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龍岩新羅好山水 生態檢察勤作為

春天的新羅, 綠是底色, 行走在城區大道, 五彩鮮花和翠綠大樹交映;爬上森林公園棧道, 感受到叢林般的綠意盎然。 “新羅生活好, 空氣好, 環境好, 孩子要接我去國外, 我和老伴都不想去。 ”日前, 在新羅區蓮花山公園棧道, 61歲的退休職工張瑞祥告訴記者。

龍岩市新羅區森林覆蓋率78%, 綠化程度90.7%, 是重要的生態城市建設區。 近些年, 憑藉豐富的礦產和森林資源, 各類經濟建設專案如火如荼。 在為當地群眾“搬來”金山銀山的同時, 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也日益嚴峻。 對此, 新羅區檢察院以保護青山綠水為己任, 創設生態檢察“多元化法律監督、常態化辦案機制、社會化防控治理、養殖業水污染專項監督”的“三化一專”工作機制,

並取得了可喜成績。

2016年至今, 共辦理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81件141人, 立足檢察職能辦理法律監督案件27件。 其中, 辦理補植複綠案件18件28人, 督促案件當事人繳納生態恢復補償金53萬餘元, 恢復植被437.15畝, 居全市首位。

青山無言 監督有責

沿著山腳, 散落著數十個蓄水池, 裡面是或藍或綠的山體滲出液體, 青山像生了膿瘡。 這是4年前, 龍岩市新羅區檢察院檢察官翻山越嶺來到轄區白沙鎮一山場見到的景象。

這山是得病了, 而且還中毒了!要說這山體的千瘡百孔, 都是吳某某等人的貪念惹的禍。 2012年, 吳某某等人發現龍岩新羅區白沙鎮營鬥村的一個偏僻山場有稀土礦。 之後便和合夥人在未辦理任何手續的情況下, 雇了十幾名工人開採。 采稀土所用的化學藥品, 給當時的環境帶來災難性的破壞。

“他們的不法行為在2014年底被新羅區礦管辦監察大隊查獲, 當場查扣濕稀土礦十幾噸。

然而, 行政執法部門與公安機關在立案證據是否充分的法律認定上存在分歧。 ”陳穎檢察官介紹, 他們備案後, 認為該案犯罪事實已發生, 且案情重大, 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可以先以事立案, 然後順藤摸瓜, 揪出犯罪嫌疑人。

“為了達到快速致富的目的, 被告人吳某某等人採用原地浸礦的方式, 大肆違法無證開採稀土礦, 造成礦產資源破壞價值為5673.46萬元, 現依法提起公訴。 ”2017年6月5日, 新羅區檢察院依法對龍岩市有史以來最大的礦產資源破壞案件提起公訴, 新羅法院一審以非法採礦罪分別判處吳某某等9名被告人二年至六年九個月刑期。

“經過這個案子才知道, 保住了生態環境, 就是留住了後路!”55歲的營鬥村村民老廖對前來宣傳的檢察官說道。

多元化法律監督, 是為了築牢生態環保“防火牆”, 常態化辦案機制, 能夠撐起生態環保“保護傘”。 “這‘兩化’是我們的‘緊箍咒’, 立案監督作為生態檢察監督的重點, 著力糾正有案不立、有案不移、以罰代刑等問題, 對不構成刑事犯罪的, 行政檢察監督, 督促行政機關全面正確履行職責。 同時, 我們建立親歷性審查辦案模式。 實現書面審查和現場調查核實相結合, 確保案件捕得了、訴得出、判得下。 ”新羅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謝龍生介紹道。 2016年來, 該院監督公安機關立案7件9人, 深入環保、林業、礦管、農業等部門, 摸排生態環境類線索100餘件, 督促行政機關履行職責37件。

“生態破壞案件中, 涉及多部門, 毀壞林木要林業局管,

盜挖稀土要國土局管, 造成污染要環保局管, 立案偵查要公安機關管, 戰線太長, 銜接容易出現空白, 不少違法分子就是鑽空子。 ”長期辦理生態檢察案件的生態資源檢察科藍明浪科長對記者說, 一起案件從立案到起訴, 需要經過多道關卡, 涉及多個部門。

“土堆在那邊好幾年了, 我也是現在才知道這些土會污染環境。 ”2月8日, 龍岩市新羅區檢察院召開龍岩鴻源工貿有限公司磷石膏堆場土壤修復整治的訴前圓桌會議。 現場的村民代表老吳告訴記者, 通過參加這次訴前圓桌會議, 才明白問題的嚴重性, 回去一定傳達到位, 積極配合整治工作。

2017年,新羅區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龍岩鴻源工貿有限公司在大池鎮雅金村上溪頭地露天堆放大量磷石膏達1萬餘噸,雜質含量較多,所含的氟化物、游離酸磷等物質在長時間大量堆放過程中可能造成周邊環境污染。

隨後,新羅區檢察院向區環保局、龍岩市檢察院向市國土資源局發出檢察建議。新羅區環保局向新羅區檢察院作出書面回復,立即委託協力廠商評估公司對該工貿有限公司進行土壤調查。2018年1月5日,新羅區環保局致函大池鎮政府督促該公司落實磷石膏堆場地塊土壤修復工作。

為了更好地協調各方,推進土壤治理工作和土地複墾明確落實,在訴前圓桌會議上,新羅區檢察院分管副檢察長、民行科科長及市、區兩級承辦檢察官,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區環保局、新羅土地分局、龍岩市鐵辦、大池鎮政府的負責人、環保專家、村民代表等均到在場參與討論並提出意見。

查閱資料,記者發現,2017年4月,新羅區檢察院牽頭7家單位出臺意見,建立聯席會議、資訊通報、案件會商等制度,這次圓桌會議正是來源於此。

“部門協作常態化是常態化辦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人民檢察院公正司法與行政機關嚴格執法的良性互動,凝聚保護公益的共識和合力,使公益得到及時有效保護。”新羅區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劉泉輝評價道。

2016年來,該院共開展聯合專項執法檢查4次,召開聯席會議20餘次,監督移送行政執法案件8件。

“寶鏡靈虛印碧波,龍川十裡曉煙多,一聲乃漁舟去,帶得余暉尚滿蓑。”這是新羅區的母親河龍津河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寫照。為了參與到母親河的保護行動中,助力河長制治理管護河湖水平,今年1月新羅區檢察院出臺《關於建立河道檢察官制助推新羅區河長制深入開展的意見》。

這意味著,全區20個鎮街劃分為6個片區都有了河道檢察官,掛鉤聯繫所負責片區內各鎮(街道)河長、村級河長及河道專管員,這是社會化防控的重要舉措之一。

“我們一周內三次前往白沙鎮開展聯合督導檢查,發現該區域內流域水質達標情況有所下降,初步查明主要原因是養豬業協力廠商治理公司未達標排放。3月27日,我們發出龍新檢生態建[2018]1號檢察建議書,建議鎮政府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對協力廠商治理公司治汙情況開展專項整治,得到他們的積極配合和回饋。”黃彩霞作為該區域河道檢察官和同事黃妍一起在春日暖陽下,摸排臭氣彌漫的化糞池,完全不顧身上沾染的濃烈氣味,“新官上任”就先燒起第一把火。

檢察幹警針對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場所生產過程中大量廢液直排、擅自改變林地用途、違反動物防疫規定等違法情形,多次派員走訪現場,通過航拍,取樣檢測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找准違法點,精准監督有關部門,最終成功督促轄區範圍內5家無害化處理廠完善污染防治設施,嚴格遵守動物防疫規定,有效防止污染轉移情況發生,取得監督一案,整治一片的效果。

“‘三化’是檢察機關公益職能的體現,能讓無聲的青山綠水被污染破壞時,我們能以人民的名義發揮檢察職能,‘一專’是打造生態檢察‘一院一品’部署開展的專項監督行動,在職能範圍內幫助相關部門協調解決治汙難題,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綜合整治工作。他們相得益彰,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新羅區檢察院朱燦生檢察長解釋道。

近年來,新羅區檢察院不斷完善“檢察聯絡室+”檢察監督模式,分別在區環保局、區林業局和白沙鎮設立生態環境資源檢察聯絡室,在部分鄉村和環保、林業基層所站設立生態檢察聯繫點,通過聘請相關行政執法人員、鎮掛村幹部、村兩委成員以及村民代表等擔任生態檢察聯絡員,構築“一室N點多員”的生態檢察保護網,有效延伸法律監督觸角,充分發揮行政和司法“雙軌”監督作用,進一步提升環保執法監察效能。

(本報記者 鄧炳秀 陳章群)

2017年,新羅區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龍岩鴻源工貿有限公司在大池鎮雅金村上溪頭地露天堆放大量磷石膏達1萬餘噸,雜質含量較多,所含的氟化物、游離酸磷等物質在長時間大量堆放過程中可能造成周邊環境污染。

隨後,新羅區檢察院向區環保局、龍岩市檢察院向市國土資源局發出檢察建議。新羅區環保局向新羅區檢察院作出書面回復,立即委託協力廠商評估公司對該工貿有限公司進行土壤調查。2018年1月5日,新羅區環保局致函大池鎮政府督促該公司落實磷石膏堆場地塊土壤修復工作。

為了更好地協調各方,推進土壤治理工作和土地複墾明確落實,在訴前圓桌會議上,新羅區檢察院分管副檢察長、民行科科長及市、區兩級承辦檢察官,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區環保局、新羅土地分局、龍岩市鐵辦、大池鎮政府的負責人、環保專家、村民代表等均到在場參與討論並提出意見。

查閱資料,記者發現,2017年4月,新羅區檢察院牽頭7家單位出臺意見,建立聯席會議、資訊通報、案件會商等制度,這次圓桌會議正是來源於此。

“部門協作常態化是常態化辦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人民檢察院公正司法與行政機關嚴格執法的良性互動,凝聚保護公益的共識和合力,使公益得到及時有效保護。”新羅區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劉泉輝評價道。

2016年來,該院共開展聯合專項執法檢查4次,召開聯席會議20餘次,監督移送行政執法案件8件。

“寶鏡靈虛印碧波,龍川十裡曉煙多,一聲乃漁舟去,帶得余暉尚滿蓑。”這是新羅區的母親河龍津河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寫照。為了參與到母親河的保護行動中,助力河長制治理管護河湖水平,今年1月新羅區檢察院出臺《關於建立河道檢察官制助推新羅區河長制深入開展的意見》。

這意味著,全區20個鎮街劃分為6個片區都有了河道檢察官,掛鉤聯繫所負責片區內各鎮(街道)河長、村級河長及河道專管員,這是社會化防控的重要舉措之一。

“我們一周內三次前往白沙鎮開展聯合督導檢查,發現該區域內流域水質達標情況有所下降,初步查明主要原因是養豬業協力廠商治理公司未達標排放。3月27日,我們發出龍新檢生態建[2018]1號檢察建議書,建議鎮政府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對協力廠商治理公司治汙情況開展專項整治,得到他們的積極配合和回饋。”黃彩霞作為該區域河道檢察官和同事黃妍一起在春日暖陽下,摸排臭氣彌漫的化糞池,完全不顧身上沾染的濃烈氣味,“新官上任”就先燒起第一把火。

檢察幹警針對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場所生產過程中大量廢液直排、擅自改變林地用途、違反動物防疫規定等違法情形,多次派員走訪現場,通過航拍,取樣檢測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找准違法點,精准監督有關部門,最終成功督促轄區範圍內5家無害化處理廠完善污染防治設施,嚴格遵守動物防疫規定,有效防止污染轉移情況發生,取得監督一案,整治一片的效果。

“‘三化’是檢察機關公益職能的體現,能讓無聲的青山綠水被污染破壞時,我們能以人民的名義發揮檢察職能,‘一專’是打造生態檢察‘一院一品’部署開展的專項監督行動,在職能範圍內幫助相關部門協調解決治汙難題,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綜合整治工作。他們相得益彰,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新羅區檢察院朱燦生檢察長解釋道。

近年來,新羅區檢察院不斷完善“檢察聯絡室+”檢察監督模式,分別在區環保局、區林業局和白沙鎮設立生態環境資源檢察聯絡室,在部分鄉村和環保、林業基層所站設立生態檢察聯繫點,通過聘請相關行政執法人員、鎮掛村幹部、村兩委成員以及村民代表等擔任生態檢察聯絡員,構築“一室N點多員”的生態檢察保護網,有效延伸法律監督觸角,充分發揮行政和司法“雙軌”監督作用,進一步提升環保執法監察效能。

(本報記者 鄧炳秀 陳章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