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不明原因總流鼻血,心疼死媽媽了!國醫大師王烈來幫忙

小編導讀

鼻出血是嬰幼兒常見症狀, 尤其是春季易發。 寶寶平時一切都正常, 就是無端端地流鼻血, 爸爸媽媽一定非常擔心吧?

別著急, 最擅治療兒科的國醫大師王烈先生有辦法!一起看看怎麼給寶寶調理不明原因的鼻出血吧——

鼻出血, 中醫稱鼻衄。 有關本病的記載, 早在《內經》就談到“衄”。 《諸病源候論》述有“鼻衄候”“鼻衄不止候”。 為兒科臨床多見的病證。 鼻衄本屬鼻科病, 但小兒患有此病者, 有部分患兒首診于兒科。 據兒科所見, 鼻出血多見於兒童。 鼻為肺竅, 除外傷致鼻出血外, 鼻出血多與肺熱有關。 若肺熱甚則上攻於鼻,

血熱隨氣而發出於鼻者, 故而見衄。 鼻衄不止者則謂鼻洪。 本文所治者為數非少, 但均屬原因不明的日久鼻出血。

病案:肺經熱盛。

李某, 男, 8歲。 1994年4月26日診。

病史:患兒平素體健, 入春以來自覺鼻燥。 診前1個月起病。 症見:鼻中出血, 初病於早起,

鼻血點滴不治而愈。 3日後繼續見有鼻血, 每次量不甚多, 有時1日2次。 經鼻科檢查未見異常, 認為春季缺維生素C, 大量服用維生素C十餘日仍有鼻血, 遂用中醫藥治療。 病者除鼻出血外, 均與常兒一樣。

查體:神清、面色紅潤、唇幹、鼻燥、咽不紅腫。 舌苔白薄、舌質淡紅。 心、肺、腹部未見異常。 脈數無力。

檢驗:血小板數及出凝血時間均屬正常。

診治:診為鼻出血。

辨證:鼻衄, 肺經熱盛所致。 治用清肺涼血之法。 處方:黃芩12g, 地骨皮12g, 茜草12g, 花蕊石10g, 側柏葉12g, 白茅根12g。 水煎服。 單服本劑5天病癒, 其後2年未見再出。

討論:本例鼻衄1個月, 服藥5天而愈。 方中黃芩與地骨皮清肺中之明火、伏熱;茜草、花蕊石、側柏葉、白茅根入肺涼血;生地黃功兼清熱、涼血、滋陰、生津、潤燥、止血。

理法方藥相符者一劑而效。 《幼科類萃》治小兒鼻衄用黃芩湯, 一味黃芩內服, 側柏葉、石榴花共為細末吹鼻。 柏枝飲(柏枝、藕節均為幹者)水煎服。 龍膽丸(黃連、龍膽)水煎服。 柏皮湯(黃柏、梔子、甘草)水煎服。 當代有用十灰散、龍膽瀉肝湯、鼻衄方(黃芩、桔梗、甘草、生地黃炭、血余炭)、毛姜止血方(骨碎補、仙鶴草)等治小兒鼻衄各收其效。 還有用驗方, 如石耳湯(石耳15~30g, 鴨蛋一枚, 石耳洗淨煎煮30分鐘, 去殼入蛋, 待鴨蛋煮熟後, 將石耳、蛋、湯於飯後同服, 每日1次, 連3日)。

溫馨提示:

中醫治療的特色在於“一人一診一方案”、辨證論治, 講究四診合參, 是最為靈活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法。 所以, 文中所發內容, 僅供中醫從業者和中醫愛好者交流學習所用, 亦可作為患者與醫生交流之參考。

但是, 請朋友們切勿不經診斷就照方使用, 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自己, 小兒的治療方法更應謹慎, 切記切記。

作者:王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