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甲午中日戰爭清朝出兵60萬,傷亡4萬,日本卻只死了1132人!

相信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和難以理解, 因為參戰雙方的參戰人數以及死傷人數相差實在太懸殊, 要知道在甲午戰爭之時清朝軍隊已經經歷了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 難道這真的沒有一點作用嗎?大家都知道在這次戰爭中清軍參戰兵力高達63萬, 日軍的參戰兵力還不到清軍的一半, 只有20萬餘人, 但傷亡人數卻反著來, 此役清軍陣亡31500餘人, 受傷的人數無法統計, 而日軍只陣亡1132人, 就算加上受傷的也才13306人, 相差實在懸殊。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品茗君就為大家分析幾點原因。

一、戰備不足

在甲午戰爭之前, 清政府通過洋務運動, 確實建立起了一支稱雄亞洲的近代化海軍, 受到各國讚譽。 但是這樣的盛況並沒有被維持下去, 面對他國的讚譽清朝上下都飄飄然了, 認為自己已經是亞洲第一, 安全無虞, 所以便開始削減海軍開支, 先是砍掉海軍購艦的軍費,

到後來甚至連彈藥費都砍了, 在這種情況下軍隊還怎麼打?陸軍也是一樣, 士兵沒有經過訓練, 裝備也是打太平天國時的裝備, 實在太簡陋。 而日本則不同, 天皇和文武百官帶頭捐款發展軍備, 從上至下影響到普通百姓都踴躍捐款。

二、指揮不暢

甲午戰爭期間參戰清軍既沒有司令部, 也沒有參謀官, 軍隊行軍作戰全靠各個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拍腦袋, 再加上各軍隊各駐一方, 互不隸屬, 所以極度缺乏聯合作戰能力。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日軍, 日軍在那時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指揮系統和參謀部制度, 指揮軍隊效率自然奇高, 不像清軍一樣互相推諉扯皮, 見死不救。

三、官兵素質在官兵素質方面清軍和日軍差距也很大, 清軍士兵幾乎沒有經過正經的軍事訓練, 除了剿匪外也沒有大規模的戰爭經驗, 再加上缺乏訓練, 幾乎就是一群披上軍裝但有武器的農夫。 除了士兵之外, 清軍的中高級將領同樣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 諸如淮軍將領左寶貴、葉志超等大多都是靠平時打仗積累經驗, 尤其是在剿滅太平天國一役中。 但明眼人都知道, 太平天國軍隊軍隊和日軍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但是清軍卻不知道, 依然用打太平天國的那種老辦法, 自然會被打敗。

四、內鬥嚴重

在國家危難的時候, 清朝朝堂上還派系分明, 內鬥嚴重。 翁同酥等帝黨清流為了扳倒李鴻章, 不斷的給北洋水師和淮軍使絆子, 不僅扣北洋水師的軍費, 甚至還崇湘抑淮, 拉攏湘軍等軍隊來對抗淮軍。 這就使得在甲午戰爭的期間, 各個軍隊和淮軍都沒有互通有無, 甚至就連真正的戰鬥, 也幾乎只有十幾萬的淮軍參加,其它軍隊則直接潰敗或逃跑,這樣的情形怎麼不敗。

也幾乎只有十幾萬的淮軍參加,其它軍隊則直接潰敗或逃跑,這樣的情形怎麼不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