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與爺爺奶奶缺乏教育共識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與爺爺奶奶缺乏教育共識對孩子的影響

案例

一天要吃晚飯了, 8歲的兒子卻說:“我不想吃飯, 我想吃羊肉串!”媽媽說:“不行,

飯做好了, 不能吃那個!”見孩子還是仍堅持要吃, 爸爸說:“羊肉串不衛生, 就不能吃, 今天你要不好好吃飯就揍你!”於是, 孩子大哭。 奶奶說:“乖乖別哭!吃個羊肉串怕什麼?奶奶給你錢!”爺爺說:“你倆跟孩子發什麼火?走, 爺爺帶你吃羊肉串去!”爺孫倆高高興興地走了, 爸爸媽媽倆人只能大眼瞪小眼, 一點辦法都沒有。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 無論是父母對孩子強制命令而造成的親子關係的對立, 還是老人缺乏原則地對孩子的遷就, 都犯了同一個毛病, 都是“以孩子為中心”, 家長被孩子控制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學有效的辦法, 只能是或憤怒, 或無奈。

首先, 家庭教育, 其實是一個家庭各成員之間與孩子心理溝通的過程, 是一場心理戰, 所以, 家庭教育是要講究策略的。

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不同的角色, 表達方式可以不同, 但要達到某些共識, 目標要一致, 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同時, 家庭教育要引入新的觀念和方法, 無論是孩子父母還是祖輩, 都要更新知識, 終身學習。

如果爺爺奶奶也學習一些營養知識, 就知道: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應偏鹼性, 所以, 飲食要注意科學搭配。 如果只吃羊肉串, 不吃主食和蔬菜, 肉類使體內偏酸——造成孩子易困倦、疲勞、注意力不集中, 影響學習精力, 易引起肥胖等。 所以, 知道羊肉串不應當飯吃, 就不會縱容孩子。

其次, 父母的管教方式和祖輩發生衝突是很常見的事情, 怎樣才能做到既科學地管教了孩子, 又能夠得到老人的支持?遇到以上情況, 可以參考下列做法。

(1)調虎離山。

爸爸應和顏悅色, 找個藉口, 立即帶孩子出門, 使孩子暫時脫離情緒對抗的情境, 也避免爺爺奶奶的“保護傘”過度地呵護。

(2)聲東擊西。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淡化其物質需求。 爸爸可以說:“你看, 為了保護環境, 街上賣羊肉串的都沒有了。 你看, 那個人那麼胖, 走路都喘, 咱們吃多了羊肉串, 也變得那麼胖, 多難看……”

(3)暗渡陳倉。

媽媽也可告訴孩子, 自己學會了做羊肉串, 可在家裡自己做炸羊肉串, 既衛生又好吃。 家中其他成員都應持同樣觀點, 充當不同的角色,

共同在孩子眼皮下做戲, 以緩解衝突。

(4)以逸待勞。

讓孩子盡情發洩, 但家長不要對他的要求做出任何回應, 以冷漠說明自己的反對, 沉默是金, 巋然不動, 家人照樣都吃飯;孩子自己鬧得沒勁了, 再給他一個臺階下:“你餓了吧, 快吃飯, 吃完要看精彩的動畫片了!”家長們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 以淡化衝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