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迪斯履新大眾CEO的24小時:新名片、郵件與創可貼

“2015年9月25日是我擔任大眾CEO的第一天, 當晚我在沃爾斯堡和一些同事坐在一起討論, 我問了自己這個問題:這份新的重任究竟意味著什麼?”剛剛卸任的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穆倫在寫給大眾員工的內部信中袒露心聲,

講述了擔任大眾汽車CEO第一天的內心故事。

誠然, 作為年銷突破千萬輛的汽車巨頭的一把手, 旗下擁有多達12家汽車品牌的龐大汽車帝國的國王, 數以十萬人記員工的掌門人, 手握萬億市值的無限風光背後的“鴨梨山大”, 只有接過權杖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到。

而在2018年的這個春天, 穆倫或許有了如釋重負的感覺, 因為在幾乎短短一周時間之內,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讓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勢的汽車CEO之一迎來了“新人”迪斯。

4月11日, 據外媒報導稱, 大眾集團一把手——大眾汽車集團CEO穆倫或將離職, 而接替他的極有可能是現任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博士。

兩天之後, 靴子落地。 大眾集團發佈的公告宣告, 現任大眾品牌CEO迪斯已經確認將取代穆倫擔任大眾集團新任CEO。 這意味著從2015年大眾柴油排放門醜聞爆發後, 大眾集團經歷了短短2年半的穆倫時代之後, 迎來了一個新的時刻。

一個新時代撲面而來,

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讓人都來不及總結穆倫時代的“功過是非”, 聚光燈已經聚焦在了新人身上。

這位從寶馬集團轉會大眾僅僅兩年多時間的迪斯博士為何會成為“幸運兒”?身為大眾汽車“新國王”的迪斯, 履新CEO的第一天究竟是怎樣度過的?在大眾狼堡總部緊閉的大門背後, 上演了怎樣新的劇情?

新名片

大眾換帥風波之後, 媒體聚焦的自然是迪斯的首次亮相, 這場僅僅一個小時的新聞發佈會也成為了外界解讀“迪斯時代”的最好機會, 而新人總要有新面貌, 給常年跑狼堡的記者“老炮們”印象深刻的是, 新官上任三把火, 迪斯不僅更換了大眾集團新聞官, 同時也更換了新聞發佈會的地點, 而印上其最新職位的名片也早早準備就緒。

身著藍色西服、系著白點紅色領帶的迪斯站在監事會主席潘師(Hans Dieter Potsch)邊上, 反復提及了對於前任過往功績的肯定, “大眾汽車集團在經濟上是穩健如初, 並且在如此困境之下依舊提出了面向未來的2025戰略。 這非常感謝穆倫先生,

我想親自表達我對他的偉大成就的感激和尊重。 ”

潘師也強調, “大眾已經基本走出了“柴油門”陰影, 通過這次曆煉, 大眾在經營和戰略上都比以前變得更堅韌了, 這個成績的取得, 穆倫功不可沒。 ”

而在外界看來, 正是監事會的潘師、迪斯與保時捷家族聯手發動了這場對於穆倫的“突襲”。

2017年,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市場的交付量達到1070萬輛歷史新高、再次成為全球銷冠,進而使集團全年的銷售收入上漲6.2%至2307億歐元,營業利潤上漲17%至170億歐元。對於尾氣醜聞遭遇重創的大眾集團而言,穆倫確實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高分成績單。

但顯然,這樣的市場和利潤表現不足以保證其帥位穩如泰山。被牽扯進排放醜聞、針對高年薪的不當言論都讓其迅速成為了股東們的“眼中釘”。

值得注意的是,自穆倫當上大眾集團CEO伊始,其就被德國檢方調查風波屢次波及。早在去年五月,有外媒稱德國斯特加特市的檢方擴大了大眾柴油車作弊事件的調查範圍,包括大眾集團現任首席執行官Matthias Mueller在內的多位最高管理層成為調查對象。

德國《經濟週刊》報導稱,斯圖加特檢方只表示德國金融監管局(Bafin)對保時捷控股公司數位前任或現任董事會成員提起控訴,包括現任大眾首席執行官Mueller、大眾現任監事會主席Hans Dieter Poetsch、大眾前任首席執行官Martin Winterkorn以及保時捷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負責人Philipp von Hagen。

而就在上個月,穆倫多年之前在南非捲入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也被舊事重提。3月19日,據德媒披露,在2013年發生在南非一輛保時捷交通事故中,時任保時捷高層的穆倫就坐在車中,而在這次涉嫌交通逃逸事故中有多人受傷。圍繞在穆倫身邊的醜聞風暴有愈演愈烈之勢。

這樣的壓力自然讓穆倫心裡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原本在尾氣門爆發之際被視為“白衣騎士”的改革者的他,“人設”漸漸遠離了尾氣醜聞局外人的定位,這或許是其言行變得不再謹慎,而近期心理失衡引發的出格言論造成了惡性循環,成為了壓垮其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近期回應外界對於高薪的質疑時,其在接受德國《明鏡》週刊專訪時表示,“作為這種公司的領導人,我們基本是一隻腳踏在監獄裡。因此,對於我們所擔負的責任來說,這個年薪完全合理。”

而這自然激怒了大眾集團股東——保時捷家族,被視為保時捷家族利益守護者的穆倫被迪斯替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封郵件

“我們並不是要改變已經制定的戰略,此次機構調整的目的是要加快實施既定戰略,競爭的加劇和改變促使我們必須跑得更快。”在升任狼堡新主人的第一天上午,迪斯就給大眾內部員工群發了一份電子郵件,多少有些困惑的大眾員工點開郵件,看到了是一段段熱情洋溢的話。

比如,身為寶馬空降兵的迪斯對於大眾集團懷有家人一般的情感。“在(尾氣)危機中的凝聚力,克服困難的努力以及公司應對艱難挑戰的決心:所有這些一再使我確信,大眾汽車是一個擁有強大團隊的強大公司。對我而言,這是我一直想要的事業。”

對於未來,迪斯期望傾聽大眾員工的心聲,與其並肩作戰。“將在未來幾周密集討論和詳細規劃。管理層會與您保持緊密的內部溝通。這對我很重要。因為最終(大眾汽車轉型)也取決於您:我們的員工。我們必須大膽向前看!我期待著與您們一道工作。”

大眾汽車集團CEO、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博士

而熱情洋溢的電子郵件背後,則有千頭萬緒的重組架構的考題亟待迪斯“答題”。幾乎在大眾集團閃電“換帥”的同時,一場史無前例的業務分拆也隨即而來。

大眾汽車集團官網聲明稱,集團將構建出6個全新的業務領域及中國地區,並剝離旗下12個品牌,劃歸至量產、豪華和超豪華3個全新的汽車品牌群組。此外,大眾還表示,將卡車和巴士部門為“資本市場預備”,通過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為潛在上市可能性做鋪墊。

其中,量產品牌群組包括大眾、斯柯達、西雅特三大品牌及商用車品牌;豪華品牌群組較為單一,為奧迪品牌;超豪華品牌群組則包括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以及布加迪。

大眾集團還宣佈了集團管理董事會一系列高層變動。其中升任大眾集團CEO的迪斯將兼任大眾品牌的CEO一職,而保時捷CEO奧博穆(Oliver Blume)躋身大眾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並負責生產製造;奧迪全球CEO施泰德將留在管理董事會裡,繼續負責奧迪品牌,並統領整個集團的行銷工作。

“我們從品牌的定位、價格、銷量等方面來進行歸類。這樣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客戶的需求展開相應的公關和廣告工作,以創造更好地協同效應,”新聞發佈會上迪斯如是表示,但是也有分析指出,這其中其實內含玄機。

在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人事架構和業務重組中,有兩大趨勢值得關注,首先大眾集團CEO和大眾品牌CEO打破了各自獨立的慣例,目前由迪斯一人兼任兩個職位,59歲的迪斯是否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集團提速轉型業務和大眾品牌自身的實際運營?尚需繼續觀察。

第二個趨勢則是中國市場將繼續保持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據國內媒體報導,在新聞發佈會上,首秀的迪斯就特別回應了中國市場話題。

“中國汽車市場對於大眾汽車集團的重要性母庸置疑,我們佔據市場13%的份額,也逐漸在電動化方面起到了更重要的角色。我們在很多方面的本土化已經做得非常成熟,所以我們不可能在總部來控制所有的業務。”

迪斯博士還點贊了目前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的工作成績,並表示他將繼續領導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的業務。他還透露,他將前往4月份北京車展。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

官方資料顯示,2017年,大眾汽車在華取得的418萬輛銷量成績,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全球銷量“壓艙石”,其增長率高於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整體增長率,且營業利潤達到47.5億歐元。

同時,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合資企業夥伴股息分配金額達到約35億歐元。作為新帥的迪斯,自然不會擅自對中國市場的現狀輕易“改弦更張”。

而頗為微妙的是,就在大眾“換帥”風波之前,迪斯還曾經悄然現身中國市場。

3月中旬在北京舉辦的大眾品牌年會現場,迪斯親自現身督戰,一口氣公佈了2018年大眾品牌計畫向全球市場投放22款全新車型,其中9款新車型將在中國上市,SUV和電動汽車將成為大眾品牌側重點的雄心勃勃的SUV攻勢,活動現場並沒有見到穆倫的身影。

創可貼

如果觀察迪斯首秀的全過程,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在迪斯博士的右手手指上,纏著一個嶄新的創可貼,或許是這些天太過於忙碌的日程,讓他不小心劃傷了手指。

而身為大眾集團新晉的掌門人,其同樣需要去“治癒”諸多大眾集團內部的“創傷”。

最首當其衝的就是這場換帥帶來的軍心不穩,在傳出穆倫即將提前卸任的傳聞之時,一些大眾集團高層就對媒體私下吐槽,雖然正式任命沒有宣佈,但內定的迪斯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宣佈他的重組業務規劃,這令一些人感到不安。

最新的消息稱,迪斯即將出任奧迪品牌的監事會出席,其達到權力頂峰的聲勢讓大眾內部聯想起之前的文德恩時代。

如何能夠彌合內部對其激進作風的恐慌,在大刀闊斧地轉軌變革時穩定軍心?是迪斯當下階段需要考量的工作重心之一。

此外,如何平衡奧迪CEO施泰德和保時捷CEO奧博穆兩大重臣之間的矛盾,也是迪斯需要考慮的難題。

在這次業務重組中,施泰德和奧博穆分別掌管兩大品牌群組耐人尋味,年輕的保時捷CEO奧博穆不僅升任管理董事會,而且還負責多個超豪華品牌,有外界已經分析指出其已經內定為了迪斯的接班人。之所以將奧迪品牌和保時捷品牌分別歸屬到不同品牌族群,也是為了防止大眾集團內耗。

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教授(Prof. Rupert Stadler)

但施泰德與奧博穆之間的博弈和角力是需要迪斯密切關注的,兩人在柴油門事件的處理中就曾經傳出過矛盾。去年10月,德國《圖片報》就爆料稱,同屬大眾汽車集團的兩大豪華品牌因為尾氣醜聞正存在“反目”的風險。

《圖片報》援引保時捷內部知情人士透露,保時捷董事會正式致函奧迪,索賠2億歐元,起因是因為使用了奧迪提供的柴油發動機,致使其品牌遭到了損失。去年7月份,彭博社報導稱,德國交通部已經勒令保時捷迅速召回2.2萬輛卡宴3.0升柴油版車型,而保時捷要承擔此次召回的全部費用。

保時捷CEO奧博穆

2017年,保時捷實現營收 235 億歐元,利潤達到41億歐元,利潤率達到17.6%。截止到2017年,保時捷的營業利潤已經連續四年實現增長,擁有41億歐元現金流,淨流動資金達到22億歐元。而奧迪全年營收達到600億歐元,首次突破600億大關,特殊項目影響前的經營利潤達到50.58億歐元,並且實現了43億歐元的顯著正淨現金流。

手心手背都是肉,處於轉型攻堅階段的大眾需要保時捷和奧迪兩大豪華品牌形成合力,是考驗做事雷厲風行的迪斯“平衡術”的時刻了。

在2018年的春天,59歲的迪斯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自己職業生涯中值得濃墨重彩的一躍,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最具權勢的汽車CEO之一。

大眾汽車的狼堡總部也迎來既熟悉又陌生的當家人,在“新四化”之風猛吹汽車圈之際,大眾集團轉身變革之時,“我願意接受這個挑戰!”是迪斯斬釘截鐵的“當選宣言”,而這只大眾集團的“黑天鵝”是否會掀開這個巨頭車企新的“篇章”?

答案在風中。

2017年,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市場的交付量達到1070萬輛歷史新高、再次成為全球銷冠,進而使集團全年的銷售收入上漲6.2%至2307億歐元,營業利潤上漲17%至170億歐元。對於尾氣醜聞遭遇重創的大眾集團而言,穆倫確實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高分成績單。

但顯然,這樣的市場和利潤表現不足以保證其帥位穩如泰山。被牽扯進排放醜聞、針對高年薪的不當言論都讓其迅速成為了股東們的“眼中釘”。

值得注意的是,自穆倫當上大眾集團CEO伊始,其就被德國檢方調查風波屢次波及。早在去年五月,有外媒稱德國斯特加特市的檢方擴大了大眾柴油車作弊事件的調查範圍,包括大眾集團現任首席執行官Matthias Mueller在內的多位最高管理層成為調查對象。

德國《經濟週刊》報導稱,斯圖加特檢方只表示德國金融監管局(Bafin)對保時捷控股公司數位前任或現任董事會成員提起控訴,包括現任大眾首席執行官Mueller、大眾現任監事會主席Hans Dieter Poetsch、大眾前任首席執行官Martin Winterkorn以及保時捷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負責人Philipp von Hagen。

而就在上個月,穆倫多年之前在南非捲入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也被舊事重提。3月19日,據德媒披露,在2013年發生在南非一輛保時捷交通事故中,時任保時捷高層的穆倫就坐在車中,而在這次涉嫌交通逃逸事故中有多人受傷。圍繞在穆倫身邊的醜聞風暴有愈演愈烈之勢。

這樣的壓力自然讓穆倫心裡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原本在尾氣門爆發之際被視為“白衣騎士”的改革者的他,“人設”漸漸遠離了尾氣醜聞局外人的定位,這或許是其言行變得不再謹慎,而近期心理失衡引發的出格言論造成了惡性循環,成為了壓垮其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近期回應外界對於高薪的質疑時,其在接受德國《明鏡》週刊專訪時表示,“作為這種公司的領導人,我們基本是一隻腳踏在監獄裡。因此,對於我們所擔負的責任來說,這個年薪完全合理。”

而這自然激怒了大眾集團股東——保時捷家族,被視為保時捷家族利益守護者的穆倫被迪斯替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封郵件

“我們並不是要改變已經制定的戰略,此次機構調整的目的是要加快實施既定戰略,競爭的加劇和改變促使我們必須跑得更快。”在升任狼堡新主人的第一天上午,迪斯就給大眾內部員工群發了一份電子郵件,多少有些困惑的大眾員工點開郵件,看到了是一段段熱情洋溢的話。

比如,身為寶馬空降兵的迪斯對於大眾集團懷有家人一般的情感。“在(尾氣)危機中的凝聚力,克服困難的努力以及公司應對艱難挑戰的決心:所有這些一再使我確信,大眾汽車是一個擁有強大團隊的強大公司。對我而言,這是我一直想要的事業。”

對於未來,迪斯期望傾聽大眾員工的心聲,與其並肩作戰。“將在未來幾周密集討論和詳細規劃。管理層會與您保持緊密的內部溝通。這對我很重要。因為最終(大眾汽車轉型)也取決於您:我們的員工。我們必須大膽向前看!我期待著與您們一道工作。”

大眾汽車集團CEO、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博士

而熱情洋溢的電子郵件背後,則有千頭萬緒的重組架構的考題亟待迪斯“答題”。幾乎在大眾集團閃電“換帥”的同時,一場史無前例的業務分拆也隨即而來。

大眾汽車集團官網聲明稱,集團將構建出6個全新的業務領域及中國地區,並剝離旗下12個品牌,劃歸至量產、豪華和超豪華3個全新的汽車品牌群組。此外,大眾還表示,將卡車和巴士部門為“資本市場預備”,通過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為潛在上市可能性做鋪墊。

其中,量產品牌群組包括大眾、斯柯達、西雅特三大品牌及商用車品牌;豪華品牌群組較為單一,為奧迪品牌;超豪華品牌群組則包括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以及布加迪。

大眾集團還宣佈了集團管理董事會一系列高層變動。其中升任大眾集團CEO的迪斯將兼任大眾品牌的CEO一職,而保時捷CEO奧博穆(Oliver Blume)躋身大眾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並負責生產製造;奧迪全球CEO施泰德將留在管理董事會裡,繼續負責奧迪品牌,並統領整個集團的行銷工作。

“我們從品牌的定位、價格、銷量等方面來進行歸類。這樣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客戶的需求展開相應的公關和廣告工作,以創造更好地協同效應,”新聞發佈會上迪斯如是表示,但是也有分析指出,這其中其實內含玄機。

在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人事架構和業務重組中,有兩大趨勢值得關注,首先大眾集團CEO和大眾品牌CEO打破了各自獨立的慣例,目前由迪斯一人兼任兩個職位,59歲的迪斯是否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集團提速轉型業務和大眾品牌自身的實際運營?尚需繼續觀察。

第二個趨勢則是中國市場將繼續保持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據國內媒體報導,在新聞發佈會上,首秀的迪斯就特別回應了中國市場話題。

“中國汽車市場對於大眾汽車集團的重要性母庸置疑,我們佔據市場13%的份額,也逐漸在電動化方面起到了更重要的角色。我們在很多方面的本土化已經做得非常成熟,所以我們不可能在總部來控制所有的業務。”

迪斯博士還點贊了目前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的工作成績,並表示他將繼續領導大眾汽車集團在華的業務。他還透露,他將前往4月份北京車展。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

官方資料顯示,2017年,大眾汽車在華取得的418萬輛銷量成績,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全球銷量“壓艙石”,其增長率高於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整體增長率,且營業利潤達到47.5億歐元。

同時,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合資企業夥伴股息分配金額達到約35億歐元。作為新帥的迪斯,自然不會擅自對中國市場的現狀輕易“改弦更張”。

而頗為微妙的是,就在大眾“換帥”風波之前,迪斯還曾經悄然現身中國市場。

3月中旬在北京舉辦的大眾品牌年會現場,迪斯親自現身督戰,一口氣公佈了2018年大眾品牌計畫向全球市場投放22款全新車型,其中9款新車型將在中國上市,SUV和電動汽車將成為大眾品牌側重點的雄心勃勃的SUV攻勢,活動現場並沒有見到穆倫的身影。

創可貼

如果觀察迪斯首秀的全過程,會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在迪斯博士的右手手指上,纏著一個嶄新的創可貼,或許是這些天太過於忙碌的日程,讓他不小心劃傷了手指。

而身為大眾集團新晉的掌門人,其同樣需要去“治癒”諸多大眾集團內部的“創傷”。

最首當其衝的就是這場換帥帶來的軍心不穩,在傳出穆倫即將提前卸任的傳聞之時,一些大眾集團高層就對媒體私下吐槽,雖然正式任命沒有宣佈,但內定的迪斯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宣佈他的重組業務規劃,這令一些人感到不安。

最新的消息稱,迪斯即將出任奧迪品牌的監事會出席,其達到權力頂峰的聲勢讓大眾內部聯想起之前的文德恩時代。

如何能夠彌合內部對其激進作風的恐慌,在大刀闊斧地轉軌變革時穩定軍心?是迪斯當下階段需要考量的工作重心之一。

此外,如何平衡奧迪CEO施泰德和保時捷CEO奧博穆兩大重臣之間的矛盾,也是迪斯需要考慮的難題。

在這次業務重組中,施泰德和奧博穆分別掌管兩大品牌群組耐人尋味,年輕的保時捷CEO奧博穆不僅升任管理董事會,而且還負責多個超豪華品牌,有外界已經分析指出其已經內定為了迪斯的接班人。之所以將奧迪品牌和保時捷品牌分別歸屬到不同品牌族群,也是為了防止大眾集團內耗。

奧迪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教授(Prof. Rupert Stadler)

但施泰德與奧博穆之間的博弈和角力是需要迪斯密切關注的,兩人在柴油門事件的處理中就曾經傳出過矛盾。去年10月,德國《圖片報》就爆料稱,同屬大眾汽車集團的兩大豪華品牌因為尾氣醜聞正存在“反目”的風險。

《圖片報》援引保時捷內部知情人士透露,保時捷董事會正式致函奧迪,索賠2億歐元,起因是因為使用了奧迪提供的柴油發動機,致使其品牌遭到了損失。去年7月份,彭博社報導稱,德國交通部已經勒令保時捷迅速召回2.2萬輛卡宴3.0升柴油版車型,而保時捷要承擔此次召回的全部費用。

保時捷CEO奧博穆

2017年,保時捷實現營收 235 億歐元,利潤達到41億歐元,利潤率達到17.6%。截止到2017年,保時捷的營業利潤已經連續四年實現增長,擁有41億歐元現金流,淨流動資金達到22億歐元。而奧迪全年營收達到600億歐元,首次突破600億大關,特殊項目影響前的經營利潤達到50.58億歐元,並且實現了43億歐元的顯著正淨現金流。

手心手背都是肉,處於轉型攻堅階段的大眾需要保時捷和奧迪兩大豪華品牌形成合力,是考驗做事雷厲風行的迪斯“平衡術”的時刻了。

在2018年的春天,59歲的迪斯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自己職業生涯中值得濃墨重彩的一躍,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最具權勢的汽車CEO之一。

大眾汽車的狼堡總部也迎來既熟悉又陌生的當家人,在“新四化”之風猛吹汽車圈之際,大眾集團轉身變革之時,“我願意接受這個挑戰!”是迪斯斬釘截鐵的“當選宣言”,而這只大眾集團的“黑天鵝”是否會掀開這個巨頭車企新的“篇章”?

答案在風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