋等新型閱讀空間建設, 鼓勵在景區、工業園區, 開展特色的書店、書吧, 促進學校書店連鎖發展, 推動實體書店對接互聯網轉型。 推動建設書香贛鄱全民閱讀數字閱讀平臺、兒童閱讀推廣平臺、新華微書吧等數位閱讀服務的平臺, 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的數位閱讀服務。 要創新活動形式, 讓閱讀成為新風尚。 圍繞建設“書香贛鄱”品牌, 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系列重大活動,
廣泛深入地開展經典誦讀、民間講壇活動, 大力推動全民閱讀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 讓好的風尚成為好的習慣。 此外, 還要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 宣傳報導讀書陶冶情操, 讀書改變命運, 讀書成就人生的感人故事, 讓全民閱讀的理念春風化雨潤無聲, 努力在全省上下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文明新風尚。

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雨:

江西文化中藏著詩意氣質

“昨天晚上我睡在贛江邊上滕王閣的對面, 我一夜無眠, 忽然想起了曾經跟江西淵源很深的一位詩人陸游寫的‘小樓一夜聽春雨’。 ”作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 河北衛視、黑龍江衛視熱播的閱讀推廣節目《中華好詩詞》、《見字如面》的重要嘉賓,

中南大學的楊雨教授說, 對自己詩意氣質的形成影響最深是江西人。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 中國有四位最偉大的詩人, 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 楊雨認為, 陶淵明對中國詩壇詩意氣質的影響不可估量。 “很小的時候讀到《五柳先生傳》, 我不太能夠領會為什麼讀書可以“好讀書不求甚解”。 當我年紀越來越增長的時候, 突然發現其實毫無功利目的, 純粹審美性的閱讀, 該是一種怎樣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她認為, 陶淵明不僅僅在詩法, 更在詩境上影響了後來的江西詩派。

江西詩人追求的那種看似平淡實則絢爛的詩意氣質, 是所有文人墨客嚮往的高度。

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方笑一:

江西文化儒雅、包容

“江西從古至今尤其是宋代產生了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楊萬里、黃庭堅等中國歷史上頂級的文化名人文學大家,辛棄疾、蘇軾等祖籍不在江西,但都跟江西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在江西寫下了他們一生當中鼎鼎大名的、可以列入他們作品第一批次的名作。”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暨現場學術顧問方笑一思考後覺得,江西文化的儒雅、包容是這些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

方笑一說,王安石、蘇軾、曾鞏等人雖然政見不同,但都共同尊崇歐陽修為自己的老師。歐陽修去世以後,他們都給歐陽修寫祭文,其中,王安石為了表示對歐陽修的尊重,一改往日簡省的文風,在祭文裡頭用詞委婉和平緩,以此表達對老師最大的尊敬。“歐陽修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學上、文化上,他都有一種最可貴的品質——包容,他可以接受不同的文章和風格,都予以尊重,所以學生在他身後也非常尊重他。江西之所以在歷史上,在宋代以後,產生了這麼多文化名人,跟江西文化中的儒雅、包容是分不開的。”

江西師範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方志遠:

激發文化自信要敢於“發蠻”

江西師範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方志遠樂觀地認為,江西人要有文化自信,不可妄自菲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曾經發達過,我們將來還會發達,這就是我們的自信。”

“我第一次到常德去,車子往那過,我說我們江西的桃花源怎麼跑到他們那兒去了?湖南人敢想、敢做、還‘發蠻’!”方志遠說,在激發文化自信上,這種“發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還打趣道:“那麼多文人在江西成名,王勃也是一個,《滕王閣序》可以說超過他所有的作品。喝了我們江西人的酒、吃了江西的肉,被江西人一捧很高興,作下了名篇,當然我們肯定給他提供了資料。”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朱向前:

要傳承發展鄉賢文化

朱向前覺得,江西文化要發展,需要傳承古代“文官告老還鄉,武官解甲歸田”的鄉賢文化。

“你從本地走出去,通過科舉,登堂入場,去開衙建府,到了你70歲、80歲,那麼你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你要回到老家,帶著你全部的學養,全部的知識,全部的財富,全部的人脈關係回到老家去,造福鄉祠,回饋家鄉,報答親人。”朱向前認為,湖南人深刻地影響和引導了中國兩百多年,如今湖湘文化的繁榮就得益于鄉賢文化的傳承,“曾國藩他們有前瞻性,在剿滅洪秀全之後,曾國荃從天京拉走了幾十船的金銀財寶拉回老家去了,他們拉回這麼多金銀財寶幹嗎了呢?他們沒有去建豪宅,很多是投入了湖南的鄉間教育。”

朱向前認為,近代湖南人的鄉間教育,為湖南培養了儲存了大量人才,江西文化的繁榮也離不開江西籍名人回報家鄉。(江南都市 報)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方笑一:

江西文化儒雅、包容

“江西從古至今尤其是宋代產生了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楊萬里、黃庭堅等中國歷史上頂級的文化名人文學大家,辛棄疾、蘇軾等祖籍不在江西,但都跟江西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在江西寫下了他們一生當中鼎鼎大名的、可以列入他們作品第一批次的名作。”央視《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暨現場學術顧問方笑一思考後覺得,江西文化的儒雅、包容是這些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

方笑一說,王安石、蘇軾、曾鞏等人雖然政見不同,但都共同尊崇歐陽修為自己的老師。歐陽修去世以後,他們都給歐陽修寫祭文,其中,王安石為了表示對歐陽修的尊重,一改往日簡省的文風,在祭文裡頭用詞委婉和平緩,以此表達對老師最大的尊敬。“歐陽修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學上、文化上,他都有一種最可貴的品質——包容,他可以接受不同的文章和風格,都予以尊重,所以學生在他身後也非常尊重他。江西之所以在歷史上,在宋代以後,產生了這麼多文化名人,跟江西文化中的儒雅、包容是分不開的。”

江西師範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方志遠:

激發文化自信要敢於“發蠻”

江西師範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方志遠樂觀地認為,江西人要有文化自信,不可妄自菲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曾經發達過,我們將來還會發達,這就是我們的自信。”

“我第一次到常德去,車子往那過,我說我們江西的桃花源怎麼跑到他們那兒去了?湖南人敢想、敢做、還‘發蠻’!”方志遠說,在激發文化自信上,這種“發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還打趣道:“那麼多文人在江西成名,王勃也是一個,《滕王閣序》可以說超過他所有的作品。喝了我們江西人的酒、吃了江西的肉,被江西人一捧很高興,作下了名篇,當然我們肯定給他提供了資料。”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朱向前:

要傳承發展鄉賢文化

朱向前覺得,江西文化要發展,需要傳承古代“文官告老還鄉,武官解甲歸田”的鄉賢文化。

“你從本地走出去,通過科舉,登堂入場,去開衙建府,到了你70歲、80歲,那麼你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你要回到老家,帶著你全部的學養,全部的知識,全部的財富,全部的人脈關係回到老家去,造福鄉祠,回饋家鄉,報答親人。”朱向前認為,湖南人深刻地影響和引導了中國兩百多年,如今湖湘文化的繁榮就得益于鄉賢文化的傳承,“曾國藩他們有前瞻性,在剿滅洪秀全之後,曾國荃從天京拉走了幾十船的金銀財寶拉回老家去了,他們拉回這麼多金銀財寶幹嗎了呢?他們沒有去建豪宅,很多是投入了湖南的鄉間教育。”

朱向前認為,近代湖南人的鄉間教育,為湖南培養了儲存了大量人才,江西文化的繁榮也離不開江西籍名人回報家鄉。(江南都市 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