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狗狗口水制約實驗, 最初受試者是親弟弟, 提議者竟是母親!

古典制約(或稱巴夫洛夫制約、反應制約),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 意指兩件事物若經常伴隨著出現, 爾後即使只出現單一事物, 也會自動帶出對另一個事物的反應。

最有名的例子, 便是俄國心理學家巴夫洛夫(Dr. Ivan Pavlov)以狗做的「唾液制約反射實驗」。 但你知道嗎?這個家喻戶曉的實驗, 最早的實驗物件不是狗, 而是巴夫洛夫的親弟弟。

(圖:古典制約實驗/wikipedia)

先來說說這個著名的實驗, 巴夫洛夫找來一隻狗, 每次喂狗吃東西時會順帶搖搖鈴鐺, 久而久之, 這只狗便將「搖鈴鐺」與「吃東西」連結在一起, 之後只要鈴鐺一響, 不管有沒有食物, 狗都會不自覺地流下口水。

此實驗對科學界有諸多貢獻, 心理學家甚至從古典制約理論, 推導出多種心理治療的方法。 德高望重的巴夫洛夫, 成為俄國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身處蘇聯時代的他, 曾公然指責共產政府:「我不會為了你們所做的社會實驗犧牲一隻青蛙的後腿!」然而,

21世紀, 在巴夫洛夫過世近70年後, 以弟弟為實驗的秘密過往, 再次被提起。

(圖:巴夫洛夫/wikipedia)

1903年春天, 巴夫洛夫與父母親, 以及弟弟尼古拉(Nikolai), 一同出席聖彼德堡的周日午餐聚會。 尼古拉是一名失業的帽子設計師,

哥哥的功成名令他很不是滋味, 甚至到了厭恨的地步。 母親似乎察覺到兄弟鬩牆的跡象, 竟然在聚會中向巴夫洛夫提議:「你為什麼要用狗做實驗, 而不是弟弟?」她甚至天真地說:「他流口水的效果(比狗)更好。 」巴夫洛夫感到無奈, 他以眼神向父親求助, 沒想到父親順從地說:「對啊, 我覺得這對你們兄弟都有幫助。 」

就這樣, 尼古拉以「實驗品」的角色進到實驗室。 實驗室一開始, 兄弟兩人劍拔弩張,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郁的硝煙味-尼古拉對實驗材料感到不悅, 他指定要吃白鯨魚子醬, 認為只有「高級食物」能讓自己流口水;而巴夫洛夫則對這個「實驗品」感到不滿, 他寧可對方是一隻沒意見的小狗。

(圖:巴夫洛夫與同事在對狗進行實驗/wikimedia)

經過幾番爭吵後, 他們最終確定實驗材料為油炸麵包片。 實驗的前兩天, 弟弟的唾液反射出奇地好。 然而到了第3天, 巴夫洛夫進到實驗的下一個階段, 他搖搖鈴當, 卻沒有提供麵包片。 弟弟不停地流口水, 肚子餓到頭暈眼花, 最後竟然衝動拉起袖子,

把哥哥打到送醫院。

母親聽聞消息趕到醫院, 卻指著受傷的巴夫洛夫大罵:「你在想什麼, 為什麼搖了鈴, 卻沒有喂他!」接著說:「你明明知道尼古拉餓的時候脾氣很差啊!」(這樣妳為什麼還要把他送到實驗室啊@@)

(圖:俄羅斯巴夫洛夫博物館的牧羊犬雕像/wikimedia)

尼古拉逢人就提起這段實驗,甚至炫耀著說,哥哥巴夫洛夫只是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罷了,大言不慚表示:「我才是那個流口水的人。」這段趣事被坦帕灣時報(St. Petersburg Times)刊登出來,躺在病床上的巴夫洛夫看到這篇報導,只能無奈搖搖頭。第二天,他找來一隻雌性牧羊犬取代了他的兄弟。

從此,這兩個人再也沒有說過話。隔年,弟弟成了橡皮擦工廠的助理簿記員,而巴夫洛夫獲得諾貝爾生醫獎。在諾貝爾頒獎現場中,巴夫洛夫感謝上帝、他的經紀人,以及那只牧羊犬,卻從未提及他的兄弟。

尼古拉逢人就提起這段實驗,甚至炫耀著說,哥哥巴夫洛夫只是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罷了,大言不慚表示:「我才是那個流口水的人。」這段趣事被坦帕灣時報(St. Petersburg Times)刊登出來,躺在病床上的巴夫洛夫看到這篇報導,只能無奈搖搖頭。第二天,他找來一隻雌性牧羊犬取代了他的兄弟。

從此,這兩個人再也沒有說過話。隔年,弟弟成了橡皮擦工廠的助理簿記員,而巴夫洛夫獲得諾貝爾生醫獎。在諾貝爾頒獎現場中,巴夫洛夫感謝上帝、他的經紀人,以及那只牧羊犬,卻從未提及他的兄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