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不能溺愛,也不能傷害,怎樣才能讓孩子未來走得比別人好?

提示:點擊上方"家庭育兒堂"訂閱↑教育養育深度乾貨即刻擁有

早教好歌曲 快和寶寶一起聽吧

現在的孩子大多很嬌氣, 培養孩子不怕困難、敢於拼搏的性格,

適當進行“挫折教育”顯得更重要了。

挫折不是“吃苦”

挫折教育是當孩子遇到挫折時順勢給予孩子的教育。 這是一種特殊境遇時的教育, 挫折本身既不是教育內容又不是教育形式。

當寶寶遭遇特殊境遇時, 我們的教育應當如影隨形, 應時而至, 且恰當適宜, 像聖餐一樣擺到兒童面前, 力避亡羊補牢, 事後諸葛。

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正確地面對挫折, 恰當地理解事物和看待自己, 構建健康的意志品質。

挫折教育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影響是不一樣的, 籠統地說, 挫折教育進行的好, 孩子會在挫折經歷中獲得新知, 收穫經驗, 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強。

面對挫折 3歲前後有不同

挫折本身自然有不同的程度和等級, 孩子的年齡也存在著不同層級, 同年齡的孩子也有著鮮明的個體差異。

這如同一個多元多次的方程式, 敘述起來較為困難, 但也有規律可循。

一般說來, 3歲以下的孩子遇到諸如摔倒、創傷、病痛等造成肢體痛苦的“挫折”時, 我們的教育應當向著認知和情感兩個維度展開:

在認知層面, 用兒童能理解的語言告訴孩子他遇到的挫折只是一個偶然, 一會兒就過去了, 別害怕, 堅持一下, 處理一下, 也可以簡單地說說造成挫折的原因, 但大多數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還不能深刻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

在情感層面, 要撫慰一下孩子, 告訴他在你疼痛的時候, 爸爸媽媽和你在一起, 爸爸媽媽也很心痛, 讓孩子感受深情的母愛, 感受到情感的溫暖和力量。

3歲以下的孩子如果遇到父母離異、父母死亡等親情缺失類挫折, 教育該怎麼辦呢?

概括地說, 孩子的養育承擔者要多給孩子一些替代性、補償性的情感關懷, 給孩子多一些關愛, 努力建立有溫情的“擬親子關係”。

4-6歲的孩子,

如果遇到肢體類痛苦的“挫折”, 教育的維度仍然是認知和情感:

在認知維度要點是對“挫折”成因的分析和認定, 幫助孩子建立關於如何避免這種挫折的認識, 形成一種有益的經驗。

比如孩子摔倒碰傷了, 很痛, 在做完保健處理之後, 就可以平靜地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摔倒, 怎麼避免再摔倒, 幫助孩子總結經驗, 形成生活智慧。

如果是體育鍛煉的摔倒, 比如踢足球, 學輪滑, 重點是幫助孩子提高運動技巧, 較少失誤, 並且告訴孩子運動中是摔倒是難免的。

在情感的維度, 除了撫慰, 還要告訴孩子這點兒痛苦這點兒挫折沒什麼, 堅持住, 頂過去, 疼痛會被堅強“嚇”回去的, 要勇敢, 要堅強, 爸爸媽媽和你在一起。

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如果遇到情感缺失的“挫折”,

仍然是很大的挑戰, 光靠孩子自身是很難從挫折中站起來的, 需要養育者和社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照和溫暖。

寶寶遇挫折 爸媽要有度

一是要隨遇而施, 不要人為地創設挫折, 營造苦難。 人為的創造挫折讓孩子蒙受, 會影響孩子對社會的正常認知, 也會撕裂親子關係, 後果是不良的。

二是要盡可能幫助孩子把挫折從感受層面上升到經驗層面, 甚至理性層面, 這當然要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是注意教育要適齡適性, 不要用一種方法面對不同年齡不同性質的挫折, 不要生搬硬套。

四是在挫折中要讓孩子感受到親情和溫暖, 不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時趁機痛責孩子, 讓孩子的身體和精神蒙受雙重痛苦, 雪上加霜。

挫折教育目的是説明孩子在挫折中有所收穫,而不是考驗孩子的承受力,考驗孩子的承受力也是一種挫折教育,但不宜在幼年兒童中開展。

別走開,下滑還有精彩內容喔

家庭育兒堂特邀教育專家蔡景昆獨家撰稿。

蔡景昆: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專家,高級顧問。

雪上加霜。

挫折教育目的是説明孩子在挫折中有所收穫,而不是考驗孩子的承受力,考驗孩子的承受力也是一種挫折教育,但不宜在幼年兒童中開展。

別走開,下滑還有精彩內容喔

家庭育兒堂特邀教育專家蔡景昆獨家撰稿。

蔡景昆: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專家,高級顧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