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看似老實,卻坑了曹操、公孫瓚、劉備三方諸侯,矇騙世人千年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7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三國演義》,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 徐州牧陶謙, 都是一幅老實人的模樣——知道曹操父親路過徐州,

他派手下將領張闓一路護送;張闓圖財, 害了曹操家小, 攻打徐州洩憤, 他為保護百姓, 打算自縛向曹操請罪;劉備前來助戰, 他明明有兒子可以繼承基業, 卻對劉備三讓徐州。 想必很多人讀三國的時候, 每每看到這一段, 都會唏噓不已, 覺得陶謙明明是一個仁厚的長者, 偏偏因好心辦了壞事, 晚景淒涼, 因此有人覺得張闓罪該萬死, 甚至有人覺得曹操小題大做。 然而, 真實歷史上, 陶謙真的是這樣一個可憐的之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 在真實歷史上, 一世梟雄曹操、曾威震遼東的公孫瓚, 以及後來逐漸崛起, 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劉備, 都曾被他坑過, 除此之外, 他還是一個親小人, 遠賢臣的昏庸諸侯, 對待百姓更是做不到愛民如子, 這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 我們便一起來盤點一下。

《三國志·陶謙傳》記載, 陶謙年少時非常好學, 先成諸生, 在州郡入仕, 然後被舉茂才, 擔任過縣令、刺史、議郎等職, 後來被拜為徐州刺史, 破黃巾有功。 可是後來董卓禍亂朝綱, 他不但不打算討伐逆賊, 還派遣使者進貢, 從徐州刺史升任了為安東將軍、徐州牧。 這個時候, “徐州百姓殷盛, 谷米豐贍, 流民多歸之。 ”可是他不但沒有像劉表等人一樣, 好好經營治理, 反而背道任行——“廣陵太守琅邪趙昱, 徐方名士也, 以忠直見疏;曹宏等,

讒慝小人也, 謙親任之。 刑政失和, 良善多被其害, 由是漸亂。 ”

意思是說, 名士趙昱等人忠直, 他疏遠之;曹宏等是十足的小人, 他卻當作親信對待, 他在徐州期間, 法令不被遵守, 好人多受苦難, 原本民富兵強的徐州, 逐漸變得混亂。 如此看來, 他不是一個好官。

不過, 陶謙坑過的, 不僅是自己治下的百姓, 還有各方諸侯。

一、殺害曹操家小

按照演義中的說法, 曹操的父親曹嵩被殺, 並不是陶謙的過錯, 他本是一片好心, 只不過他的部將見財起意罷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初, 太祖父嵩, 雲官後還譙, 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世語》中則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解釋,那就是曹嵩路過徐州的時候,曹操提前令泰山太守應劭接應並護送曹嵩,結果應劭還沒到,陶謙便先派來了數千騎兵,最初曹嵩以為是應劭的部隊,並沒有設防,當自己的弟弟被殺之後,才反應過來,但已經晚了,最終“闔家皆死”。也就是說,這件事情中,陶謙並不無辜,反而是主謀,另外,《後漢書》中也有相關的記載。也就是說,曹操是他得罪死的第一個諸侯。

二、挖公孫瓚牆腳

不管是演義中,還是真實歷史上,曹嵩去世後,曹操都興兵打了過來,而且陶謙不能抵擋。與演義不同的是,在真實歷史上,劉備前來助他,並不是作為一股單獨的勢力,而是隨公孫瓚的部將而來。《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于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意思是說,當時劉備寄公孫瓚籬下,與公孫瓚的部將田楷一起屯兵在齊這個地方,陶謙向田楷求助的時候,劉備也跟著來了。不過劉備的確有屬於自己的部曲——千餘民兵,一部分胡騎,還有數千饑民,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這個時候,陶謙做了一件什麼事呢?他沒有好好感謝前來助陣的田楷,也沒有去感激公孫瓚,而是挖起了牆角——“即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不知道公孫瓚知道自己的盟友做出此事之後,有什麼反應,也不知道他聽說對自己“以兄事之”的劉備,被四千兵馬輕易收買,又會有什麼感想,但是陶謙恩將仇報,挖別人牆角一事,卻是不容否認的。

三、反劉備當“接盤俠”

在《三國演義》中,陶謙最出名的事蹟,或許就是三讓徐州了吧?如果我們讀《三國志》,只看先主傳,很可能將演義信以為真,畢竟先主傳中只提到:“謙病篤,謂別駕糜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於是他去世後,劉備就被迎為了徐州之主。然而如果細讀陶謙本傳,我們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曹操為父報仇之時,先攻下了十餘城,並進行了非常殘忍的報得——屠城,當時的徐州“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之後,曹操再征徐州,又一次長驅直入。

這個時候徐州完全變成了一個爛攤子,於是“謙恐,欲走歸丹陽”,為了對百姓有一個交待,過逃亡一事粉飾的好聽一點,這才有了讓賢之事,只不過之後又發生了變故——呂布奪了曹操的兗州,讓曹操無奈退兵,他自己也病重,這才沒走成。也就是說,他讓徐州一事,不是為了百姓,也不是欣賞劉備,他僅是想找一個接盤俠罷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演義中那個令人唏噓的老者,那個仁厚的長者,僅是一個美好的幻象罷了,真實的他,不但算不得仁厚,反而是一個昏庸無能,又奸詐的小人,他不但迫壓迫忠良之士,還坑害了曹操、公孫瓚、劉備三大諸侯,還矇騙了士人數百年,實在讓人不知道說什麼好。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世語》中則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解釋,那就是曹嵩路過徐州的時候,曹操提前令泰山太守應劭接應並護送曹嵩,結果應劭還沒到,陶謙便先派來了數千騎兵,最初曹嵩以為是應劭的部隊,並沒有設防,當自己的弟弟被殺之後,才反應過來,但已經晚了,最終“闔家皆死”。也就是說,這件事情中,陶謙並不無辜,反而是主謀,另外,《後漢書》中也有相關的記載。也就是說,曹操是他得罪死的第一個諸侯。

二、挖公孫瓚牆腳

不管是演義中,還是真實歷史上,曹嵩去世後,曹操都興兵打了過來,而且陶謙不能抵擋。與演義不同的是,在真實歷史上,劉備前來助他,並不是作為一股單獨的勢力,而是隨公孫瓚的部將而來。《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于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意思是說,當時劉備寄公孫瓚籬下,與公孫瓚的部將田楷一起屯兵在齊這個地方,陶謙向田楷求助的時候,劉備也跟著來了。不過劉備的確有屬於自己的部曲——千餘民兵,一部分胡騎,還有數千饑民,說的難聽一點,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這個時候,陶謙做了一件什麼事呢?他沒有好好感謝前來助陣的田楷,也沒有去感激公孫瓚,而是挖起了牆角——“即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不知道公孫瓚知道自己的盟友做出此事之後,有什麼反應,也不知道他聽說對自己“以兄事之”的劉備,被四千兵馬輕易收買,又會有什麼感想,但是陶謙恩將仇報,挖別人牆角一事,卻是不容否認的。

三、反劉備當“接盤俠”

在《三國演義》中,陶謙最出名的事蹟,或許就是三讓徐州了吧?如果我們讀《三國志》,只看先主傳,很可能將演義信以為真,畢竟先主傳中只提到:“謙病篤,謂別駕糜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於是他去世後,劉備就被迎為了徐州之主。然而如果細讀陶謙本傳,我們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曹操為父報仇之時,先攻下了十餘城,並進行了非常殘忍的報得——屠城,當時的徐州“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之後,曹操再征徐州,又一次長驅直入。

這個時候徐州完全變成了一個爛攤子,於是“謙恐,欲走歸丹陽”,為了對百姓有一個交待,過逃亡一事粉飾的好聽一點,這才有了讓賢之事,只不過之後又發生了變故——呂布奪了曹操的兗州,讓曹操無奈退兵,他自己也病重,這才沒走成。也就是說,他讓徐州一事,不是為了百姓,也不是欣賞劉備,他僅是想找一個接盤俠罷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演義中那個令人唏噓的老者,那個仁厚的長者,僅是一個美好的幻象罷了,真實的他,不但算不得仁厚,反而是一個昏庸無能,又奸詐的小人,他不但迫壓迫忠良之士,還坑害了曹操、公孫瓚、劉備三大諸侯,還矇騙了士人數百年,實在讓人不知道說什麼好。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