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南春:為什麼把廣告做得像內容是一種趨勢?

大家好, 我一直覺得新經濟是一門非常犀利的學問, 我為大家分享兩方面內容:中國消費市場的轉變和中國媒介市場的改變。

一、冰火兩重天的中國消費市場

目前, 中國消費市場的整體增速在全面放緩, 在放緩的過程中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消費升級的浪潮是非常明顯的。

有資料顯示, 從2012年到現在, 在過去的六、七年裡, 在全部26個品類中大概有18個品類處於波動趨勢。

我們借助全球範圍內的廣告資訊做了一個研究:

在全球品牌TOP100中, 有40%是超高價定位, 24%是高價定位, 他們都不是性價比高的, 但是他們的廣告語品牌都很成功;在失敗的品牌裡面,

高價和超高價定位大概只占到5%和9%。

所以我們說消費升級的浪潮已經非常明顯地呈現在大家面前。

那麼, 中國最核心的消費者是誰?

答案是, 新中產階級。

他們重視創新和潮流, 願意為品牌、品質付出溢價。 這個群體約有2.25億人, 年齡在20歲到40歲之間或再大一些, 月收入在一萬元到十萬之間。

他們是整個消費市場的領袖和冠軍, 他們引領了消費升級的浪潮, 也重新定義了消費。 那麼, 新的消費有怎樣的特質呢?

我認為這個特徵是, 心理需求大於實際意義。

比如說, 中產階級最喜歡做一件事, 跑步。 我們辦公室中經常有人說想到紐約跑馬拉松、到廣東跑馬拉松。

這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呀,

先不評論它是否健康, 畢竟有人說自己膝蓋不行, 有人說跑馬拉松可以強健筋骨。

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跑馬拉松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格調的事, 可以有效地為自己貼上一個標籤。

跑步是中產階級的時尚標籤;看電影是中產階級的一種情感修復;去旅行是他們的一種心靈補償……

我們可以發現, 這些消費的共同特點就是, 心理學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在他們眼中, 低價的東西越來越占不住腳跟了, 他們需要的是品質的、品牌性的產品。

這就要求商家售賣的東西要提供心理滿足感, 因為消費者要的是場景, 要的是感知。 正如那句:“哥吃的不是一碗面, 而是寂寞。 ”

所以, 今天沒有什麼東西是“必須的、必要的”, 所有的東西都是從“想要”出發的,

這時候, 所有成功的商品都不僅提供了一種功能, 也提供了心靈和情緒的撫慰。

中產階級消費升級的趨勢分析:

趨勢一:自我獎賞

新中產有錢之後買一個LV包包, 他們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嗎?不是的。 他們是為了獎賞自己。

就像滴滴專車那句廣告詞:為了每一個全力以赴的你, 今天坐好一點。

我身邊也有真實的例子, 春節前有同事在全國做路演, 他告訴我, 整個活動中他自己花了很多錢。 我問為什麼?

他說, 我心裡想的是, 我這一趟這麼累, 於是花5000塊買了一副手套才覺得心理平衡了。

足以看出, 中產階級的自我獎賞消費已經成為了一種情緒發洩, 情感的補償。

趨勢二: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一代中產階級的崛起, 不是說有了錢之後就大吃大喝, 他們不僅不去大吃大喝, 還要365天每天吃足量蔬菜、早起打卡、做瑜珈, 還要買一個樊登讀書會會員等等。

我不知道有的人買了會員之後是不是從沒用過, 但這沒關係, 他們覺得買了之後會實現了更好的自己。

這兩方面都是中產階級消費意義上的領先。

所以, 在未來的中國消費市場, 抓住這兩億多人的主流消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些人是消費升級的領袖和風向標人群, 誰抓住中級階層的崛起、抓住風向標人群、抓住未來十年演進的過程, 就能在升級的消費市場中得到持續發展。

二、中國媒介市場的改變

中國廣告市場已經進入到下半場。

在過去25年中, 我一直身處媒介廣告行業, 有資料顯示, 從2015年開始, 中國廣告市場突飛猛進, 2015年漲了1.6%, 2017年漲了4.3%。

但是, 在2015年各媒體廣告刊例的花費組成中, 互聯網方面的廣告同比漲了22%, 其他形式的廣告都在下跌。

在2016年、2017年, 互聯網廣告的增長量經歷22%、80%, 回歸到了12%左右。

我們得到的資料顯示, 中國廣告市場呈現漲勢的部分基本只有分眾傳媒與互聯網。

為什麼整個媒體市場會發生這樣的改變?主要原因是互聯網的崛起,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令資訊進入到粉塵化的時代。

什麼是粉塵化的時代?資訊共用的方式太多了,“碎片化”一詞已經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時代的看法,碎片太大了,現在的資訊都像PM2.5,像粉塵般存在著。

資訊的傳遞模式正在改變。主流消費人群,也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二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人群,他們與電視的接觸機會在下降。

1.電視/互聯網電視廣告

2017年電視的開機量總共有1.4億台(數位未經核准),每天晚上大概有5500萬台左右。在這5500萬台當中,有4000萬台是轉播的,不是電視臺的,因為它的載體是電腦。

所以,整個市場中,主流人群與電視的接觸幾率在下降,但是與互聯網的接觸幾率在不斷上升。互聯網消費是用來獲取資訊的,消費者要看的是資訊,而非看廣告,這也使得整個市場下降,廣告資訊的傳播機製備受挑戰。

所以市場要求我們在廣告形式上要做內容、公關、話題等內容化行銷。因為消費者都是看內容的,並不是看廣告的。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丁俊傑教授有一個觀點:現在的人,離手機很近,但離廣告越來越遠。

因為大家在手機上都是有選擇的,有選擇的消費者往往以看內容為主,廣告並不會對他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所以,廣告的重點在於內容化。

2.視頻廣告

我認為視頻廣告與電視臺的形式有點類似,目前彈跳式廣告效果不錯,但如果一直用彈跳式廣告,效果永遠做不上去。

與此同時,中國廣告收入的上升是遠遠比不過版權的,也就是比不過小鮮肉出鏡代言的成本的上升。那怎麼辦?

我認為最好的選擇是付費。過去一段時間的付費浪潮使得成本問題發生很多改變,現在付費方式可以超過我們的收入。

因為中國的7億互聯網用戶中大概有2億是付費用戶,只要將這種浪潮持續下去,一定會改善視頻網站的收益。這需要做到的是,所有的視頻都是付費的,就不需要廣告了。

當然,這對於廣告行業來說,大家的傳播能力會受到極大挑戰。

3.如何讓廣告有效觸達消費者?

在觸達消費者這個方面,我認為分眾傳媒是一個有收益者,但是它的主要收益方式不是來自資訊,那是如何產生收益的呢?

15年前,我們就發現,廣告是一個反人類的事情,因為任何人看電視的時候都是要看節目的,看手機的時候也是看內容,沒有人專程去看廣告。

所以,在什麼情況下你會看廣告?在什麼場景下你會看廣告?

比如,在你等電梯、坐電梯的場景下,你會主動看廣告,因為封閉的電梯沒有別的內容可以看。

所以,消費者會在獨特的場景下主動地看一眼廣告。分眾作為電梯媒體,它的收益源于消費者是主動的看。

思考到這裡,我們需要結合中國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其中一個是城市化。

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中國的主要發展趨勢是城市化,而城市化最基礎的設施是電梯,一個城市如果沒有電梯,人們是無法行動的。於是,我判斷,綁定電梯媒體已經成為引爆主流人群的基本方法。

所以,電梯是一個獨特的場景,切入4點:

第一,主流人群。

主流人群,就是消費升級的風向標人群。

第二,必經之路。

不論這個消費者看不看電視,都不影響你坐不坐電梯。

第三,高頻。

廣告的重要在於分層刺激,只有經過反反復複的重複,才能打入消費者心目當中。

第四,低干擾。

把一個人關在最小的空間當中去放廣告,首先,它最夠強勢,第二,他在這個空間中的行為足夠單純(例如,你坐電梯只是為了上到幾層樓)。

於是,這時候的廣告對消費者的硬性干擾度就比較低。

相對而言,如果這個場景是馬路上,你會很難確定廣告投放內容,許多消費者是看過廣告也不知道它在說什麼。

小結:

我覺得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於整個傳播業產生的最大挑戰,就是選擇太多。

人生有那麼多選擇對個人來說是好事,對廣告而言是災難。廣告最美好的歲月是十幾年前的CCTV時代,用戶沒有選擇才是廣告最好的選擇。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用戶沒選擇,於是,分眾把廣告放在必經的空間當中。

三、廣告行業未來發展方向(2個方向)

我認為,廣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兩個:

方向一:資訊的傳播模式在劇變,我們要擁抱變化

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資訊模式從電視過度到手機視頻,再到新聞用戶端的轉變很明顯。

在這個背景下,移動端面臨的問題是:消費者是有選擇的,消費者們的目的是看內容,不是看廣告,所以著力點是如何做內容行銷。

所以,把廣告做得像內容一樣是一種趨勢。

大家經常讀到廣告內容化、娛樂化,因為廣告的學問已經對此有很深切的探討,例如,消費者在看電視,看手機視頻的時候,可以通過付費會員去掉彈跳式廣告,但是內容植入是不能被去掉的。

也就是說,讓消費者在看內容的時候把廣告也看見,就植入對了。

當然,消費者可能有一個承諾成本和選擇的問題,但核心問題是這些是主流付費人群,他們每天可能會刷三個小時手機,在這三個小時中,如果你不做內容,做公關,做話題,做創造可以傳播的內容,那麼你設計的廣告可能就無法觸達,品牌的資訊就無法抵達消費者。

方向二:生活場景是不變的

貝佐斯說過:好多人會問我未來10年會有什麼變化,從沒有人想知道什麼是不變的。我也十分贊同“主動擁抱不變”的觀點。

因為世界總是在發生劇變,其實我們不知道未來十年會變成什麼樣,是無法把握10年後的社會發展方向的。

但是,在目前的消費升級過程中,人們的生活場景沒變。

也就是說,消費者回家、上班的過程實際上是沒有實質性改變的,所以如果我們把廣告植到他們回家、上班的必經空間中,你也不必篩選為消費者準備什麼內容,只要在他們回家坐電梯的時候放一些廣告,他們總會看到的。

當它頻次足夠高,必會觸達消費者。

小結:在今天,先知道什麼不會變,再去接入商業戰略才會更加可靠(我覺得我自己就是這樣的)。

同時,大家一定要在資訊模式上擁抱變化,在擁抱變化當中通過內容化、娛樂化的方法怎麼融入資訊,很多電視臺在很多好劇中都合適地做了有效植入。

綜上所述,將廣告融入人們的生活軌跡中是最主要的方法,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融入主流人群、融入社會、融入社會重大輿論、社會重大發展,以及融入消費者最核心的生活軌跡和生活空間。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提示,謝謝。

中國廣告市場呈現漲勢的部分基本只有分眾傳媒與互聯網。

為什麼整個媒體市場會發生這樣的改變?主要原因是互聯網的崛起,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令資訊進入到粉塵化的時代。

什麼是粉塵化的時代?資訊共用的方式太多了,“碎片化”一詞已經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時代的看法,碎片太大了,現在的資訊都像PM2.5,像粉塵般存在著。

資訊的傳遞模式正在改變。主流消費人群,也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二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人群,他們與電視的接觸機會在下降。

1.電視/互聯網電視廣告

2017年電視的開機量總共有1.4億台(數位未經核准),每天晚上大概有5500萬台左右。在這5500萬台當中,有4000萬台是轉播的,不是電視臺的,因為它的載體是電腦。

所以,整個市場中,主流人群與電視的接觸幾率在下降,但是與互聯網的接觸幾率在不斷上升。互聯網消費是用來獲取資訊的,消費者要看的是資訊,而非看廣告,這也使得整個市場下降,廣告資訊的傳播機製備受挑戰。

所以市場要求我們在廣告形式上要做內容、公關、話題等內容化行銷。因為消費者都是看內容的,並不是看廣告的。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丁俊傑教授有一個觀點:現在的人,離手機很近,但離廣告越來越遠。

因為大家在手機上都是有選擇的,有選擇的消費者往往以看內容為主,廣告並不會對他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所以,廣告的重點在於內容化。

2.視頻廣告

我認為視頻廣告與電視臺的形式有點類似,目前彈跳式廣告效果不錯,但如果一直用彈跳式廣告,效果永遠做不上去。

與此同時,中國廣告收入的上升是遠遠比不過版權的,也就是比不過小鮮肉出鏡代言的成本的上升。那怎麼辦?

我認為最好的選擇是付費。過去一段時間的付費浪潮使得成本問題發生很多改變,現在付費方式可以超過我們的收入。

因為中國的7億互聯網用戶中大概有2億是付費用戶,只要將這種浪潮持續下去,一定會改善視頻網站的收益。這需要做到的是,所有的視頻都是付費的,就不需要廣告了。

當然,這對於廣告行業來說,大家的傳播能力會受到極大挑戰。

3.如何讓廣告有效觸達消費者?

在觸達消費者這個方面,我認為分眾傳媒是一個有收益者,但是它的主要收益方式不是來自資訊,那是如何產生收益的呢?

15年前,我們就發現,廣告是一個反人類的事情,因為任何人看電視的時候都是要看節目的,看手機的時候也是看內容,沒有人專程去看廣告。

所以,在什麼情況下你會看廣告?在什麼場景下你會看廣告?

比如,在你等電梯、坐電梯的場景下,你會主動看廣告,因為封閉的電梯沒有別的內容可以看。

所以,消費者會在獨特的場景下主動地看一眼廣告。分眾作為電梯媒體,它的收益源于消費者是主動的看。

思考到這裡,我們需要結合中國的發展趨勢是什麼?其中一個是城市化。

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中國的主要發展趨勢是城市化,而城市化最基礎的設施是電梯,一個城市如果沒有電梯,人們是無法行動的。於是,我判斷,綁定電梯媒體已經成為引爆主流人群的基本方法。

所以,電梯是一個獨特的場景,切入4點:

第一,主流人群。

主流人群,就是消費升級的風向標人群。

第二,必經之路。

不論這個消費者看不看電視,都不影響你坐不坐電梯。

第三,高頻。

廣告的重要在於分層刺激,只有經過反反復複的重複,才能打入消費者心目當中。

第四,低干擾。

把一個人關在最小的空間當中去放廣告,首先,它最夠強勢,第二,他在這個空間中的行為足夠單純(例如,你坐電梯只是為了上到幾層樓)。

於是,這時候的廣告對消費者的硬性干擾度就比較低。

相對而言,如果這個場景是馬路上,你會很難確定廣告投放內容,許多消費者是看過廣告也不知道它在說什麼。

小結:

我覺得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於整個傳播業產生的最大挑戰,就是選擇太多。

人生有那麼多選擇對個人來說是好事,對廣告而言是災難。廣告最美好的歲月是十幾年前的CCTV時代,用戶沒有選擇才是廣告最好的選擇。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用戶沒選擇,於是,分眾把廣告放在必經的空間當中。

三、廣告行業未來發展方向(2個方向)

我認為,廣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兩個:

方向一:資訊的傳播模式在劇變,我們要擁抱變化

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資訊模式從電視過度到手機視頻,再到新聞用戶端的轉變很明顯。

在這個背景下,移動端面臨的問題是:消費者是有選擇的,消費者們的目的是看內容,不是看廣告,所以著力點是如何做內容行銷。

所以,把廣告做得像內容一樣是一種趨勢。

大家經常讀到廣告內容化、娛樂化,因為廣告的學問已經對此有很深切的探討,例如,消費者在看電視,看手機視頻的時候,可以通過付費會員去掉彈跳式廣告,但是內容植入是不能被去掉的。

也就是說,讓消費者在看內容的時候把廣告也看見,就植入對了。

當然,消費者可能有一個承諾成本和選擇的問題,但核心問題是這些是主流付費人群,他們每天可能會刷三個小時手機,在這三個小時中,如果你不做內容,做公關,做話題,做創造可以傳播的內容,那麼你設計的廣告可能就無法觸達,品牌的資訊就無法抵達消費者。

方向二:生活場景是不變的

貝佐斯說過:好多人會問我未來10年會有什麼變化,從沒有人想知道什麼是不變的。我也十分贊同“主動擁抱不變”的觀點。

因為世界總是在發生劇變,其實我們不知道未來十年會變成什麼樣,是無法把握10年後的社會發展方向的。

但是,在目前的消費升級過程中,人們的生活場景沒變。

也就是說,消費者回家、上班的過程實際上是沒有實質性改變的,所以如果我們把廣告植到他們回家、上班的必經空間中,你也不必篩選為消費者準備什麼內容,只要在他們回家坐電梯的時候放一些廣告,他們總會看到的。

當它頻次足夠高,必會觸達消費者。

小結:在今天,先知道什麼不會變,再去接入商業戰略才會更加可靠(我覺得我自己就是這樣的)。

同時,大家一定要在資訊模式上擁抱變化,在擁抱變化當中通過內容化、娛樂化的方法怎麼融入資訊,很多電視臺在很多好劇中都合適地做了有效植入。

綜上所述,將廣告融入人們的生活軌跡中是最主要的方法,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融入主流人群、融入社會、融入社會重大輿論、社會重大發展,以及融入消費者最核心的生活軌跡和生活空間。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提示,謝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