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遊屈原故里——湖北秭歸

原創 周超春 旅遊作家

從秭歸屈原廣場走進去, 不一會就來到了屈原祠門前, 只見大門高大, 與兩邊配房構成“山”字形狀, 顯得古典莊重。

大門上“屈原祠”三個大字蒼勁有力, 門楣匾額上題著“光爭日月”四字, 仰望之下, 讓人覺得沉甸甸的歷史份量。

走進大門, 裡面建築青磚黑瓦, 飛簷白牆, 古風深蘊。 過了前殿, 從南配房一路參觀過來, 就到了大殿, 大殿裡屈原的青銅像低首沉思, 或許正在深思詩句, 或許正在憂國憂民。

從大殿回首望去, 屈原祠正對著長江和一段三峽大壩。 奔騰不息的長江水似乎在淺吟低唱著“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那些《離騷》裡的詩句。 今天的長江遠去了戰國廝殺的烽火, 歷史的長河終留下逸響偉辭的詩章。 江中的大壩現代雄偉, 與屈原祠的古式精緻對比鮮明, 不禁讓人遙襟甫暢, 逸興遄飛,

思接古今, 浮想聯翩。 時空在變, 強國之心不變, “高峽出平湖, 當驚世界殊”, 宏偉的世紀工程建在詩人的家鄉, 一定會讓詩人驚歎。 可惜詩人生於“山河破碎風飄絮”的時代, 否則《楚辭》裡不知還會增加多少他的詩句。

屈原祠倚山而建, 這裡的山大多險峻,

懸崖峭壁如刀削斧劈, 碧綠的江水在絕壁中穿過, 群山相連如同屏障, 山頂雲霧繚繞, 高聳的山峰石壁若隱若現, 仿若仙境。 江山如此多嬌, 孕育出人傑地靈, 物華天寶。 秭歸不僅出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還出了中國四大美女的王昭君, 她一人出塞和親換來邊疆幾十年安寧, 多少將士不用戰死他鄉。 這裡, 清泠泠的香溪河水還流傳著她不少的傳說。

秭歸山上路邊、房前屋後到處都種植著橘樹, 這個時候也正是橘紅葉綠時, 漫山還有紅的桃花, 黃的油菜花, 錦繡圖畫一般。 橘樹不高, 一個個紅紅圓圓的果子累累擁擠在綠葉中, 伸手可摘, 橘經冬雪, 味道尤為甜美。 “後皇嘉樹, 橘徠服兮”、“青黃雜糅, 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 類任道兮”…青年時的屈原在《橘頌》中就讚美了他家鄉的美果,

也以“受命不遷, 生南國兮”“深固難徙, 廓其無求兮”立下了自己要像橘樹一樣的忠貞之志, 也是中國早期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典範, 其後如周敦頤的《愛蓮說》、王安石的《梅花》、於謙的《石灰吟》等皆是如此。 可惜, 後來的屈原難伸愛國之志, 遭人陷害竟被楚王流放, 而處江湖之遠, 他依然憂國憂民, 當得知秦軍攻破楚國都城時, 即悲憤地投入了汨羅江。

如今, 無論是屈原故里, 還是湖南汨羅, 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居住的地方, 端午那天, 賽龍舟、吃粽子…都成了人們紀念屈原的方式。 一個國家用一個節日的方式來紀念一個人, 古今中外, 這應該是極為少有的吧。

周超, 江蘇海門人, 武漢市漢陽區作家協會會員。 散文散見《中國作家網》《湖北作家網》《楚天都市報》《青島財經日報》等報刊。 出版有散文集《我見青山多嫵媚》。

秦巴美好江山, 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