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回鄉微觀察」(10)郊原青入眼 浙南春回早

開欄的話

故鄉, 是每一個遊子最深的眷戀和牽掛。

習近平總書記說, 鄉愁就是你離開這個地方就會想念這個地方。

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開設“回鄉微觀察”專欄, 邀請機關幹部講述回鄉故事, 分享他們觀察社情民意, 傾聽百姓家常的所見所思。

這些真性情的文字, 記錄了一個前進的中國, 一個蒸蒸日上的新時代中國。 敬請關注。

【回鄉微觀察】(10)郊原青入眼 浙南春回早

我的家鄉在浙江省溫州市。 溫州人曾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溫州模式”。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將近十年,

每次回去都感到大家心頭有塊沉甸甸的石頭, 今年回家, 我卻發現了一些不同。

“生意明顯好做了”。 和老家人談天說地, 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溫州經濟明顯有起色, 感受很直觀。 有的說街道內企業開工率大幅提高、新增企業數量可觀;有的說銀行貸款比以前容易, 基本不用再通過私人借貸搞融資;還有的說外貿不太好做, 但是內貿效益不錯, 企業年終獎普遍發得比前幾年高。 據我觀察, 自“八項規定”實施五年多以來, 公款吃喝絕跡了, 過去的高檔酒樓紛紛倒閉, 但街上倒是新開了不少各具特色的中檔酒店, 商場和實體店購物人氣也都很旺。 最重要的是, 大家做生意的底氣又都回來了, 對明天信心十足。

我感到, 底氣和信心來自于營商環境的改善。 金融危機後,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 溫州成為全國首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通過深度金融改革,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重建金融信用體系, 加強民間金融規範管理, 溫州的金融業正逐步向服務實體經濟回歸。 大家總體感覺現在貸款給的是真正需要做實業的企業, 過橋借貸放利息現象越來越少。 隨著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 群眾普遍反映現在吃拿卡要的情況明顯減少。 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後, 政府不斷減政放權, 過去讓企業苦不堪言的“辦證難”問題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政治生態的清明迅速激發了民營經濟的活力。

底氣和信心也來自於溫州精神的回歸。 老一輩溫州人講的是“白天當老闆,

晚上睡地板”, 做生意要能想盡千方百計, 說盡千言萬語, 走盡千山萬水, 歷盡千難萬險, 這是溫州精神的核心和底色。 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 溫州商人過分講究“活”和“快”, 忘記了父輩和自己早年賺辛苦錢的日子。 等在金融危機中吃足了苦頭, 溫州商人又逐漸找回了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 同學說, 現在大家又都意識到錢還得一分一厘地賺, 來得慢, 但來得踏實, 做工業製造業老本行的多了, 出去主動跑業務、走市場的多了, 產業也在回歸中創新、轉型、升級。 開發區的同學還告訴我, 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資訊產業已經遠超過傳統的服裝、皮鞋、汽摩配等製造業, 成為了溫州工業經濟的新支柱。

底氣和信心還來自于美麗生態的構建。 小時候的溫州是一座山水城市, 但粗放型發展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這次回家, 我卻發現溫州的母親河——溫瑞塘河明顯變清澈了, 城中新建了世紀公園、綠軸公園, 郊縣還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鎮, 集現代化的便利和自然的野趣于一身, 朋友圈中都是親友流連綠水青山的照片。 大家由衷感歎“走過山山水水, 還是家鄉最美”。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新動能激發新發展, 新的家園更加美麗, 這也是我感到尤為自豪的一點。

三月的南國, 春風吹散了嚴寒, 枝頭萌動著春意。 改革開放也在浙南這塊熱土上走入第40個年頭。 40年歷史巨變, 不變的是黨中央領導人民爬坡過坎、建設幸福未來的決心,

不變的是浙南人民揮灑辛勞汗水、追求美好生活的奮鬥。 這也是40來中國大地的一個縮影。 (周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