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經中講“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定業絕對不能改變嗎?

首先, “諸業縱百劫不亡”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這是從因果規律上講的。 “縱使百千劫, 所做業不亡”, 你如果不修行, 當然“果報還自受”,

但這並不是說修行之後也無法改變。 如果修行了, 果報就有可能改變。 有些人囫圇吞棗, 不知道佛經的密意, 隨便以這一句經文去衡量一切, 其實是沒有真正的理解佛經的含義。

第二, 確實存在著佛不能滅定業的情況。 有些眾生的定業佛也無可奈何, 那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原因是什麼呢?佛經裡面有些地方說可以滅定業, 又有些地方說定業不可改, 這是有密意的。

就像蕅益大師所講的“釋迦佛謂定業不可救”, 或者就像《無量壽經》中講的“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這是為了“寒造罪之心”, 不讓我們造罪;但是又說定業可以滅、可以改, 這是為了“慰窮途之客”, 告訴我們通過修行能夠改變, 讓我們有希望。 否則如果定業不可改, 修行也沒用的話,

那我們修行幹什麼呢?那就誰都不去修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佛語的密意。

第三, 事相上的懺悔也可以壞損惡業的種子。 我們要知道事相懺悔的重要, 事相懺悔不是說將惡業的果報暫時庫存起來, 時間拖延而已, 而是可以徹底壞惡業的種子, 摧壞果報。 通過事相懺悔就可以改變定業,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了知。

第四, “理懺罪福本空”。 理懺當然更不用說, 甚至可以滅業種子。

第五, “心定故定業不可救”。 佛之所以不能改變眾生的定業, 是因為眾生“心定”的緣故。 “定業不可救”也是有道理的, 不是沒有道理。

第六, 大、小乘的講法不同, 有了不了義的差別。

我們可以從以上這幾方面了知“定業可否懺悔清淨”這個比較深的問題。

下面我們不妨介紹一些滅定業的公案。

指鬘曾經跟隨一個外道老師學法, 因為指鬘沒有順從這個外道老師的老婆, 所以她就挑撥離間, 使得這個老師專門念咒加持, 讓他生起噁心, 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 殺人之後, 他還要取下他們的手指做成指鬘。

當時還差一個人就滿足一千人了,

他看見了他的母親, 因為外道惡咒的力量, 他連母親也要殺。 如果他殺了自己的母親的話就可怕了, 就要造五無間業了。

這個時候佛就顯示神變教化他, 讓他生起了信心, 於是他就在佛前懺悔。 佛稍微為他說法, 他馬上就獲得了法眼淨, 也就是證果了。 他的信心純一, 隨佛出家了。 後來佛又為他說法, 他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這是《賢愚經》中的一個公案, 相當於是滅了定業。

再看阿闍世太子的公案。

未生怨王(即阿闍世太子)為奪取王位而殺害了父親頻婆娑羅王。 《普超經》上面說, 他依止文殊菩薩懺悔罪業, 獲得了柔順忍。 命終之後, 他墮入賓吒羅地獄, “即入即出”, 就像拍皮球一樣, 一進去馬上就出來了。

出地獄之後, 他就往生到上方佛土, 獲得無生法忍。 “在彌勒佛出生時, 他將再來此世界, 名號為不動菩薩。 後來做佛, 號‘淨界如來’。 ”

阿闍世王造了殺父的五無間業, 本來這是一個定業, 是必定要墮地獄的。 但是因為他修行、懺悔了的緣故, 實際上並沒有在地獄中長期感受痛苦的果報, 只是像拍皮球一樣“即入即出”。這樣我們就知道,這也是一種定業的改變。

這些公案中,定業全部改變了。甚至造了五無間業,必定要墮入無間地獄這樣最重的罪業,最後也是可以改變的。

這樣我們就知道,懺悔業障非常重要。定業都可以改變,甚至五無間罪業都可以改變,還有什麼業是不能改變的呢?有一些人受不了義的講法的影響,或者是他沒有瞭解佛經的密意,看到佛也不能滅定業,就覺得定業不可改,我們千萬不要受這些人的影響。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仔細分析。

——摘自仁禪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

(圖片來源於網路,不用於商業用途)

只是像拍皮球一樣“即入即出”。這樣我們就知道,這也是一種定業的改變。

這些公案中,定業全部改變了。甚至造了五無間業,必定要墮入無間地獄這樣最重的罪業,最後也是可以改變的。

這樣我們就知道,懺悔業障非常重要。定業都可以改變,甚至五無間罪業都可以改變,還有什麼業是不能改變的呢?有一些人受不了義的講法的影響,或者是他沒有瞭解佛經的密意,看到佛也不能滅定業,就覺得定業不可改,我們千萬不要受這些人的影響。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要仔細分析。

——摘自仁禪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

(圖片來源於網路,不用於商業用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