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戰中可與敦克爾克大撤退媲美的行動!12萬聯軍完美撤出半島!

蓋利博盧半島, 說起來, 估計很多人不是太清楚了, 它是達達尼爾海峽西側(即歐洲一側)的半島。 屬土耳其。 從東北向西南延伸, 長56公里, 最寬21公里, 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1915年12月7日開始, 英法聯軍從位於地中海東岸的蓋利博盧半島全線撤退。 一次撤退行動之所以成為亮點, 並被時人譽為巨大的成功, 不僅因為超過12萬人的聯軍部隊毫髮無損撤出半島, 也因為在前期, 英法聯軍幾乎是毫無建樹。

這次撤退還要往早前說。 一戰進入1915年上半年, 深陷陸地戰場泥潭的協約國軍隊企圖從海上進攻土耳其, 由東向西對同盟國發起進攻, 實現兩線夾擊的有利局面。 於是向半島登陸了。

但是, 沒有想到的是, 對手可不是軟柿子, 遠征到蓋利博盧半島的英法聯軍部隊經過一番拉踞戰後, 僅僅建立了兩個縱深較淺的橋頭堡陣地, 蓋利博盧半島的局勢一度陷入僵持。

同年10月, 英國陸軍上將查理斯·芒羅爵士出任地中海遠征軍司令, 敏銳地意識到, 預先設想的戰略目的根本無法實現, 要命的是, 冬季馬上就要來臨, 隨之後勤補給的難以為繼。 聯軍再不及時撤退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是在短兵相接的情況下, 要安然撤出10余萬聯軍,

而不遭受敵方攻擊, 簡直是不可能的。

但是聯軍做到了, 聯軍總體將撤退行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凡是在保衛登陸場的戰鬥中用不上的人員、裝備均在此階段進行撤離;第二階段, 除留下一支能夠堅持抵抗一個星期的後衛部隊之外, 岸上剩餘的所有兵力在7天內登船撤離;第三階段, 擔負掩護任務的後衛部隊在此階段伺機撤離。

為了掩護最後的撤退行動, 聯軍的後衛部隊在陣地上埋設了無數的詭雷, 並在塹壕內側佈設大量鐵絲網, 以期阻塞土耳其軍隊的追擊。 此外, 為了製造陣地上仍有部隊駐守的假像, 許多聯軍士兵在步槍擊發機上安裝了改造過的彈簧裝置, 使其能夠自行射擊。 夜暗條件下,

零星的槍聲顯得格外清晰, 誤導了土軍的判斷……

辦法總是想出來的, 在行動中, 英法聯軍共計撤退12.3萬人、騾馬4695匹、大炮196門, 只有兩名英軍士兵在戰鬥中受輕傷, 完美地保存了英法聯軍遠征部隊的作戰實力, 為在歐洲戰場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礎。

戰爭發起緣由固然令人驚愕, 作戰進程、作戰方式也乏善可陳, 但是此次大撤退卻是完美的。 足以與敦克爾克大撤退相媲美, 而敦克爾克大撤退的指揮官伯特倫·拉姆齊上將更是認為:“一支兩栖部隊是否具備從海上撤退人員及裝備的能力, 對於防止一場陸上失敗演變成為一場滅頂之災至關重要。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