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歷代皇帝,你知道多少?

清朝由鼎盛走向衰敗, 其中的君王一定有相對的責任和貢獻, 清朝歷代的皇帝你又知道多少呢?小編帶你一同去認識認識吧!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朝的奠基者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 後金開國皇帝, 通滿語和漢語, 喜讀《三國演義》。 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 建立後金, 割據遼東, 建元天命。 薩爾滸之役後, 遷都瀋陽。 之後席捲遼東, 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太宗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1.28—1643.09.21), 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 努爾哈赤去世後, 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

並改女真族名為滿洲, 在盛京(今瀋陽)稱帝, 建國號大清。

愛新覺羅·福臨

順治帝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清朝第三位皇帝, 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 清太宗第九子, 年號順治, 在位十八年。 順治皇帝六歲登基, 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 順治元年(1644年), 清軍入關, 入主中原, 並遷都北京。

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帝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 年號“康熙”。 康熙帝8歲登基, 14歲親政, 在位61年, 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鼇拜, 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三藩、明鄭、準噶爾的戰爭勝利, 驅逐沙俄侵略軍......

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帝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 清朝第五位皇帝,

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 康熙帝第四子,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 實行改土歸流。 並且大力整頓財政, 實行耗羨歸公, 建立養廉銀制度等。

愛新覺羅·弘曆

乾隆帝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朝第六位皇帝, 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 年號“乾隆”, 寓意“天道昌隆”。 25歲登基, 在位六十年, 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 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 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 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愛新覺羅·顒琰

嘉慶帝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 原名永琰, 清朝第七位皇帝, 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

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顒琰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 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 顒琰對貪污深惡痛絕, 他肅清吏治, 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 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 以致於收效不大。

愛新覺羅·旻甯

道光帝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 原名綿甯, 即位後改為旻寧。 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嘉慶皇帝第二子。 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 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 如整頓吏治, 整厘鹽政, 通海運, 平定張格爾叛亂, 嚴禁鴉片, 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愛新覺羅·奕詝

咸豐帝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zhǔ), 即咸豐帝。 清代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手中握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

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 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 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 先後爆發太平天國宗教運動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 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

愛新覺羅·載淳

同治帝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 清朝第十位皇帝, 同治帝在位期間, 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 在位期間清朝先後平定陝甘回變, 同時興辦洋務新政, 清朝後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 史稱“同治中興”。

愛新覺羅·載湉

光緒帝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在位年號光緒, 史稱光緒帝。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

光緒十五年(1889年), 載湉親政, 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 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 光緒帝極力主戰, 反對妥協, 但終因朝廷腐敗, 而以清朝戰敗告終。

愛新覺羅·溥儀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 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 清朝統治結束。 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年號康得(1934年—1945年), 所以又稱“康得皇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