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朝謎一般的公主,嫁突厥可汗父子四人,個個都願意為她衝鋒陷陣

從一開始, 隋朝遠嫁突厥的公主們就以一人抵萬千鐵騎的角色登場。 皇帝的一句許婚承諾, 公主們即成為政治離間的棋子。 開皇十九年(599年)嫁給突利可汗的義成公主, 本是隋朝宗室楊諧的女兒, 後被封為公主, 遠嫁突厥。

未嫁之前的義成對隋朝與突厥聯姻的重要性早已了然於心。 突厥是中原王朝北面最大的鄰國和威脅, 隋朝建立前後, 其內部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 面對鄰居兼勁敵的突厥, 隋文帝楊堅採用“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計策來分化削弱, 令其俯首稱臣。 開皇十七年, 楊堅把宗室女安義公主嫁于小可汗突利, 拒絕了大可汗都蘭的求親, 以此來離間這兩位堂兄弟。 從此, 都蘭可汗時常騷擾隋朝邊境, 擄掠人口財物, 而突利可汗感激隋朝許嫁公主以及“種種無少短”的賞賜與恩惠, 聯合隋軍, 與兄弟反目成仇。

一個和親公主能引起突厥民族的內訌和戰亂,

是因為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美麗的公主, 更重要的是其背後的王朝力量。 在北方少數民族眼中, 能得到中原王朝的公主, 也就得到了中原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的支持。

楊堅封女婿突利可汗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簡稱啟民可汗)”, 經過一系列的內訌爭鬥之後, 啟民可汗幸運地成為控制北邊的東突厥大可汗。 在分化突厥的形勢大好之際, 安義公主早逝, 於是義成公主肩負著安義公主未完成的使命嫁給了啟民可汗。 再次與隋朝聯姻的啟民可汗, 還得到了其他部落的紛紛歸附。

胸懷大志的義成公主, 為隋朝北疆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隋王朝的興盛穩定, 是植於她心的第一個執著信仰。

以後的年月裡,

啟民可汗和隋朝裡應外合, 互相幫扶, 戰勝了都蘭可汗, 成為整個突厥的國主。 在隋煬帝北巡到榆林時, 啟民可汗曾和義成公主上表隋朝, 自稱臣民, 請求改用華夏服飾禮法。 楊廣考慮到當時的邊境情況, 以一句“好心孝順, 何必改變衣服”婉拒了啟民可汗。 突厥可汗對隋朝的恭敬和對中原文化的仰慕, 與義成公主的影響和努力是分不開的。

只是, 背後的這座大山, 帶給義成公主的並不全是依靠, 風雨飄搖時, 她也得用生命去守護。 隋煬帝楊廣北巡遭到始畢可汗(義成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截擊時, 得知消息的義成公主及時派人報信, 可迅速南歸到雁門的楊廣還是被突厥騎兵重重圍困。 楊廣命懸一線之際, 義成公主以“北邊有急”傳信始畢可汗, 這才將楊廣從圍困中救了出來。

身為突厥王妃, 她明知謊報軍情去惹怒拜狼圖騰的可汗, 後果會很嚴重, 但在那緊要時刻, 她已然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在她眼裡, 楊廣就是大隋, 是她必須相救的家國親人。

可悲的是, 她不顧自己性命之憂去維護的楊廣,

是個醉生夢死之人, 甚至連自己項上人頭都不在乎, 每每引鏡自照, 他就對皇后蕭氏說:“好頭頸, 誰當斫之!”得過且過的日子總有玩完的一天, 他最終被宇文化及縊死。

皇帝死了, 一個王朝的氣息也沒了。 義成公主的所有努力, 成了她孤單的獨舞。

感激、使命、大義在她的腦海裡日積月累, 天長日久, 已在心底生了根, 凝固成了不可改變的信仰, 用以克服遠嫁在外的種種不適和遵從胡俗的辛酸。 若要將心底最後的支撐連根拔起, 她將徹底枯萎。 然而, 她不能枯萎, 她要舞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那時, 她心裡念的中原已成為李唐的天下。 複國報仇成了她賴以生存的第二個信仰, 她想以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墜落的隋王朝。

楊廣死後,皇后蕭氏如浮萍般飄零顛沛,義成公主利用突厥的力量,從農民起義軍竇建德處接回柔美的蕭皇后和原隋朝齊王的遺腹子楊政道,並與她的第三任丈夫處羅可汗一起將楊政道立為隋王,建隋制,設百官,將生活在突厥的萬余中原人送給楊政道,在突厥的漢人“悉隸之,行隋正朔,置百官於定襄城”。

支持義成公主的第三任丈夫,是始畢可汗的弟弟,啟民可汗的兒子。她的第四任丈夫頡利可汗,也是啟民可汗的兒子。

一個中原女子,一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一輩子隻陪在一個男人的身邊。但她是義成公主,自從挑著和親的重擔來到北邊大漠,重如泰山的家國大愛已將她的個人情感生生壓碎。

唯一可讓她稍感慰藉的是,她嫁的可汗,大都念及隋朝舊日的恩典,加之她相陪左右耳提面命,所以,處羅可汗去世後,繼任的頡利可汗也支持她複國報仇。

費心費力的籌謀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這也是她與權位相聯後表現出的與眾不同之處。義成公主育有一子奧射設,在處羅可汗去世後,本該由時年12歲的奧射設繼承汗位,但她考慮到奧射設太過仁弱,難繼大業,於是改立處羅可汗之弟,是為頡利可汗。

會為別人著想的人往往不會照顧自己,她出嫁突厥19年後,隋朝即被唐朝取代,此後的12年裡,複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不管隋唐的更迭是不是歷史必然,在她的眼裡心裡,楊姓大隋才是天子王朝,讓隋朝國破家亡的外姓就是她的仇人。

對家國的大愛,早讓她沒有了小女子情懷。接來楊廣的蕭皇后與自己共侍一夫,共同為複國大業籌謀劃策,只是蕭氏沒有她那般激烈的感情和信仰,在亂世中被幾易其主的蕭皇后,更願隨遇而安順其自然。

而義成公主卻不願放棄。個人的情感可以用眼淚來割捨,可對家國的大愛得以強勢的姿態來支撐。於是,她堅決扶持楊政道為隋帝,並與自己的堂弟說服頡利可汗屢次攻唐。在此期間,唐朝與突厥的關係幾度分分合合,結盟又背信,化敵為友後又反目成仇,除了雙方切膚的利益關係,就是義成公主執著的力量。

唐朝建立之初,面對再次強盛的突厥,唐高祖不惜紆尊降貴與突厥交好,謀求邊境的和平。然而,以錢帛換來的安寧一度被想要復興隋朝的義成公主打破。

雖經百般努力,終究無力回天,貞觀四年(630年),唐朝出兵突厥,頡利可汗被俘送到長安,東突厥滅亡。蕭皇后和楊政道也被送到長安,時年48歲的蕭氏被封為昭容。在專門為她舉辦的歡迎宴會上,唐太宗看著盛大的場面問身旁的蕭昭容:“卿以為眼前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其實,眼下看似豪華的場面與隋宮的豪奢相差甚遠,但蕭氏只是平靜地說道:“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與亡國之君相比!”一席得體的言語使唐太宗對其刮目相看,也使她在唐宮中度過了18年平靜的歲月。

相比洗盡鉛華、在淡然隨和中得了善終的蕭皇后,凜冽的義成公主卻死在了唐朝名將李靖的刀下。出兵突厥時,唐太宗曾下令不殺俘虜。可想而知,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寧死也不願做俘虜!在大漠生活了近30年的中原公主義成,那一刻也有了突厥人的剛烈和血性。

至於她到底是死于義薄雲天還是孤單信仰,是非功過難以評說。自古有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因為權責相聯的政治聯姻使她遠嫁大漠,也使她從一個默默無名的皇家宗室女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蔡夢月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楊廣死後,皇后蕭氏如浮萍般飄零顛沛,義成公主利用突厥的力量,從農民起義軍竇建德處接回柔美的蕭皇后和原隋朝齊王的遺腹子楊政道,並與她的第三任丈夫處羅可汗一起將楊政道立為隋王,建隋制,設百官,將生活在突厥的萬余中原人送給楊政道,在突厥的漢人“悉隸之,行隋正朔,置百官於定襄城”。

支持義成公主的第三任丈夫,是始畢可汗的弟弟,啟民可汗的兒子。她的第四任丈夫頡利可汗,也是啟民可汗的兒子。

一個中原女子,一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一輩子隻陪在一個男人的身邊。但她是義成公主,自從挑著和親的重擔來到北邊大漠,重如泰山的家國大愛已將她的個人情感生生壓碎。

唯一可讓她稍感慰藉的是,她嫁的可汗,大都念及隋朝舊日的恩典,加之她相陪左右耳提面命,所以,處羅可汗去世後,繼任的頡利可汗也支持她複國報仇。

費心費力的籌謀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這也是她與權位相聯後表現出的與眾不同之處。義成公主育有一子奧射設,在處羅可汗去世後,本該由時年12歲的奧射設繼承汗位,但她考慮到奧射設太過仁弱,難繼大業,於是改立處羅可汗之弟,是為頡利可汗。

會為別人著想的人往往不會照顧自己,她出嫁突厥19年後,隋朝即被唐朝取代,此後的12年裡,複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不管隋唐的更迭是不是歷史必然,在她的眼裡心裡,楊姓大隋才是天子王朝,讓隋朝國破家亡的外姓就是她的仇人。

對家國的大愛,早讓她沒有了小女子情懷。接來楊廣的蕭皇后與自己共侍一夫,共同為複國大業籌謀劃策,只是蕭氏沒有她那般激烈的感情和信仰,在亂世中被幾易其主的蕭皇后,更願隨遇而安順其自然。

而義成公主卻不願放棄。個人的情感可以用眼淚來割捨,可對家國的大愛得以強勢的姿態來支撐。於是,她堅決扶持楊政道為隋帝,並與自己的堂弟說服頡利可汗屢次攻唐。在此期間,唐朝與突厥的關係幾度分分合合,結盟又背信,化敵為友後又反目成仇,除了雙方切膚的利益關係,就是義成公主執著的力量。

唐朝建立之初,面對再次強盛的突厥,唐高祖不惜紆尊降貴與突厥交好,謀求邊境的和平。然而,以錢帛換來的安寧一度被想要復興隋朝的義成公主打破。

雖經百般努力,終究無力回天,貞觀四年(630年),唐朝出兵突厥,頡利可汗被俘送到長安,東突厥滅亡。蕭皇后和楊政道也被送到長安,時年48歲的蕭氏被封為昭容。在專門為她舉辦的歡迎宴會上,唐太宗看著盛大的場面問身旁的蕭昭容:“卿以為眼前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其實,眼下看似豪華的場面與隋宮的豪奢相差甚遠,但蕭氏只是平靜地說道:“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與亡國之君相比!”一席得體的言語使唐太宗對其刮目相看,也使她在唐宮中度過了18年平靜的歲月。

相比洗盡鉛華、在淡然隨和中得了善終的蕭皇后,凜冽的義成公主卻死在了唐朝名將李靖的刀下。出兵突厥時,唐太宗曾下令不殺俘虜。可想而知,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寧死也不願做俘虜!在大漠生活了近30年的中原公主義成,那一刻也有了突厥人的剛烈和血性。

至於她到底是死于義薄雲天還是孤單信仰,是非功過難以評說。自古有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因為權責相聯的政治聯姻使她遠嫁大漠,也使她從一個默默無名的皇家宗室女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蔡夢月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