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4種哄孩子的話別再說了,簡直就是在害孩子!但幾乎你都說過

孩子生來宛如一張白紙, 日後呈現如何的畫面,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如何描繪。

世間本沒有好孩子和壞孩子之分, 只有好的教育與壞的教育。 要知道, 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情有可原的, 並不是孩子的錯, 歸根索源, 最終的緣由一定是錯在大人身上。

作為父母, 這4種哄孩子的話, 千萬不要再說了, 否則很容易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1.“你在吃什麼啊?給我吃一口吧。 ”

這句話, 很多老人尤其喜歡。 寶寶在吃東西, 奶奶走過去問:“你早吃什麼啊?給我也吃一口吧?”當寶寶猶豫不給的時候, 奶奶就會說“這麼小氣啊。 ”

但是當寶寶遞過去的時候, 奶奶又會說“真乖, 奶奶不吃, 奶奶就是看看你給不給奶奶吃。 ”

也許你會認為這只是一個玩笑, 但孩子卻會當真, 你的拒絕會使孩子失去判斷力, 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誤解, 原來大人只是要我做出分享的動作, 而不是真的想要這樣東西。 同而讓寶寶沒有真正分享的意識。

2.“這個桌子/地板怎麼那麼壞?我幫你打它!”

寶寶在家裡開心的跑來跑去, 不下心摔倒了。 這時候媽媽心疼的跑過去抱著寶寶安慰道:“不哭不哭了, 寶寶, 都是地板不好, 看媽媽幫你教訓它。 ”

寶寶聽到這, 開心了,

也跟著你像模像樣的踹了幾腳地板。

可是明明是孩子自己不小心摔倒了, 卻把錯誤歸結到地板身上, 讓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遷怒別人, 不懂得寬容和自省。

從小就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孩子, 你還指望他能成為一個謙謙有禮、待人大度的人嗎?

3.“這個玩具不是這樣玩的, 我來教你”

寶寶拿到了新玩具, 擺弄來擺弄去, 還是沒弄明白怎麼玩。 這是媽媽著急的不行, 上去就說:“你錯了, 玩具不是這樣玩的, 我來教你。 ”

類似的還有, 別人問寶寶:“你好可愛啊, 幾歲了?”, 不待寶寶有反應, 媽媽急忙和寶寶說:“我們5歲了。

”寶寶在以樣學樣的說:“5歲了。 ”

其實孩子的思維遠比大人富有想像力, 而且不受任何慣性思維的約束。 凡事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去琢磨, 去回答, 興許還真能玩出不少新花樣呢?

一味的教授, 孩子不僅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還會變得習慣依賴別人。

4.“媽媽不讓你吃,沒關係,我們偷偷吃。”

為了保護寶寶牙齒,很多媽媽會規定寶寶不准吃糖,這是奶奶或者爺爺為了討好寶寶,偷偷塞給孩子糖果,還說"媽媽不讓你吃,沒關係,我們偷偷吃,可別告訴媽媽哈。"等事情敗露,還主動站出來袒護寶寶“是我讓孩子吃的,怎麼著?”媽媽總不能懲罰長輩吧。

如果媽媽已經給孩子制定了規矩,那麼其他人最好不要輕易破壞,這樣不但教會孩子撒謊,損壞媽媽在孩子心目中教育者的形象,而且也會對孩子自製力的培養造成影響。

育兒無小事,做父母並沒有那麼簡單,教育要講究技巧,就算是簡單的哄孩子也需要講究技巧,為天下辛苦的爸媽點贊。

怎麼備孕生出的寶寶最健康?新生兒如何更好護理?如何給孩子取名字?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如何斷奶更高效?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4.“媽媽不讓你吃,沒關係,我們偷偷吃。”

為了保護寶寶牙齒,很多媽媽會規定寶寶不准吃糖,這是奶奶或者爺爺為了討好寶寶,偷偷塞給孩子糖果,還說"媽媽不讓你吃,沒關係,我們偷偷吃,可別告訴媽媽哈。"等事情敗露,還主動站出來袒護寶寶“是我讓孩子吃的,怎麼著?”媽媽總不能懲罰長輩吧。

如果媽媽已經給孩子制定了規矩,那麼其他人最好不要輕易破壞,這樣不但教會孩子撒謊,損壞媽媽在孩子心目中教育者的形象,而且也會對孩子自製力的培養造成影響。

育兒無小事,做父母並沒有那麼簡單,教育要講究技巧,就算是簡單的哄孩子也需要講究技巧,為天下辛苦的爸媽點贊。

怎麼備孕生出的寶寶最健康?新生兒如何更好護理?如何給孩子取名字?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如何斷奶更高效?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