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左宗棠收復新疆:祖宗之地拱手於人,罪在千秋,萬世不赦

西元1867年, 自命不凡的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竟然趁機侵佔新疆。 當邊疆的緊急情況傳到大清王朝的殿堂上時, 大臣們為邊防與海防哪個更重要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以直隸總督李鴻章為代表的一派認為新疆“即無事時, 歲需兵費尚三百余萬, 徒收數千里之曠地, 而增千百年之漏卮, 已為不值”, 且北鄰俄羅斯、西界土耳其等國、南近英屬印度, “即勉圖恢復, 將來斷不能久守”。 而東南海防比西北塞防更重要, 因此主張維持新疆現狀, 停撤西征清軍。

左宗棠當時力排眾議, 提出“東則海防, 西則塞防, 二者並重”。 並且認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 俄人不能逞其志於西北, 各國必不致構釁于東南。 ”堅決要求出兵新疆, 收復失地。 他指出, “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 瓜果累累, 牛羊遍野, 牧馬成群。 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 所謂千里荒漠, 實為聚寶之盆。 ”新疆一旦失去,

西北門戶洞開, 反叛勢力和沙俄必將全面發起進攻, 那時候大清就危在旦夕。 因此, 收復新疆很必要。

左公力陳新疆不可棄並指出了新疆的重要性, 其疏有雲:“是故重新疆者, 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 所以衛京師。 西北臂指相聯, 形勢完整, 自無隙可乘。 若新疆不固, 蒙古不安, 匪特甘、陝、山西各邊時虞侵軼, 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 亦將無晏眠之日”。

“我朝定鼎燕都, 蒙部環衛北方, 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 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若此時即擬停兵節餉, 自撤藩籬, 則我退寸, 而寇進尺……況祖宗之地其可拱手於人, 罪在千秋, 萬世不赦。 ”這段言辭, 如今讀來, 依舊熱血沸騰。

在左宗棠的力爭下, 1875年5月清政府最終決定任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率軍收復新疆。 戰前左宗棠大力整頓軍隊, 裁掉了吃空餉和體弱多病的士兵, 並在創辦蘭州製造局, 籌集軍餉和糧食。 最後出疆前, 左宗棠先平定了撚軍起義和陝西、甘肅的回亂(白顏虎之亂), 保證了後方的穩定。 1876年4月, 左宗棠在肅州祭旗,

帶棺出征!

左宗棠在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 率清軍分三路進兵新疆。 他採取“先北後南, 緩進速戰”戰略戰術連戰連捷, 依次收復北疆、吐魯番、達阪城、南疆, 經過一年多的戰鬥, 左公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

隨後清政府派曾紀澤(曾國藩的兒子)去沙俄交涉,

左宗棠再度攜棺帶著大軍向沙俄進軍為曾紀澤做後盾。 後沙俄退步, 歸還了伊犁地區, 至此新疆全境收復。 清政府接受左宗棠的意見, 在新疆地區設立新疆行省, 更加加強了中央對新疆的統治。

1885年7月27日, 福州暴雨傾盆, 隨著一聲震天動地的霹靂, 城牆東南角轟然坍塌。 就在這一天, 73歲的左宗棠停止了呼吸。 他是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去世的。 老百姓說, 城牆坍塌和左公去世發生在同一時間。

左公去世的當天, 清廷立即詔諭各省:追贈左宗棠為太子太傅, 恩諡“文襄”, 賞治喪銀三千兩。 旬月之內, 左宗棠駐足過的地方, 紛紛建起了“左文襄公祠。 ”

左宗棠收復新疆徹底粉碎了沙俄和英國分裂國家領土的企圖,完全遏制了西方列強吞併中國的野心。這也是清朝自鴉片戰爭以來最為揚眉吐氣的一次。在國家奸吝橫行、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情況下,打出了晚清最光彩奪目的輝煌一戰。左公不世之功,後人自當銘記!國之大幸,幸有左公!

左宗棠收復新疆徹底粉碎了沙俄和英國分裂國家領土的企圖,完全遏制了西方列強吞併中國的野心。這也是清朝自鴉片戰爭以來最為揚眉吐氣的一次。在國家奸吝橫行、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情況下,打出了晚清最光彩奪目的輝煌一戰。左公不世之功,後人自當銘記!國之大幸,幸有左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