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人均最富, 男足輸給中國

前蘇聯有十五個加盟國, 一朝解體以後, 大家再也不用在一起吃大鍋飯了。 那麼分開單過以後, 誰的日子過得最好呢?車走車路, 馬走馬路, 一旦分家, 往下就得各憑本事了, 而從目前來講, 過得最好的應該是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緊鄰波羅的海, 東接俄羅斯, 北望芬蘭,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解體前就是蘇聯對抗北約的前哨站和緩衝地。

因為國小民寡, 加上又夾在德意志與俄羅斯兩大帝國之間, 所以愛沙尼亞從歷史上就經常被欺負來欺負去。 丹麥人、瑞典人、波蘭人、德國人以及俄羅斯人都曾侵略過這個國家, 然而幸運的是, 愛沙尼亞挺過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最終頑強地生存下來並形成了自己的民族。 你肯定以為愛沙尼亞緊挨俄羅斯, 所以在諸多外來民族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一定是俄國。 其實不然, 與俄羅斯相比, 對愛沙尼亞影響更為深遠的恰恰是德國人。

當年德意志曾組建條頓騎士團到處征戰, 而愛沙尼亞正是被征服地之一, 後來大量德國人遷徙至此, 所以從血統上說愛沙尼亞人更接近德意志民族。 那麼這個小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被俄國攬入懷中的呢?這就不得不提起一場影響歐洲格局的北方戰爭,

其中的參戰國正是沙俄和瑞典。 當時的愛沙尼亞屬於瑞典帝國的領土, 而沙皇彼得一世為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發動了對瑞典的戰爭。 幾場戰役下來瑞典戰敗, 不得不拱手讓出了北歐霸主的寶座, 同時割讓了波羅的海以及芬蘭的大片土地給沙俄, 而愛沙尼亞正是被割讓的地區之一。

在莫斯科治下的數百年間, 愛沙尼亞一直是俄國向西歐學習的視窗, 所以這裡的各項基礎設施極為完備。 到了1939年, 在歐洲到處肆虐的納粹德國也覬覦起了這片土地, 但是懾于蘇聯的存在, 以及西線依然沒有完結的戰事, 納粹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雖然白紙黑字雙方都蓋了章, 但大家心知肚明條約永遠只是權宜之計, 果不其然翌年德軍開始大舉東進。 雖然身在蘇聯, 但愛沙尼亞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蘇共並不認同, 反而將打進來的德國人當成了解放者。 愛沙尼亞人口本就不多, 為了配合德軍作戰還動員了大量的青年人參軍與德國人一起東征西戰。

整個二戰期間愛沙尼亞軍人傷亡20余萬, 幾乎相當於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 但是德國最終戰敗, 愛沙尼亞仍舊沒有逃出被蘇聯吸收的宿命, 而此時距離其下一次獨立還有整整45年。 到了1990年蘇聯解體, 愛沙尼亞重獲新生, 開始了自己掌控自身命運的時代。 如今的愛沙尼亞政局穩定,國富民強,甚至還加入了歐盟。在波羅的海三國中,它的經濟實力最強,世界銀行也將其定為高收入國家。

機制好,環境好,幸福指數高,這些都成了愛沙尼亞成為脫離蘇聯後過得最滋潤的國家。而在與中國的交往中,該國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跟中國足球踢友誼賽,還0比3輸給了中國隊。這對中國足球無疑振奮很大,畢竟中國隊想在世界範圍內找到一個能贏球的對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今的愛沙尼亞政局穩定,國富民強,甚至還加入了歐盟。在波羅的海三國中,它的經濟實力最強,世界銀行也將其定為高收入國家。

機制好,環境好,幸福指數高,這些都成了愛沙尼亞成為脫離蘇聯後過得最滋潤的國家。而在與中國的交往中,該國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跟中國足球踢友誼賽,還0比3輸給了中國隊。這對中國足球無疑振奮很大,畢竟中國隊想在世界範圍內找到一個能贏球的對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