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副手兵變要殺張作霖,張學良猶豫不決,說了八個字

張學良17歲便到父親張作霖的軍中服役, 19歲入讀東三省陸軍講武堂, 在這裡他認識郭松齡, 並成為莫逆之交。

張學良從講武堂畢業之後, 就將郭松齡作為副手帶在身邊。 接下來七年中, 張學良一路升遷, 郭松齡的地位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迅速成為軍中的軍事指揮人物。

在這七年中, 郭松齡的野心逐漸暴露無遺。 張學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 軟弱, 遲疑, 這無疑給了郭松齡兵變機會。

郭松齡一直對奉軍參與內戰不滿, 於是, 1925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起兵, 要求張作霖下野, 立刻停止內戰, 驅逐日本關東軍, 並擁立張學良。

面對這樣的事件, 張學良有兩個選擇, 要麼選擇軟禁自己的父親張作霖, 將奉軍的大權握在手中, 要麼擁護父親, 鎮壓此次的叛亂, 總之不能把張家的地盤拱手讓人。

可是張學良的性格讓他患得患失, 猶豫不決, 一方是自己的摯友和民族大義,

一方是自己的父親, 最後他做出了表示“贊成主張, 反對兵變”。

反觀張作霖, 在得到消息後, 做出的反應不愧為一代梟雄, 心狠手辣,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首先, 他為了先穩住郭松齡, 做出自己準備下野的假像。 然後, 暗中與日本人商談, 請關東軍出兵協助其鎮壓叛軍,

這直接導致了郭松齡兵敗。

張作霖抓獲郭松齡夫婦後, 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槍決, 並暴屍三日以儆效尤。 在穩定軍心後, 立刻與日本撕破臉皮, 導致日本駐軍華北的計畫流產。

此次事件, 讓奉軍對張作霖的敬畏又增加了幾分, 而對張學良的軟弱則是輕蔑和不滿。 如果張作霖沒在皇姑屯被炸死的話, 日本對東三省是不敢有任何想法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