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一代皇帝,卻淪為階下囚,曹雪芹稱他為“古今傷心人”……

李煜, 最初叫李從嘉, 字重光, 號鐘隱、蓮峰居士, 是文學造詣高超卻難識治國真理的南唐後主。 憑藉在詞上的傑出創作, 他被後人譽為“千古詞帝”。 我們對他的瞭解最開始應該源於那句著名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那種化抽象為具體的生花妙筆令人歎為觀止。 可惜這位人生具有悲劇性卻才華橫溢的南唐末代君主, 最終還是無法真正學會如何治國, 因此他只好在文學上尋求一絲心靈的慰藉。

在開寶八年(西元975年), 宋軍攻破金陵城, 李煜被俘虜而不得不向趙匡胤投降。 終於結束了他作為皇帝的歲月, 他終於能夠從自己無法掌控的位置上靜靜走開, 但是他的內心裡卻充滿著亡國之痛與滄桑之感。 李煜被曾創作《紅樓夢》的清朝文學家曹雪芹稱為“古之傷心人”。 他被迫降宋之後, 由淩駕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任人淩辱的階下囚,

經歷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 悔恨長伴, 追憶不斷。

在接下來淪為階下囚的歲月裡, 李煜被俘至汴京(今開封), 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雖然沒有牢獄之苦, 不必在囹圄之中局促不安, 但是他內心裡那個始終解不開的心結一直縈繞在他心裡久久無法抹去。

滄海桑田的感覺始終在他的心頭徘徊著, 無法擺脫掉。 就像是《虞美人》中寫的那樣“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心裡仍然盤桓的愁緒一直壓迫著他, 使得他不能麻木不仁地樂不思蜀, 而是時刻受到落寞處境的束縛。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往事一幕幕地浮現, 歷歷在目的過往始終揮之不去。

為了更好地理解當時他內心裡的悔恨與痛苦, 我們可以從下面這首詞《憶江南》來分析。 這首詞作于宋開寶八年(975年)李煜亡國入宋之後, 從一個側面或許能夠反映其內心裡的亡國之痛與滄桑之感:

多少恨, 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五代南唐 李煜 《憶江南》

剛一開篇, 作者就直截了當地開門見山, 點明自己降宋之後的“恨”。 這個“恨”字可以說是這首詞的精髓所在, 而且這裡剛開始就為全詞奠定了悔恨傷感的氣氛。 一句“多少恨”表明內心裡的愁緒之深重, 悔恨之反復。 同時“昨夜夢魂中”其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時的李煜常常會是在孤獨的夜晚裡回想起過去的滴滴點點。 在睡夢中, 李煜覺得自己還像以前南唐國君主時的模樣, 經常在上苑遊玩。 這只是一種落寞處境裡的想像而已, 實則有著深深的無奈。

甚至當時的那些車市馬龍的場景在夢中還依稀可見——“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那時繁華的街道上車子如流水一般穿過,馬隊更像是長龍一樣川流不息著。那時還是環境清幽得令人心曠神怡的春天,李煜甚至記得當時好像吹拂著溫暖而輕柔的春風。這種非常繁華的景象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在他生活中最舒心美好,最無憂無慮、春風得意的時刻。前幾句所寫的就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這裡其實是運用對比與反襯的手法,實際上作者要著重表達的倒是另外一面—處境的無限淒涼。我們依稀可以發現李煜此時的亡國之痛與滄桑之感在這種對比與反襯之中愈發深重,令人印象深刻。

文|青舟(三度平臺簽約作者)

甚至當時的那些車市馬龍的場景在夢中還依稀可見——“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那時繁華的街道上車子如流水一般穿過,馬隊更像是長龍一樣川流不息著。那時還是環境清幽得令人心曠神怡的春天,李煜甚至記得當時好像吹拂著溫暖而輕柔的春風。這種非常繁華的景象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在他生活中最舒心美好,最無憂無慮、春風得意的時刻。前幾句所寫的就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這裡其實是運用對比與反襯的手法,實際上作者要著重表達的倒是另外一面—處境的無限淒涼。我們依稀可以發現李煜此時的亡國之痛與滄桑之感在這種對比與反襯之中愈發深重,令人印象深刻。

文|青舟(三度平臺簽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