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玩旅行青蛙,防娃過敏之道

最近很火的遊戲“旅行青蛙”, 你玩過了嗎?其實, 從這款遊戲裡, 我們可以學到一些預防孩子過敏的招數呢!不信?那就往下看吧。

作者 | 崔玉濤

北京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園長

編輯 | 覃靜 製作 | 張海燕

娃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嬌弱

遊戲中的蛙餓了會吃, 背個包包說走就走, 你卻為它操碎了心:它帶的東西夠吃嗎?它迷路了怎麼辦?它怎麼還不回來?……其實, 蛙自己過得很好, 你只要給它準備好食物和帳篷,

其他的, 你就只能做個旁觀者了。

同樣的, 我們的孩子, 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嬌弱。

娃比我們想像的“耐餓”

母乳餵養可以預防過敏, 尤其是孩子第一口吃的是母乳, 更有利於預防過敏。 可是, 現在很多孩子的第一口奶並不是母乳, 而是配方粉。 因為孩子剛出生, 媽媽的奶還沒下來, 家長擔心會餓壞孩子, 所以趕緊給他加了配方粉。

其實, 孩子剛出生時, 他的脂肪是灰色脂肪(也叫棕色脂肪), 這種灰色脂肪能夠維持孩子至少3天的能量, 不用擔心他會餓壞。 不想念娃的“耐餓”, 急於加配方粉, 往往使很多孩子失去了第一口吃到母乳的機會, 從而增加了過敏的機會。

如果媽媽的奶沒有下來, 可以讓孩子頻繁吸吮媽媽的乳房,

促進乳汁早分泌。 與此同時可以監測孩子的體重, 如果孩子吸吮乳房很好, 體重雖然有所下降, 但體重下降沒有超過出生體重的7%, 就可以繼續等待母乳。 如果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 可以給他添加配方粉, 但要首選部分水解配方粉, 因為部分水解配方粉有預防過敏的作用。

娃不需要你把他護在無菌的環境裡

消毒液、濕紙巾、免洗洗手液……現在可能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有這些東西, 因為家長覺得孩子很嬌弱, 生怕他感染細菌後生病, 認為細菌是敵人, 只有把細菌殺滅, 孩子才能健康。

其實, 過度清潔不利於人體的生理成熟。 所有的人都生長在一個有菌世界, 從出生開始, 很多細菌就像朋友一樣和我們相伴一生,

我們應該把它們看成朋友, 而不是敵人。

孩子平時接觸少量的細菌, 有利於腸道菌群的建立, 增強身體對細菌的適應力, 從而促進免疫系統的成熟。 如果家裡經常用消毒劑清潔, 使孩子的周圍環境處於幾乎無菌的狀態, 孩子幾乎接觸不到細菌, 不利於腸道菌群的建立和免疫系統的成熟。

在棉花堆裡長大的孩子學不會走路, 因為他從來不知道摔疼是什麼感覺, 不需要應對身體的不平衡, 長大後會摔得更狠。 如果放手讓孩子去爬、去走, 剛開始, 他可能會摔幾跤, 但以後一定會走得更好、更快, 長大了反而會少摔跟頭。 這個道理與孩子免疫系統的發育是一樣的, 不給孩子接觸細菌的機會, 恨不得把他放在一個無菌的環境中成長,

孩子的免疫系統就沒有得到鍛煉, 也就失去了逐漸走向成熟的機會。

“蝸牛”喜歡的食物未必適合你家娃

“旅行青蛙”中, 偶爾會有朋友來蛙家做客, 比如蝸牛、烏龜、蜜蜂, 它們有各自喜歡的食物。 而它們喜歡的食物, 青蛙並不喜歡。 所以, 別的小朋友吃某種食物好,你家娃吃不一定好。別的小朋友吃某種食物不過敏,並不等於你家娃吃了也不過敏。

你們吃什麼,就給娃吃什麼

家長給孩子選擇食物,要從平時吃得最多的食物中先選出來給孩子吃,這是最安全的,最不容易過敏的。特別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自身對食物的接受度是會傳給孩子的。如果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能夠從自己最愛吃的食物中挑選出來給孩子作為輔食,孩子的接受度一定高。如果媽媽經常是自己吃自己的,給孩子吃自己不怎麼吃的食物,孩子更容易出現過敏。

鄰家娃的食譜從來不是選擇食物的參考標準

有的家長給孩子挑選食物的標準,都是從別人那兒聽來的。聽說別人家的孩子吃哪種食物好,就給孩子買哪種。但適合鄰家孩子的食物,未必適合自己的孩子。要時刻記住,你家的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飲食習慣當然要與自家人保持一致,畢竟,以後孩子是要和大人一起吃飯的,一家人都愛吃、都不過敏的食物,才應該出現在家裡的餐桌上。

背著食物去旅行的背後

那個愛旅行的青蛙在外出的,都要背著你給它準備的食物。它為啥不帶著錢,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大概是怕吃洋食物過敏吧?

娃的身體不容易接受外來的食物

中國近些年來過敏人群迅速增長,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水準有了很大的提高,國際間的交流也越來越活躍,想要哪國的東西都能夠買到。而很多家長又有這樣的觀念:國外的東西肯定要比國內的好,所以給孩子選擇的都是進口食物,孩子比父母小時候接觸的新食物要多得多。

孩子接觸了大量的新食物,而他體內的基因適應的還是我們的傳統食物時,對外來的新食物就會出現“防禦反應”,從而造成了過敏的發生。

娃小時候吃海淘食物有風險

孩子是要在家庭的小環境和城市、國家的大環境中成長的,他未來要更多接觸的,是他的家庭以及周邊環境裡帶給他的食物,所以從一開始接觸奶之外的食物,如果他適應的是這個環境裡的食物,那最基礎的這層底子就打好了,對他一生的成長都會是有利的。如果在剛給孩子添加輔食時,給他吃的都是大人從來不吃甚至是從遙遠的地方買來的食物,在孩子生命相對脆弱的時期,是存在一些風險的。

文章內容來源 | 《父母必讀》雜誌2018年4月刊

開獎

首先,院君要和大家道歉。有一期有獎互動,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開獎。真的非常抱歉,求原諒。

本期,院君特意補上該期活動的開獎。

有獎互動活動:

獲獎名單是:

@晴天

@生活充滿節奏感

@大臉姐

請以上獲獎的親,於2018年4月22日17:00前,將收貨資訊私信給院君,格式為:姓名+收貨地址+手機號碼。恭喜獲獎的朋友。

別的小朋友吃某種食物好,你家娃吃不一定好。別的小朋友吃某種食物不過敏,並不等於你家娃吃了也不過敏。

你們吃什麼,就給娃吃什麼

家長給孩子選擇食物,要從平時吃得最多的食物中先選出來給孩子吃,這是最安全的,最不容易過敏的。特別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自身對食物的接受度是會傳給孩子的。如果堅持母乳餵養的媽媽能夠從自己最愛吃的食物中挑選出來給孩子作為輔食,孩子的接受度一定高。如果媽媽經常是自己吃自己的,給孩子吃自己不怎麼吃的食物,孩子更容易出現過敏。

鄰家娃的食譜從來不是選擇食物的參考標準

有的家長給孩子挑選食物的標準,都是從別人那兒聽來的。聽說別人家的孩子吃哪種食物好,就給孩子買哪種。但適合鄰家孩子的食物,未必適合自己的孩子。要時刻記住,你家的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飲食習慣當然要與自家人保持一致,畢竟,以後孩子是要和大人一起吃飯的,一家人都愛吃、都不過敏的食物,才應該出現在家裡的餐桌上。

背著食物去旅行的背後

那個愛旅行的青蛙在外出的,都要背著你給它準備的食物。它為啥不帶著錢,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大概是怕吃洋食物過敏吧?

娃的身體不容易接受外來的食物

中國近些年來過敏人群迅速增長,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水準有了很大的提高,國際間的交流也越來越活躍,想要哪國的東西都能夠買到。而很多家長又有這樣的觀念:國外的東西肯定要比國內的好,所以給孩子選擇的都是進口食物,孩子比父母小時候接觸的新食物要多得多。

孩子接觸了大量的新食物,而他體內的基因適應的還是我們的傳統食物時,對外來的新食物就會出現“防禦反應”,從而造成了過敏的發生。

娃小時候吃海淘食物有風險

孩子是要在家庭的小環境和城市、國家的大環境中成長的,他未來要更多接觸的,是他的家庭以及周邊環境裡帶給他的食物,所以從一開始接觸奶之外的食物,如果他適應的是這個環境裡的食物,那最基礎的這層底子就打好了,對他一生的成長都會是有利的。如果在剛給孩子添加輔食時,給他吃的都是大人從來不吃甚至是從遙遠的地方買來的食物,在孩子生命相對脆弱的時期,是存在一些風險的。

文章內容來源 | 《父母必讀》雜誌2018年4月刊

開獎

首先,院君要和大家道歉。有一期有獎互動,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開獎。真的非常抱歉,求原諒。

本期,院君特意補上該期活動的開獎。

有獎互動活動:

獲獎名單是:

@晴天

@生活充滿節奏感

@大臉姐

請以上獲獎的親,於2018年4月22日17:00前,將收貨資訊私信給院君,格式為:姓名+收貨地址+手機號碼。恭喜獲獎的朋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