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不許哭,這三個字對男孩的殺傷力有多大?

兒子啊, 如果有一天, 你不必再遵循所謂的“男子漢標準”, 你就自由了。

@網友寶媽:

我們家兒子呀, 都五歲了, 受了一點委屈就哭鼻子,

跟個小女孩一樣。 我老教育他:男子漢, 堅強點!男子漢, 不許哭!可他哭得更凶了。 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像別的小男孩那樣堅強啊?後臺寶媽留言道:

寶媽好!

男子漢, 流血不流淚。 祖祖輩輩都是這麼教下來的。 可是, 你們家的那個男孩紙, 怎麼偏偏是個愛哭鬼呢?

只想勸導你——放任他去哭就好。

不許哭, 這三個字對男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 你還不知道嗎?

不會哭的男人, 只能把負面情緒吞進肚子裡。

難以想像, 在26歲生日前兩天自殺的陶崇園, 他的負面情緒都去哪裡了。

一直以來, 陶崇園都是武漢理工大學的尖子生, 碩士研究生在讀, 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導師王攀最器重的學生。

相信寶媽們最近也被這條新聞刷屏了, 又是一件全民惋惜哀痛的悲劇。

媒體的訴求點在於尋找真相, 追蹤陶崇園和導師王攀之間近乎變態的師生關係, 到底是不是其自殺原因。

小編的關注點卻在:一個男人面對欺負, 委屈, 恐懼的時候, 他是如何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回到陶崇園自殺前5個小時。

3月6日淩晨2點,

陶崇園給媽媽打了個電話, 只說身體不舒服, 沒有解釋原因。

6點10分, 陶媽放心不下, 跑到學校來找兒子。 看到媽媽, 陶崇園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媽, 來了。 ”

兩個人相處了個把小時。 相對無言, 多數時間都是沉默, 偶爾用家鄉話聊兩句。

後來, 陶崇園還是鬆口了, 他說:“我感覺我要崩潰了, 我不曉得怎樣擺脫王老師。 ”

陶媽的本能反應是勸他:“再忍忍吧, 能不翻臉就不翻臉, 再挺幾個月就過去了。 ”

此前, 陶崇園多次跟媽媽提到導師王攀的各種軍事化要求, 媽媽都勸他忍。

這一次, 陶崇園只是說了一句:“媽, 我的心情你不明白。 ”

沒想到這是他留給人世的最後一句話。

說完, 他突然甩開媽媽, 往宿舍樓跑去。

幾分鐘後, 有人喊“跳樓了”。 陶媽在宿舍樓下,

看到了趴在血泊之中的兒子, 和一雙棕色鞋子

陶崇園在《道德經》一書中寫下筆記:“大丈夫能屈能伸。 ”

男子漢, 流血不流淚;男子漢, 不低頭;男子漢, 頂天立地;男子漢, 有淚不輕彈。

長期以來, 男性的社會形象有個不容質疑的標準, 人們稱之為“男子漢標準”。

這個標準非常刻板, 不容許男性表達自己的害怕、恐懼、無助, 那怕這些情緒都是真實的。

兒子被教導成為機器人, 而不是人。

正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的那樣——

不會哭的男人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毀掉自己的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沒有出口的人, 特別容易叛逆, 或者抑鬱, 在面對挫折的時候, 不是去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是逃避, 甚至走向自我毀滅。

男子漢式教育, 可能導致性侵或家暴

滅掉了負面情緒的“機器人”, 不僅危及自己的身心健康, 對他人也是危險的。

第二個故事,某著名演說家曾說過一段自己的經歷。他是兒女雙全的父親。兒子比女兒大15個月。

他很疼愛女兒,女兒隨時都可以哭著跑過來,趴在爸爸的膝蓋上,抓起爸爸的袖子擦鼻涕。爸爸會跟她說:“哭吧,儘管哭,爸爸在這裡,你很安全。”

可是,如果換作是兒子,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一看到兒子哭哭啼啼,他就開始警覺,他會質問兒子:

“你為什麼哭?”

“抬起頭來,看著我!”

“告訴我,你做錯了什麼!”

“我實在不懂,你到底在哭什麼!”

“回房間去,坐下來,冷靜下來,再來跟我談!”

“你得像個男人一樣!”

一回想起這些,兒子就很後悔。

當時,他自認為有責任和義務把兒子教育成一個男人,但實際上,是在告訴他:你不能像個女孩子一樣哭哭啼啼!

父母在用“男漢子標準”教育兒子的同時,也是在錯誤的暗示——

不信?來,看看“男子漢標準”是怎麼要求男性的:

1. 不要哭,不要公開表達你的情緒,除非是憤怒。

2. 不要展現你的脆弱或者恐懼。

3. 證明你的掌控力,尤其是對女性。

4. 要有侵略性和攻擊性。

5. 成為一名保護者。

6. 不要像個女人。

7. 你必須是異性戀。

8. 不能像個男同性戀。

9. 像運動員一樣充滿力量和膽識。

10. 自己做決定,不需要幫助。

……

每一條都隱藏著更深層的意思:

男性要承擔責任,女性不用;男性是引路者、決策人,女性跟著照做就好;男性強大,女性弱小;男性高一等,女性低一等;女性價值不大,是男性的所有物,是物品。更確切說,是性對象。

在這樣的教育下,等男孩長大以後,他們對女性的看法以及言行會讓你大吃一驚。

Tony的研究認為,社會對男性的“硬漢”式教導,是致使男性對女性以及他人不尊重、虐待和傷害的源頭。

男子漢式教育,會導致性侵犯和家暴。

性侵和家暴,都是來自於一種將女性當作所有物、認為女性“相比男性更弱勢”的行為準則。

而這種行為準則,不正是“男子漢標準”下的一條嗎?

如果有一天,你兒子打心底裡認為女性低一等,包括他的老婆、他的女兒、他的女鄰居、他的女下屬、他下班路上遇到的一個陌生女子,包括漸漸老去的你……

不知道你還會不會想起,在他很小很小的時候,你恨鐵不成鋼似的勸導他:“男子漢,不許哭!”

最後,回到最開始幾位寶媽們的問題,小編給出的建議是:

告訴兒子,他可以表達自己所有情緒,讓他盡情說“我嚇壞了”,“我的感情受到了傷害”,或者“我需要幫助”。

兒子啊,

不能主宰一切,也沒關係;

多愁善感,也沒關係;

跟女性交朋友,也沒關係;

如果有一天,

你不必再遵循那些“男子漢標準”,

你就自由了。

第二個故事,某著名演說家曾說過一段自己的經歷。他是兒女雙全的父親。兒子比女兒大15個月。

他很疼愛女兒,女兒隨時都可以哭著跑過來,趴在爸爸的膝蓋上,抓起爸爸的袖子擦鼻涕。爸爸會跟她說:“哭吧,儘管哭,爸爸在這裡,你很安全。”

可是,如果換作是兒子,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一看到兒子哭哭啼啼,他就開始警覺,他會質問兒子:

“你為什麼哭?”

“抬起頭來,看著我!”

“告訴我,你做錯了什麼!”

“我實在不懂,你到底在哭什麼!”

“回房間去,坐下來,冷靜下來,再來跟我談!”

“你得像個男人一樣!”

一回想起這些,兒子就很後悔。

當時,他自認為有責任和義務把兒子教育成一個男人,但實際上,是在告訴他:你不能像個女孩子一樣哭哭啼啼!

父母在用“男漢子標準”教育兒子的同時,也是在錯誤的暗示——

不信?來,看看“男子漢標準”是怎麼要求男性的:

1. 不要哭,不要公開表達你的情緒,除非是憤怒。

2. 不要展現你的脆弱或者恐懼。

3. 證明你的掌控力,尤其是對女性。

4. 要有侵略性和攻擊性。

5. 成為一名保護者。

6. 不要像個女人。

7. 你必須是異性戀。

8. 不能像個男同性戀。

9. 像運動員一樣充滿力量和膽識。

10. 自己做決定,不需要幫助。

……

每一條都隱藏著更深層的意思:

男性要承擔責任,女性不用;男性是引路者、決策人,女性跟著照做就好;男性強大,女性弱小;男性高一等,女性低一等;女性價值不大,是男性的所有物,是物品。更確切說,是性對象。

在這樣的教育下,等男孩長大以後,他們對女性的看法以及言行會讓你大吃一驚。

Tony的研究認為,社會對男性的“硬漢”式教導,是致使男性對女性以及他人不尊重、虐待和傷害的源頭。

男子漢式教育,會導致性侵犯和家暴。

性侵和家暴,都是來自於一種將女性當作所有物、認為女性“相比男性更弱勢”的行為準則。

而這種行為準則,不正是“男子漢標準”下的一條嗎?

如果有一天,你兒子打心底裡認為女性低一等,包括他的老婆、他的女兒、他的女鄰居、他的女下屬、他下班路上遇到的一個陌生女子,包括漸漸老去的你……

不知道你還會不會想起,在他很小很小的時候,你恨鐵不成鋼似的勸導他:“男子漢,不許哭!”

最後,回到最開始幾位寶媽們的問題,小編給出的建議是:

告訴兒子,他可以表達自己所有情緒,讓他盡情說“我嚇壞了”,“我的感情受到了傷害”,或者“我需要幫助”。

兒子啊,

不能主宰一切,也沒關係;

多愁善感,也沒關係;

跟女性交朋友,也沒關係;

如果有一天,

你不必再遵循那些“男子漢標準”,

你就自由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