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Polestar將亮相北京車展 一個無法忽視的新能源品牌

2017年10月17日上海, Polestar高管團隊正式對外亮相, 並向媒體介紹了公司背景和使命, 以及未來的幾款產品。 2018年日內瓦車展, Polestar的首款車型Polestar 1亮相, 並廣受外國媒體的好評, 可惜在國內卻沒什麼動靜。 只有少部分人略知一二“哦, 就是那個富豪搞了個高性能電動品牌, 叫什麼Polestar什麼的”。 要知道如今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前有眾多造車新勢力, 中間有各路品牌當道, 後有眾多傳統車企轉型追趕, 在這個已經沸沸揚揚的市場裡, 還需要一個像polestar這樣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嗎?

為了解答心中的疑問, 我和幾位媒體好友與Polestar的中國區總裁吳震皓先生進行了整整一個下午的交流。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先來看看polestar是何方神聖吧。 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 Polestar 是富豪的子公司而不是自品牌, 以一個新的獨立品牌姿態出現。 在這一點上, Polesta和賓士的AMG , 寶馬的 M 系列或 I 系列等等有本質的區別。

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牌, Polestar 可以充分自由地定義自己的品牌主張和調性, 不需要和富豪有過多的聯繫。 Polestar 目前對品牌的自我闡述可以基於三個關鍵字: Pure (純粹)、 Progressive (先鋒)、 Performance (性能), 正是這“3個P”把Polestar的調性與富豪之間做了最好的區隔與詮釋。 Polestar 的產品並非富豪汽車的產品換個 logo ,

而是全部是全新的車型, 針對全新的消費群體, 完全不是換個LOGO和名稱去搶娘家富豪品牌的飯碗。

說完品牌的基本調性, 那麼我們來看看它推出的首款產品。 Polestar 的第一款產品 Polestar 1 是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而從第二款產品開始將全部為純電動車型。 由此看來, 這首款車型Polestar 1頗有些承前啟後的意味, 承接富豪傳統的造車精髓, 同時開闢未來新能源的廣闊天地。

其次, Polestar 1 的兩個後輪由雙電動機驅動。 每個電動機均可提供 80 千瓦( 109 馬力)的最大功率, 可向兩個後輪輸出160千瓦(218馬力)的功率, 最大480 牛米的扭矩。 除後輪驅動電機外, 在前部與發動機還混聯了一個ISG電機, 作為汽油發動機的自動啟停輔助及小功率發電機使用, 可額外提供 34 千瓦( 46 馬力)的動力輸出。 再加上富豪“T6級別”的2.0L雙增壓(機械 渦輪)汽油發動機負責前輪驅動 , 可以輸出 320 馬力。 這台汽油發動機在 XC90 上單獨使用就已擁有足夠的動力, 而在 Polestar 1上與後輪電機驅動系統組合在一起, 可以提供 600 馬力/ 1000 牛米扭矩的最高輸出, 並可實現前油後電的四輪驅動。

說完電機說電池。 不錯, 這是一輛電動汽車, 裝了很多很重的電池!為了抵消電池帶來的額外重量, 工程師們開始在車身減重方面下功夫, 於是 Polestar 1 上又引入了另一個重量級新技術:超輕卻又超級堅強的碳纖維複合材料。

Polestar 1 的整個上半部分車身都採用這種新型材料, 從而有效降低了整車的重量;同時這種材料的特點,又可以使 Polestar 1 的車頂弧線可以充分體驗設計師的意圖,形成優雅而風阻較低的曲線;最後, Polestar 1 巧妙的採用所謂的「蜻蜓結構」,使上半部分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和下半部分的鋼制材料充分粘合,使整輛車在實際駕駛中更像「一輛車」,避免出現了常見的上下部分結合薄弱而導致的駕駛感受打折扣的現象。

如果說我們現在介紹的是一台普通的插電混動車型,那麼介紹到這裡也就八九不離十了,但polestar作為一款有著賽車運動基因的品牌,不講講它的性能與運動怎麼行?

Polestar 1 採用的減震系統是著名瑞典廠商 Öhlins 提供的連續控制電子懸架系統,可以結合駕駛員選擇的設置根據路況即時連續調節減震器的設定。說起 Öhlins 這家公司,是一家由一個 70 年代著名摩托車冠軍級別賽車手創建的公司,多年以來在賽車界被頂禮膜拜。在民用汽車領域,一直都只有一些”著名義大利品牌”在使用,比如說法拉利、蘭博基尼等等,連其技術和銷售中心都建立在傳說中的紐柏格林。可以說,這是減震器領域內的愛馬仕。而 Öhlins 在 1996 年就開始和 Polestar 團隊合作, Polestar 的工程師們對於如何把這樣的奢侈品完美地納入整輛汽車,自然有充分的經驗和信心。

Polestar 1 採用的前輪刹車用固定卡鉗,是由一家日本企業Akebono 提供。在介紹這家公司之前,需要解釋一下「固定卡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一輛汽車牛,不僅僅是要看加速快,也要能制動快,加速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制動效果,就要靠卡鉗,卡鉗按其位置,基本分成兩種:浮動式和固定式。浮動式卡鉗是單側活塞推動加緊制動盤,一邊固定,一邊浮動,只有單邊作用於刹車盤,固定式卡鉗是雙側活塞推動夾緊,整體固定在軸上,兩邊同事作用于刹車盤,所以效率高。固定卡鉗的效果要顯著高於浮動卡鉗,但最大的挑戰是散熱,從而對材料的質地和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散熱不及時,不僅僅是損耗問題,可能會直接影響刹車效果。很多高性能汽車,甚至 F1 賽車,都會引入多活塞的結構,從而進一步確保刹車效果。

而 Polestar 1 上前輪的固定卡鉗,是由 Polestar 團隊提出技術參數要求,由 Akebono 製造的六活塞鋁合金單體卡鉗 - 每個卡鉗由整塊鋁材切削成型,需要高超的工藝,但也能提供充分發揮鋁這種金屬散熱快,重量輕的特點。最後,Akebono 是業內知名的頂級制動系統供應商, F1 麥克拉倫車隊使用的就是他們的卡鉗產品。因此,在 Polestar 1 車上的刹車系統,不僅僅只是確保你的安全,而是為最大程度提供精確的操控體驗了。

此外,Polestar 1 的空氣懸掛系統,底盤及重量分配,以及諸多的其他技術細節,讓這輛車能夠自信的為用戶提供真正的跑車體驗。

可以說,在 Polestar 1 上,不只是各種先進、高端技術的簡單堆砌而是真正充分的集成,這種集成需要多年的技術和工業能力作為基礎。於是,Polestar才有充分的底氣來宣稱自己的「高性能」- Performance ,這也是 Polestar 品牌的一個主要方面。不過,還有兩個方面呢: Pure (純粹)和 Progressive (先鋒)呢?

Pure 這裡指的不僅僅是作為電動汽車的“純”,而是作為汽車設計的“純”,建議各位去北京車展現場的Polestar 展臺親眼看一下,感受一下這款車的設計。而且, Polestar 1 的設計細節也反映了未來 Polestar 產品的設計理念。

Progressive取“先鋒”的意思,反映出 Polestar 不僅僅在設計上,而且在科技上的“進取精神”。未來的第二款產品 Polestar 2 ,不僅僅只是把車型從插電式混合動力換成了純電動,也不僅僅只是換了車型,而且會帶來更多的新領域的新科技,從車聯網到自動駕駛輔助方面。 Polestar 的 CEO Thomas Ingenlath 已經在日內瓦向公眾介紹, Polestar 2 未來會直接與特斯拉的 Model 3 競爭。

產品說完了,我們來聊聊關於Polestar在行銷方面的計畫。由於車型還沒有上市,現在說的也都是未來預計,或者正在考慮當中的計畫。為了更好更準確的表達相關資訊,我將Polestar中國區總裁吳震皓先生,關於用戶體驗和未來行銷方面的表述原文摘錄,供大家參考。

原文摘錄

用戶體驗,是任何互聯網企業都會大肆宣傳的重點。那些來自於互聯網背景的「新貴們」,也在造車時把這個詞天天掛在嘴邊。我有時候覺得有些可笑,難道汽車行業一直在經營的是工業品嗎?我曾經看到一輛富豪集團的卡車,駕駛室背後有一個小床,(別想歪了啊)專門供那些開通宵車的司機們輪換睡覺時使用。豪華汽車上的座椅,一般也都是經過大量人體工程學分析後設計的。可以說,使用者的產品體驗,一直就是汽車界的強項而非弱項,當然除了一些個別領域(如資訊娛樂系統等)。

但是,汽車作為一個產品,和很多的互聯網產品有一些本質的不同。絕大部分互聯網「產品」本質上是一種服務,一種比喝咖啡、吃速食更高頻的服務。因此可以通過持續的努力改進用戶體驗,也並不存在太多「售前」和「售後」的概念。而汽車作為一種物理產品,雖然本身被經常(高頻)使用,但用戶與廠商的接觸,還有明顯的「售前」和「售後」階段。而這兩個階段的「用戶體驗」,的確和互聯網產品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說,當你跨進一家 4 S 店隨便逛逛時,沒過 5 分鐘銷售員就會問你:您需要買車嗎?再過 5 分鐘,更直接的問題就來了:您的預算有多少?我想這種體驗絕大部分人都不會覺得很舒服吧……

又比如說,當你開著沒買多久的新車去做保養的時候,會發覺之前態度特別誠懇的銷售帥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面無表情,凡事按流程走的服務大姐,而且總是特別擔心會不會又要多付一些費用,因為總有一些自己從沒聽說過的汽車零部件需要進一步保養。算了,幾十萬的一輛車都買了,為什麼在乎幾千的保養費用,至少在人家面前需要表現出這樣的灑脫……你有過這樣的心理活動嗎?

我自己一直是一個重度電子產品消費者,尤其是蘋果的產品。雖然最近幾年我對於他們家的新產品的熱度大大降低,但是我每次去他們家的零售店時,總感覺非常的自在舒服,可以隨意嘗試各類產品,有問題時帥哥美女都及時回答,也不會盯著你要手機號或者電子郵件;如果產品需要維修,可以在網上預訂時間,去的時候那邊的技術人員(也一樣是帥哥美女)對你的態度一樣親切自然。我覺得這樣的用戶體驗,比起上述的典型汽車產品的售前售後用戶體驗,要「互聯網」很多。

問題是,汽車企業就不能提供更好的,接近甚至超越「互聯網水準」的用戶體驗嗎?我們 Polestar 決定試一下!

說到這裡,有一個重點你們可能注意到了:折扣。是的,我們不準備打折!傳統汽車行業的規則,就是實際成交價和建議零售價總有一定的差距,每一個消費者能獲取的折扣,取決於她/他的討價還價能力,也取決於這家店的庫存情況、經營思路和銷售們的「能力」。我認為中國目前的消費者,早已經厭倦了那種「逛市場,問折扣」的消費體驗,更煩人的是,一旦覺得自己砍價砍得不夠多,更帶來一種「心理陰影」,一輛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汽車消費品,價格卻那麼不透明,這種「存在」對消費者真的合理嗎?而在這個現象背後,每一個汽車廠商都或多或少提供給經銷商「折扣補貼」,再加上各種「考核」,讓每一家經銷商在處理成交價時都需要把握所謂的「火候」。也就是說:作為汽車廠商,品牌的擁有者,居然也無法掌控實際的成交價……你能夠想像蘋果公司允許新上市的iPhone在不同的管道的零售價或成交價是不一樣的嗎?

因此,我們決定「換一種遊戲規則」來管理我們的零售網點 Polestar Space,尤其是價格部分。所有的產品和配置價格都會在我們官網做到 100% 透明,全國統一價格。 Polestar Space 既不被允許打折,也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能:他們並沒有庫存!至於如何防止「黃牛黨」,我們也會向蘋果學習:)我們相信,這樣的價格透明度,是我們未來的消費者會理解甚至欣賞的。

說完了「售前」的用戶體驗,我們再來聊一聊「售後」部分。在我看來,一個傳統的汽車售後業務模式,是基於這樣一種理念:一個熱愛自己汽車的人,當汽車需要保養或維修的時候,願意自己開車去 4 S 店,把車交給維修師傅,然後逛逛 4 S 店,看看精品,再喝一(幾)杯咖啡或茶,兩個小時後,和維修師傅再聊幾句,瞭解了這輛車的問題所在,覺得自己的汽車知識又有所增長,然後幸福的把車開回家……對不起,我們認為 Polestar 的未來消費者可能在雙休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於是我們提供給他們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通過手機 app ,預約了售後人員上門取車,然後把車交給他們,等維修保養結束,手機 app 提示送回時間,只需用手指確認一下,約定時間之內車就被送回了。整個過程和叫快遞沒什麼區別。如果你正好需要出門, Polestar 的汽車甚至具備通過手機打開車門啟動車輛的技術,只需通過 app 確認,即可以實現 100% 遠端控制,從而最大程度的節省了 Polestar 用戶的時間……喝咖啡?到處是咖啡店;逛汽車精品店?躺在沙發上逛逛網店也可以。我們相信,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式」的售後用戶體驗。

也許你們會好奇:那收費怎麼辦?萬一售後網點需要進一步處理某個部件,如何與用戶溝通價格?呵呵,我們的回答是基本不需要!因為我們將提供一種全新的售後服務包,只需付一次費用,就基本包含絕大部分可能產生的維修保養費用,重大(且小概率)專案會單獨明碼標價和單獨溝通。我們相信, Polestar 的未來消費群體,希望以最「省心」的方式獲取售後服務,而我們的這種模式會得到他們的認可與支持。

從而有效降低了整車的重量;同時這種材料的特點,又可以使 Polestar 1 的車頂弧線可以充分體驗設計師的意圖,形成優雅而風阻較低的曲線;最後, Polestar 1 巧妙的採用所謂的「蜻蜓結構」,使上半部分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和下半部分的鋼制材料充分粘合,使整輛車在實際駕駛中更像「一輛車」,避免出現了常見的上下部分結合薄弱而導致的駕駛感受打折扣的現象。

如果說我們現在介紹的是一台普通的插電混動車型,那麼介紹到這裡也就八九不離十了,但polestar作為一款有著賽車運動基因的品牌,不講講它的性能與運動怎麼行?

Polestar 1 採用的減震系統是著名瑞典廠商 Öhlins 提供的連續控制電子懸架系統,可以結合駕駛員選擇的設置根據路況即時連續調節減震器的設定。說起 Öhlins 這家公司,是一家由一個 70 年代著名摩托車冠軍級別賽車手創建的公司,多年以來在賽車界被頂禮膜拜。在民用汽車領域,一直都只有一些”著名義大利品牌”在使用,比如說法拉利、蘭博基尼等等,連其技術和銷售中心都建立在傳說中的紐柏格林。可以說,這是減震器領域內的愛馬仕。而 Öhlins 在 1996 年就開始和 Polestar 團隊合作, Polestar 的工程師們對於如何把這樣的奢侈品完美地納入整輛汽車,自然有充分的經驗和信心。

Polestar 1 採用的前輪刹車用固定卡鉗,是由一家日本企業Akebono 提供。在介紹這家公司之前,需要解釋一下「固定卡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一輛汽車牛,不僅僅是要看加速快,也要能制動快,加速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制動效果,就要靠卡鉗,卡鉗按其位置,基本分成兩種:浮動式和固定式。浮動式卡鉗是單側活塞推動加緊制動盤,一邊固定,一邊浮動,只有單邊作用於刹車盤,固定式卡鉗是雙側活塞推動夾緊,整體固定在軸上,兩邊同事作用于刹車盤,所以效率高。固定卡鉗的效果要顯著高於浮動卡鉗,但最大的挑戰是散熱,從而對材料的質地和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散熱不及時,不僅僅是損耗問題,可能會直接影響刹車效果。很多高性能汽車,甚至 F1 賽車,都會引入多活塞的結構,從而進一步確保刹車效果。

而 Polestar 1 上前輪的固定卡鉗,是由 Polestar 團隊提出技術參數要求,由 Akebono 製造的六活塞鋁合金單體卡鉗 - 每個卡鉗由整塊鋁材切削成型,需要高超的工藝,但也能提供充分發揮鋁這種金屬散熱快,重量輕的特點。最後,Akebono 是業內知名的頂級制動系統供應商, F1 麥克拉倫車隊使用的就是他們的卡鉗產品。因此,在 Polestar 1 車上的刹車系統,不僅僅只是確保你的安全,而是為最大程度提供精確的操控體驗了。

此外,Polestar 1 的空氣懸掛系統,底盤及重量分配,以及諸多的其他技術細節,讓這輛車能夠自信的為用戶提供真正的跑車體驗。

可以說,在 Polestar 1 上,不只是各種先進、高端技術的簡單堆砌而是真正充分的集成,這種集成需要多年的技術和工業能力作為基礎。於是,Polestar才有充分的底氣來宣稱自己的「高性能」- Performance ,這也是 Polestar 品牌的一個主要方面。不過,還有兩個方面呢: Pure (純粹)和 Progressive (先鋒)呢?

Pure 這裡指的不僅僅是作為電動汽車的“純”,而是作為汽車設計的“純”,建議各位去北京車展現場的Polestar 展臺親眼看一下,感受一下這款車的設計。而且, Polestar 1 的設計細節也反映了未來 Polestar 產品的設計理念。

Progressive取“先鋒”的意思,反映出 Polestar 不僅僅在設計上,而且在科技上的“進取精神”。未來的第二款產品 Polestar 2 ,不僅僅只是把車型從插電式混合動力換成了純電動,也不僅僅只是換了車型,而且會帶來更多的新領域的新科技,從車聯網到自動駕駛輔助方面。 Polestar 的 CEO Thomas Ingenlath 已經在日內瓦向公眾介紹, Polestar 2 未來會直接與特斯拉的 Model 3 競爭。

產品說完了,我們來聊聊關於Polestar在行銷方面的計畫。由於車型還沒有上市,現在說的也都是未來預計,或者正在考慮當中的計畫。為了更好更準確的表達相關資訊,我將Polestar中國區總裁吳震皓先生,關於用戶體驗和未來行銷方面的表述原文摘錄,供大家參考。

原文摘錄

用戶體驗,是任何互聯網企業都會大肆宣傳的重點。那些來自於互聯網背景的「新貴們」,也在造車時把這個詞天天掛在嘴邊。我有時候覺得有些可笑,難道汽車行業一直在經營的是工業品嗎?我曾經看到一輛富豪集團的卡車,駕駛室背後有一個小床,(別想歪了啊)專門供那些開通宵車的司機們輪換睡覺時使用。豪華汽車上的座椅,一般也都是經過大量人體工程學分析後設計的。可以說,使用者的產品體驗,一直就是汽車界的強項而非弱項,當然除了一些個別領域(如資訊娛樂系統等)。

但是,汽車作為一個產品,和很多的互聯網產品有一些本質的不同。絕大部分互聯網「產品」本質上是一種服務,一種比喝咖啡、吃速食更高頻的服務。因此可以通過持續的努力改進用戶體驗,也並不存在太多「售前」和「售後」的概念。而汽車作為一種物理產品,雖然本身被經常(高頻)使用,但用戶與廠商的接觸,還有明顯的「售前」和「售後」階段。而這兩個階段的「用戶體驗」,的確和互聯網產品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說,當你跨進一家 4 S 店隨便逛逛時,沒過 5 分鐘銷售員就會問你:您需要買車嗎?再過 5 分鐘,更直接的問題就來了:您的預算有多少?我想這種體驗絕大部分人都不會覺得很舒服吧……

又比如說,當你開著沒買多久的新車去做保養的時候,會發覺之前態度特別誠懇的銷售帥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面無表情,凡事按流程走的服務大姐,而且總是特別擔心會不會又要多付一些費用,因為總有一些自己從沒聽說過的汽車零部件需要進一步保養。算了,幾十萬的一輛車都買了,為什麼在乎幾千的保養費用,至少在人家面前需要表現出這樣的灑脫……你有過這樣的心理活動嗎?

我自己一直是一個重度電子產品消費者,尤其是蘋果的產品。雖然最近幾年我對於他們家的新產品的熱度大大降低,但是我每次去他們家的零售店時,總感覺非常的自在舒服,可以隨意嘗試各類產品,有問題時帥哥美女都及時回答,也不會盯著你要手機號或者電子郵件;如果產品需要維修,可以在網上預訂時間,去的時候那邊的技術人員(也一樣是帥哥美女)對你的態度一樣親切自然。我覺得這樣的用戶體驗,比起上述的典型汽車產品的售前售後用戶體驗,要「互聯網」很多。

問題是,汽車企業就不能提供更好的,接近甚至超越「互聯網水準」的用戶體驗嗎?我們 Polestar 決定試一下!

說到這裡,有一個重點你們可能注意到了:折扣。是的,我們不準備打折!傳統汽車行業的規則,就是實際成交價和建議零售價總有一定的差距,每一個消費者能獲取的折扣,取決於她/他的討價還價能力,也取決於這家店的庫存情況、經營思路和銷售們的「能力」。我認為中國目前的消費者,早已經厭倦了那種「逛市場,問折扣」的消費體驗,更煩人的是,一旦覺得自己砍價砍得不夠多,更帶來一種「心理陰影」,一輛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汽車消費品,價格卻那麼不透明,這種「存在」對消費者真的合理嗎?而在這個現象背後,每一個汽車廠商都或多或少提供給經銷商「折扣補貼」,再加上各種「考核」,讓每一家經銷商在處理成交價時都需要把握所謂的「火候」。也就是說:作為汽車廠商,品牌的擁有者,居然也無法掌控實際的成交價……你能夠想像蘋果公司允許新上市的iPhone在不同的管道的零售價或成交價是不一樣的嗎?

因此,我們決定「換一種遊戲規則」來管理我們的零售網點 Polestar Space,尤其是價格部分。所有的產品和配置價格都會在我們官網做到 100% 透明,全國統一價格。 Polestar Space 既不被允許打折,也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能:他們並沒有庫存!至於如何防止「黃牛黨」,我們也會向蘋果學習:)我們相信,這樣的價格透明度,是我們未來的消費者會理解甚至欣賞的。

說完了「售前」的用戶體驗,我們再來聊一聊「售後」部分。在我看來,一個傳統的汽車售後業務模式,是基於這樣一種理念:一個熱愛自己汽車的人,當汽車需要保養或維修的時候,願意自己開車去 4 S 店,把車交給維修師傅,然後逛逛 4 S 店,看看精品,再喝一(幾)杯咖啡或茶,兩個小時後,和維修師傅再聊幾句,瞭解了這輛車的問題所在,覺得自己的汽車知識又有所增長,然後幸福的把車開回家……對不起,我們認為 Polestar 的未來消費者可能在雙休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於是我們提供給他們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通過手機 app ,預約了售後人員上門取車,然後把車交給他們,等維修保養結束,手機 app 提示送回時間,只需用手指確認一下,約定時間之內車就被送回了。整個過程和叫快遞沒什麼區別。如果你正好需要出門, Polestar 的汽車甚至具備通過手機打開車門啟動車輛的技術,只需通過 app 確認,即可以實現 100% 遠端控制,從而最大程度的節省了 Polestar 用戶的時間……喝咖啡?到處是咖啡店;逛汽車精品店?躺在沙發上逛逛網店也可以。我們相信,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式」的售後用戶體驗。

也許你們會好奇:那收費怎麼辦?萬一售後網點需要進一步處理某個部件,如何與用戶溝通價格?呵呵,我們的回答是基本不需要!因為我們將提供一種全新的售後服務包,只需付一次費用,就基本包含絕大部分可能產生的維修保養費用,重大(且小概率)專案會單獨明碼標價和單獨溝通。我們相信, Polestar 的未來消費群體,希望以最「省心」的方式獲取售後服務,而我們的這種模式會得到他們的認可與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