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饒河農場知青故事14|三連文藝宣傳隊

他們是我們饒河農場的建設者。 這片土地上有著他們不可磨滅的印記。 從城市到鄉村, 從鄉村回城市, 知青們經歷了艱苦卓絕的考驗, 生命軌跡從此改變。 他們用青春親吻著土地, 親近著人民, 挑戰著命運, 思索著時代……

三連文藝宣傳隊

王志群, 女, 北京育才學校66屆初三畢業生。 1968年7月4日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三師22團3連, 任排長。 1972年底調團直中學, 任教師。 1975年病退回京。 2005年于醫生崗位退休。

我是北京育才學校1966年初三畢業生。 文革停課兩年後, 1968年7月我懷著“好兒女志在四方”, “建設邊疆, 保衛邊疆”的理想和決心,

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祖國邊陲黑龍江國營饒河農場。

(饒河抗日遊擊隊紀念碑。 來源於網路, 與本文無關)

我們分到了三隊, 正趕上農忙季節, 知青們要先過勞動關。 城市來的學生沒幹過農活兒, 在老職工的帶領下, 我們割麥子、割豆子、蓋房子以及幹場院上的各種農活兒。

幾個月後, 我們勞動、生活習慣些了, 農忙季節也基本過去了。 勞動一天下來, 晚上除了有時全連在大食堂開個會, 大家沒什麼事情幹, 知青們的生活有些單調, 乏味。 從資訊豐富的大城市到資訊閉塞的邊疆農場, 報紙要四五天后才能看到, 大家還真是不適應。 我們先來的北京、上海知青就在一起商量, 要為隊裡出點力, 做點事, 最後決定成立一個文藝宣傳隊, 活躍大家的生活。 我和羅海鷗幾個一起來的同學, 把文革停課期間在學校組織本校中、小學生一起演出的歌舞《全世界少年兒童熱愛毛主席》, 改編成了《全世界人民熱愛毛主席》的一個歌舞聯演, 形式介於歌、舞、表演唱之間。 我們利用晚上時間排練,
先學會每支歌曲, 再練會舞蹈和表演, 琢磨好角色。 我記得表演世界人民包括:中國人、蘇聯人、印度人、非洲人及日本人。 而當時給歌舞伴奏的樂器只有一把口琴, 吹口琴的是我校同學周振華。 因一把口琴只有一個調兒, 我們找了三把口琴, 我有一把B調的口琴也湊上了。 服裝沒有怎麼辦呢?大家就把從北京、上海家中帶來的服裝湊在一起挑揀, 能用的就當演出服。 沒有非洲服裝, 我們就用一名知青的格子床單縫製了一件, 穿上效果還挺好。 一切準備妥當, 宣傳隊先在三隊裡首演, 大家看著特新鮮, 表演獲得了成功。 後來我們又到饒河縣大禮堂去演。 大家演得非常賣勁兒, 無論在前臺還是在後臺都不閑著, 在前臺又跳又演又唱,
到了後臺都是放開歌喉大聲伴唱。 周振華將麥克放在口琴旁, 使出最大力氣吹奏。 我記得, 演出結束時, 禮堂內一片寂靜。 我想難道觀眾不歡迎?沒想到沉寂了幾秒種後, 禮堂內突然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當時有人跟我說:“你們伴奏的手風琴拉得真好。 ”我心中又高興又覺得好笑, 說:“哪有手風琴, 只有一個人在吹口琴。 ”她聽後十分驚訝地說:“口琴能吹出那麼大聲音?真想不到, 不易呀!”有了第一次成功, 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後來我們又排練了器樂表演、小合唱、舞蹈等一些節目, 多次在饒河縣禮堂演出過。 我記得有一次演出我還兼報幕, 該上海知青樊瑞華上臺吹笛子了, 不知什麼原因, 我竟把“笛子獨奏”報成了“下一個節目,
獨子笛奏”, 引起台下一片笑聲。

(來源於網路, 與本文無關)

去東北的第二年, 農場改為兵團, 我們所在的“三隊”改為“三連”。 哈爾濱、佳木斯、天津的知青早就陸續來到連隊, 從三師直屬連也來了一些戰友, 69年連裡知青數已達兩、三百人。 因我當時除排長職務外還兼任連裡兵團戰士委員會付主任, 連團支部委員等職,一直在搞連裡文藝宣傳隊及黑板報等宣傳工作,連裡就讓我當了文藝宣傳隊隊長。各地知青中真是人才濟濟。我們把各地知青中有文藝特長的人組織在一起,結合連裡的各項工作重點,結合連裡的好人好事,編排成節目演出。連裡進行憶苦思甜教育,門合同志的事蹟在報上發表,我們編排了小話劇《門合》。結合反修防修思想教育,我編寫了配樂詩朗誦《當國際歌響起的時候》,由北京知青汪原青和哈爾濱知青賈德珍兩人演出。演出時,她們感情充沛,聲音宏亮,動作舒展豪邁,所配音樂恰到好處,看的人心情激動,都說這個節目好。麥收秋收農忙季節,連裡的好人好事特別多,我們就改編成歌詞唱給大家聽,還編演過三句半,小話劇等。有一次我演一位老大媽,一名老職工說我演的大媽挺“富態”,我還請教他什麼叫“富態”,當時真不懂。我們宣傳隊演出最多的還是學唱樣板戲。演京劇《智取威虎山》,少劍波在李勇齊和小常寶家做群眾工作那場戲;還演京劇沙家浜第二場《堅持》,傷患們養傷,指導員郭建光和沙奶奶說話兒對唱那場戲。總之,除了演樣板戲,大部份節目都是我們自編自演的。

(來源於網路,與本文無關)

連裡挺重視文藝宣傳隊,買了洋琴、二胡、京胡、板胡、嗩呐、笛子、中阮等樂器,使宣傳隊有了自己的小樂隊。連裡有時還給我們半天時間排練節目。當我聽到有人反映說:“他們倒挺合適的,排練節目不用幹活兒了。”我就跟隊員們商量,農忙季節不誤工。為了不耽誤幹活兒,我們早晨在連裡吹起床號之前早起一小時,到場院上去排練。雖然東北早晨天亮得早,但3點多鐘天還沒有大亮,大家熱情很高沒有怨言,覺得應該這樣做。晚上雖然幹活一天很累了,但連裡不開大會時,我們也經常利用自己休息時間集中在大食堂排練。

文藝宣傳隊的隊友們不僅排練刻苦,演出也十分認真。有一次,我們在場院上給大家演樣板戲,上海戰友董衛平飾演沙家浜中的郭建光。他正唱到關鍵處,忽然一隻大瞎蠓一口叮在了他的腦門上,誰都知道瞎蠓叮人很疼,可他卻一動沒動,忍住痛,若無其事地該怎麼演還怎麼演,直到6-7分鐘後他有一個用白毛巾擦拭額頭汗水的動作,才借機趕走了這只可恨的瞎蠓。他說演戲要認真,戲中沒有的動作一個也不能多做。事後大家都稱讚他。

我們宣傳隊除了在本連隊演出外,還參加團裡每年舉辦的文藝匯演(好像都是春節前)。每次三連的彙報演出都受到團裡領導和各連戰友們的一致好評。我們還到饒河邊防部隊去進行過慰問演出,他們特別高興,說:“咱們都是戰友哇,都屬瀋陽軍區。”我聽後很高興,因為我們與解放軍有保衛邊疆一樣的任務,是他們序列中的兵。有時農忙過去後,我們還到兄弟連隊交流演出,記得有一次去一連演出還出了差錯。那天吃完晚飯,我們拿著樂器和道具步行到8裡地遠的一連,在空場搭的檯子上給大家演節目。演到沙家浜第二場時,有個隊員不知怎麼的把臺詞說錯了,把後面的臺詞說了出來,接臺詞的人楞了一下,只好也順著往下演,中間落掉了一段戲。這可怎麼辦?大家一致認為不應該把樣板戲演錯,我就站到臺上誠懇地向一連觀眾們道歉,並重新把這場戲又演了一遍,結果得到一連戰友,老職工及家屬們的諒解及熱烈掌聲。演出結束再走回三連已經很晚了,但我們沒有立即回宿舍睡覺,而是認真總結了這次教訓,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情況。

(來源於網路,與本文無關)

我們三連文藝宣傳隊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台節目都有一個演外國人的小節目。有一次三師師裡文藝匯演,讓各團參加。當時我團最早的文藝宣傳隊解散了,新的團文藝宣傳隊還沒有成立,團裡讓我連宣傳隊代表22團去參加師裡文藝匯演。我們的節目裡有一個小舞劇《越南小英雄》(當時正是越南戰爭期間)。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演出中舞臺燈光師主動配合,根據劇情,臺上一會兒打彩色燈光,一會打錐光,汪原青扮演的“小英雄"形象被更好地呈現出來。雖然演出前沒有與燈光師彩排配合過,但演出效果還真不錯,我們打心裡十分感謝他。這次參加三師文藝匯演,也是一次難得的與兄弟團戰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回來後我們就把學到的舞臺隊型用到自己的節目上。

從三師演出回來後,團裡成立了團文藝宣傳隊,從我連宣傳隊中抽調走了一半人,這可都是骨幹隊員呀,包括飾演小常寶的哈市知青楊慧玲,飾演李鐵梅的北京知青粟愛玲,跳舞棒的哈市知青林雨,北京的汪原青和羅海鷗等等。我連宣傳隊怎麼辦呢?雖然演郭建光的董衛軍,演李勇齊的馮靖宇,演沙奶奶的王子雲,唱歌好的賈德珍等人,還有小樂隊都還在隊裡,但仍是人員不足。我想到毛主席“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的教導,我便和連指導員蔡秋盈及付指孫惠珠商量,過春節演節目時,要求各排各班都要出節目。那年春節上場參演的人真不少,有文藝細胞的人才從各排各班節目中顯露出來,我們從中發現後又挑選了一些人員補充到連文藝宣傳隊裡,三連的宣傳隊又照樣活躍起來了。老職工們說,連裡的文藝宣傳隊從根兒上沒被調走啊,又起來啦!後來團文藝宣傳隊人員都並到三連,半日勞動,半日排練節目。這樣一來,團、連這兩個宣傳隊有時聯合演出,實力大增。珍寶島戰鬥打響後,我們帶著節目一起去珍寶島前沿部隊駐地給解放軍戰士們慰問演出,受到部隊的熱烈歡迎。那次經上級批准,他們還帶我們看了珍寶島實地地形。我們以珍寶島為背景照了全體隊員大合影。(這張寶貴的照片現在很多隊員都保存著)

(來源於網路,與本文無關)

演出有時也是很艱苦的。一次正值隆冬,我和團宣傳隊一起到西通去演出。給誰演我忘了,只記得大家坐在敞篷大卡車上(當時交通工具簡單,幾乎沒有大轎車),棉大衣、棉帽、圍巾、口罩人人全副武裝。當時氣溫在零下二、三十度。車開了幾個小時後到達了目的地。大家慢慢都下了車,我卻發現自己雙腿被凍得站不起來了,我當時已患有風濕性關節炎。待我勉強下車後,感到雙腿僵痛得很,邁步困難,自己在大隊人馬後面,只好扶著牆,一步一疼地艱難行走到住處。第二天演出,好在我戲份不多,但僅在臺上的幾步走我感覺都走不穩,不過總算咬牙忍痛堅持演下來了。當時我對誰都沒說,我覺得大家都不容易,也許不少人也在堅持。

由於我連文藝宣傳隊搞得挺好,黑板報也出得不錯,全團在三連開過一次連隊宣傳工作現場會,各連及團裡來的宣傳幹部們坐滿了會場。會上讓我作為三連代表發了言,介紹連隊宣傳工作情況和經驗,並在會後由我連宣傳隊現場演了一台文藝節目。我記得很清楚,說起來也好笑,由於我平時勞動工作忙,時間緊,在大會開始後團裡有關領導講話時,我還在後面連部小屋寫發言稿,有人來催我,我心裡也著急。稿子剛寫完,就輪到我上臺講了。我一上臺就拿出表演的架式,面帶微笑,不慌不忙地開始發言,心想剛才的著急誰也不會知道的,真懸。

(來源於網路,與本文無關)

在連隊的那幾年,我們三連文藝宣傳隊一直活躍在連裡及團裡,沒斷了給大家演出,配合連、團思想宣傳工作,活躍職工生活,做了應有的貢獻,受到各級領導和群眾的好評。現在每每想到這些,我都甚感欣慰。雖已事隔幾十年了,但一想起與文藝宣傳隊的戰友們愉快相處,共同排練演出的事情,我仍回味無窮。正常演出的事兒記憶不深了,可一些特殊事兒、嘎事兒、出錯的事兒我倒記得……我想什麼時候我們還可再聚,一起到饒河農場漂亮的大劇院裡,給我們的戰友、給我們的饒河人再演演節目呢。

連團支部委員等職,一直在搞連裡文藝宣傳隊及黑板報等宣傳工作,連裡就讓我當了文藝宣傳隊隊長。各地知青中真是人才濟濟。我們把各地知青中有文藝特長的人組織在一起,結合連裡的各項工作重點,結合連裡的好人好事,編排成節目演出。連裡進行憶苦思甜教育,門合同志的事蹟在報上發表,我們編排了小話劇《門合》。結合反修防修思想教育,我編寫了配樂詩朗誦《當國際歌響起的時候》,由北京知青汪原青和哈爾濱知青賈德珍兩人演出。演出時,她們感情充沛,聲音宏亮,動作舒展豪邁,所配音樂恰到好處,看的人心情激動,都說這個節目好。麥收秋收農忙季節,連裡的好人好事特別多,我們就改編成歌詞唱給大家聽,還編演過三句半,小話劇等。有一次我演一位老大媽,一名老職工說我演的大媽挺“富態”,我還請教他什麼叫“富態”,當時真不懂。我們宣傳隊演出最多的還是學唱樣板戲。演京劇《智取威虎山》,少劍波在李勇齊和小常寶家做群眾工作那場戲;還演京劇沙家浜第二場《堅持》,傷患們養傷,指導員郭建光和沙奶奶說話兒對唱那場戲。總之,除了演樣板戲,大部份節目都是我們自編自演的。

(來源於網路,與本文無關)

連裡挺重視文藝宣傳隊,買了洋琴、二胡、京胡、板胡、嗩呐、笛子、中阮等樂器,使宣傳隊有了自己的小樂隊。連裡有時還給我們半天時間排練節目。當我聽到有人反映說:“他們倒挺合適的,排練節目不用幹活兒了。”我就跟隊員們商量,農忙季節不誤工。為了不耽誤幹活兒,我們早晨在連裡吹起床號之前早起一小時,到場院上去排練。雖然東北早晨天亮得早,但3點多鐘天還沒有大亮,大家熱情很高沒有怨言,覺得應該這樣做。晚上雖然幹活一天很累了,但連裡不開大會時,我們也經常利用自己休息時間集中在大食堂排練。

文藝宣傳隊的隊友們不僅排練刻苦,演出也十分認真。有一次,我們在場院上給大家演樣板戲,上海戰友董衛平飾演沙家浜中的郭建光。他正唱到關鍵處,忽然一隻大瞎蠓一口叮在了他的腦門上,誰都知道瞎蠓叮人很疼,可他卻一動沒動,忍住痛,若無其事地該怎麼演還怎麼演,直到6-7分鐘後他有一個用白毛巾擦拭額頭汗水的動作,才借機趕走了這只可恨的瞎蠓。他說演戲要認真,戲中沒有的動作一個也不能多做。事後大家都稱讚他。

我們宣傳隊除了在本連隊演出外,還參加團裡每年舉辦的文藝匯演(好像都是春節前)。每次三連的彙報演出都受到團裡領導和各連戰友們的一致好評。我們還到饒河邊防部隊去進行過慰問演出,他們特別高興,說:“咱們都是戰友哇,都屬瀋陽軍區。”我聽後很高興,因為我們與解放軍有保衛邊疆一樣的任務,是他們序列中的兵。有時農忙過去後,我們還到兄弟連隊交流演出,記得有一次去一連演出還出了差錯。那天吃完晚飯,我們拿著樂器和道具步行到8裡地遠的一連,在空場搭的檯子上給大家演節目。演到沙家浜第二場時,有個隊員不知怎麼的把臺詞說錯了,把後面的臺詞說了出來,接臺詞的人楞了一下,只好也順著往下演,中間落掉了一段戲。這可怎麼辦?大家一致認為不應該把樣板戲演錯,我就站到臺上誠懇地向一連觀眾們道歉,並重新把這場戲又演了一遍,結果得到一連戰友,老職工及家屬們的諒解及熱烈掌聲。演出結束再走回三連已經很晚了,但我們沒有立即回宿舍睡覺,而是認真總結了這次教訓,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情況。

(來源於網路,與本文無關)

我們三連文藝宣傳隊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台節目都有一個演外國人的小節目。有一次三師師裡文藝匯演,讓各團參加。當時我團最早的文藝宣傳隊解散了,新的團文藝宣傳隊還沒有成立,團裡讓我連宣傳隊代表22團去參加師裡文藝匯演。我們的節目裡有一個小舞劇《越南小英雄》(當時正是越南戰爭期間)。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演出中舞臺燈光師主動配合,根據劇情,臺上一會兒打彩色燈光,一會打錐光,汪原青扮演的“小英雄"形象被更好地呈現出來。雖然演出前沒有與燈光師彩排配合過,但演出效果還真不錯,我們打心裡十分感謝他。這次參加三師文藝匯演,也是一次難得的與兄弟團戰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回來後我們就把學到的舞臺隊型用到自己的節目上。

從三師演出回來後,團裡成立了團文藝宣傳隊,從我連宣傳隊中抽調走了一半人,這可都是骨幹隊員呀,包括飾演小常寶的哈市知青楊慧玲,飾演李鐵梅的北京知青粟愛玲,跳舞棒的哈市知青林雨,北京的汪原青和羅海鷗等等。我連宣傳隊怎麼辦呢?雖然演郭建光的董衛軍,演李勇齊的馮靖宇,演沙奶奶的王子雲,唱歌好的賈德珍等人,還有小樂隊都還在隊裡,但仍是人員不足。我想到毛主席“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的教導,我便和連指導員蔡秋盈及付指孫惠珠商量,過春節演節目時,要求各排各班都要出節目。那年春節上場參演的人真不少,有文藝細胞的人才從各排各班節目中顯露出來,我們從中發現後又挑選了一些人員補充到連文藝宣傳隊裡,三連的宣傳隊又照樣活躍起來了。老職工們說,連裡的文藝宣傳隊從根兒上沒被調走啊,又起來啦!後來團文藝宣傳隊人員都並到三連,半日勞動,半日排練節目。這樣一來,團、連這兩個宣傳隊有時聯合演出,實力大增。珍寶島戰鬥打響後,我們帶著節目一起去珍寶島前沿部隊駐地給解放軍戰士們慰問演出,受到部隊的熱烈歡迎。那次經上級批准,他們還帶我們看了珍寶島實地地形。我們以珍寶島為背景照了全體隊員大合影。(這張寶貴的照片現在很多隊員都保存著)

(來源於網路,與本文無關)

演出有時也是很艱苦的。一次正值隆冬,我和團宣傳隊一起到西通去演出。給誰演我忘了,只記得大家坐在敞篷大卡車上(當時交通工具簡單,幾乎沒有大轎車),棉大衣、棉帽、圍巾、口罩人人全副武裝。當時氣溫在零下二、三十度。車開了幾個小時後到達了目的地。大家慢慢都下了車,我卻發現自己雙腿被凍得站不起來了,我當時已患有風濕性關節炎。待我勉強下車後,感到雙腿僵痛得很,邁步困難,自己在大隊人馬後面,只好扶著牆,一步一疼地艱難行走到住處。第二天演出,好在我戲份不多,但僅在臺上的幾步走我感覺都走不穩,不過總算咬牙忍痛堅持演下來了。當時我對誰都沒說,我覺得大家都不容易,也許不少人也在堅持。

由於我連文藝宣傳隊搞得挺好,黑板報也出得不錯,全團在三連開過一次連隊宣傳工作現場會,各連及團裡來的宣傳幹部們坐滿了會場。會上讓我作為三連代表發了言,介紹連隊宣傳工作情況和經驗,並在會後由我連宣傳隊現場演了一台文藝節目。我記得很清楚,說起來也好笑,由於我平時勞動工作忙,時間緊,在大會開始後團裡有關領導講話時,我還在後面連部小屋寫發言稿,有人來催我,我心裡也著急。稿子剛寫完,就輪到我上臺講了。我一上臺就拿出表演的架式,面帶微笑,不慌不忙地開始發言,心想剛才的著急誰也不會知道的,真懸。

(來源於網路,與本文無關)

在連隊的那幾年,我們三連文藝宣傳隊一直活躍在連裡及團裡,沒斷了給大家演出,配合連、團思想宣傳工作,活躍職工生活,做了應有的貢獻,受到各級領導和群眾的好評。現在每每想到這些,我都甚感欣慰。雖已事隔幾十年了,但一想起與文藝宣傳隊的戰友們愉快相處,共同排練演出的事情,我仍回味無窮。正常演出的事兒記憶不深了,可一些特殊事兒、嘎事兒、出錯的事兒我倒記得……我想什麼時候我們還可再聚,一起到饒河農場漂亮的大劇院裡,給我們的戰友、給我們的饒河人再演演節目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