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想像的

作者 | 西蒙

西元581年春, 國家內平外定。 楊堅以周靜帝名義晉封自己為隋王, 沒過幾天就自立為帝, 改元“開皇”, 大隋帝國由此興起。 這時候如果把年代稍微換一下, 還會發生更好玩的事。

西元618年五月, 李淵於太極殿前登基, 改元“武德”。 從隋朝建立到大唐滅隋尚且不足四十年, 朝代更迭竟如此輕而易舉。

近些年來, 《隋唐演義》《武媚娘傳奇》等劇的熱播為廣大觀眾描繪了一幅隋唐年間的人物圖景。 然而影視劇與史料相較多有偏頗, 在很多人物的忠奸刻畫上不免誤導觀眾。 若說是直觀史料, 有些史冊又是經後世補修的, 勝利者文過飾非的手段實在花樣繁多。 這時候, 真正能反映歷史的文學作品就猶顯珍貴。

《隋唐:盛極而衰的黃金時代》的作者梅毅,

他以“歷史守望者”為初衷, 為我們真實地刻畫了隋唐年間的歷史盛景。

數百年來, 歷史就像是一個要出嫁的新娘子不斷地被各種“化妝師”施以濃墨重彩。 她沉默了幾百年, 讓人近乎忘了她原是會說話的。 在梅毅的這本書中, 歷史這位新娘子終於撥開化妝師的手, 把沉澱了千百年的真相轉身向世人娓娓道來。

雖然多年未開口, 但她的聲音仍舊清脆。

群雄逐鹿的年代, 歷史這台戲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昔日的勝利者會被新的勝利者打敗, 曾經強盛的帝國會被新的王朝取代。 幸運女神向來雨露均沾, 成功不會永恆, 時間才會。 站在時間的角度客觀地刻畫歷史, 梅毅做到了。

自西元581年楊堅廢帝自立, 建立隋朝稱隋文帝到西元960年, 趙匡胤廢周自立, 建立宋朝稱宋太祖, 前後不到四百年間皇權數次更替, 天下分屬數家。 這其間的是非曲直該由當事人講述, 下面就請出第一位人物吧!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楊堅。

與眾多史書中被神化的帝王一樣, 楊堅出生時也是“紫氣沖庭,

遍體鱗起”。 知道的明白這是史官的胡編亂造,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麼怪物降生, 古人對龍的想像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總之, 楊堅就這麼大搖大擺地出場了。

在韜光養晦數年後, 楊堅終於成了權傾一時的大丞相。 從最開始的蟄伏待機到最後的大翻盤, 楊堅這期間過得並不困難。

書中曾有這樣一段描述:“古來得天下之易, 未有如隋文帝者。 以婦翁之親, 安坐而登帝位……竊人之國……”與後世帝王稱帝過程的艱辛相比, 楊堅想要的王位來得實在輕鬆。

成功來得如果太容易, 往往會讓人不懂珍惜。

楊堅一個古人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或者就算他想到了他也不當回事, 此時的他還沉浸在國家昌盛、妻慈子孝的歡欣裡。

“白楊樹頭金雞鳴,只有阿舅無外甥”。

北周時期的一句童謠一讖多年,幾代皇權的更迭竟都使這句讖語一再應驗。楊堅當時作為周宣帝的老丈人,本應監國輔政,一心為公,再不濟也該稍微關照一下宇文家族的子孫。

然而在楊堅稱帝后,宇文家族的數個外甥被自己這位舅舅誅滅九族,堂堂宇文望族最後竟無遺種。這時我們把童謠裡的“外甥”換成“侄子”,事情會更有意思。隋煬帝楊廣完美地繼承了他老爹的“優良傳統”,他的四個親哥哥包括自己的十幾個侄子都被他下令賜死。

這還不算完,“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稱帝,他殺掉同父同母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並誅除十個年少的侄子。不知是古代帝王多殘暴,還是皇權大事本應如此。梅毅下筆極其冷靜,卻仍能引得讀者唏噓,本書的一個亮點即是如此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西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畫家閻立本等人在淩煙閣上作畫,對唐朝創建立有殊勳的二十四位功臣畫像皆陳列於此。這二十四位非比尋常的大人物終於要出場了,一起去看看吧!

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王李孝恭、萊國公杜如晦、鄭國文貞公魏征、梁國公房玄齡、鄂國公尉遲敬德……胡壯公秦叔寶。

隋末英雄起四方,龍爭虎鬥動刀槍。多少英雄含恨死,一統江山歸大唐。

淩煙閣畫像上的每一個人都曾伴隨李氏家族出生入死,他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彰顯李唐開元時代的赫赫戰功。然而同吃苦共患難永遠比有福同享做起來容易,誰能以為,同朝可同寐?

二十四功臣罕有善終,陪葬昭陵者更是少數。少有的幾個結局尚可的也多是病死,最後還免不了後代一時糊塗最終使祖宗蒙羞。偶有聽聞,說龍有逆鱗,可沒想到事實竟如此嚴重。

自古以來,一將功成萬骨枯。史書工筆多為勝利者服務,這就使得有些史書的記載多有謬誤。《隋唐:盛極而衰的黃金時代》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帶領讀者穿透史書中含混不清的層層迷霧,從而直擊歷史的真相。至於誰是誰非,最終還是交由各位讀者自己來思考。

真正的好書向來只是提供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直接教導思考內容。很幸運,梅毅這本書做到了。

自隋唐興起到大唐盛世距今已有千年之遠,書中很多人物如武則天、李隆基等人都還在等著與讀者碰面。以文字為媒介,古今思想的碰撞摩擦亦能穿梭千年。

來者可追,文過飾非。想起千秋帝王業,忽忽如狂。

“白楊樹頭金雞鳴,只有阿舅無外甥”。

北周時期的一句童謠一讖多年,幾代皇權的更迭竟都使這句讖語一再應驗。楊堅當時作為周宣帝的老丈人,本應監國輔政,一心為公,再不濟也該稍微關照一下宇文家族的子孫。

然而在楊堅稱帝后,宇文家族的數個外甥被自己這位舅舅誅滅九族,堂堂宇文望族最後竟無遺種。這時我們把童謠裡的“外甥”換成“侄子”,事情會更有意思。隋煬帝楊廣完美地繼承了他老爹的“優良傳統”,他的四個親哥哥包括自己的十幾個侄子都被他下令賜死。

這還不算完,“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稱帝,他殺掉同父同母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並誅除十個年少的侄子。不知是古代帝王多殘暴,還是皇權大事本應如此。梅毅下筆極其冷靜,卻仍能引得讀者唏噓,本書的一個亮點即是如此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西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畫家閻立本等人在淩煙閣上作畫,對唐朝創建立有殊勳的二十四位功臣畫像皆陳列於此。這二十四位非比尋常的大人物終於要出場了,一起去看看吧!

趙國公長孫無忌、河間王李孝恭、萊國公杜如晦、鄭國文貞公魏征、梁國公房玄齡、鄂國公尉遲敬德……胡壯公秦叔寶。

隋末英雄起四方,龍爭虎鬥動刀槍。多少英雄含恨死,一統江山歸大唐。

淩煙閣畫像上的每一個人都曾伴隨李氏家族出生入死,他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彰顯李唐開元時代的赫赫戰功。然而同吃苦共患難永遠比有福同享做起來容易,誰能以為,同朝可同寐?

二十四功臣罕有善終,陪葬昭陵者更是少數。少有的幾個結局尚可的也多是病死,最後還免不了後代一時糊塗最終使祖宗蒙羞。偶有聽聞,說龍有逆鱗,可沒想到事實竟如此嚴重。

自古以來,一將功成萬骨枯。史書工筆多為勝利者服務,這就使得有些史書的記載多有謬誤。《隋唐:盛極而衰的黃金時代》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帶領讀者穿透史書中含混不清的層層迷霧,從而直擊歷史的真相。至於誰是誰非,最終還是交由各位讀者自己來思考。

真正的好書向來只是提供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直接教導思考內容。很幸運,梅毅這本書做到了。

自隋唐興起到大唐盛世距今已有千年之遠,書中很多人物如武則天、李隆基等人都還在等著與讀者碰面。以文字為媒介,古今思想的碰撞摩擦亦能穿梭千年。

來者可追,文過飾非。想起千秋帝王業,忽忽如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