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最濃是這中國紅

中南海紅牆外, 玉蘭花綻放;新華門前, 五星紅旗高揚。

萬紫千紅總是春, 最濃是這中國紅。 黨的十八大以來, 北京市西城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大力弘揚以“絕對忠誠、責任擔當、首善標準”為內核的紅牆意識, 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 怎樣建設首都”, 加快疏功能、轉方式、治環境、補短板、促協同、惠民生, 推動城市深刻轉型, 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嶄新風貌。

絕對忠誠:紅色信仰始終融入血脈

面積50.7平方公里的北京市西城區, 歷史文脈厚重, 紅色基因鮮明。

這裡是首都北京的肇始地——廣安門外,

薊城紀念柱高聳, 象徵著這座千年古都3000多年的建城史。

這裡是中國共產黨的孕育之地——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 作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 曾在這裡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 呼籲建立“強固精密的組織”, 受其影響的毛澤東等青年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這裡是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在這裡辦公, 國家許多高層次對外交往活動在這裡展開。

“1999年, 為完成國慶50周年服務保障任務, 我們首次提出紅牆意識。 ”作為離中南海最近的街道, 西長安街街道工委書記陳振海說。

2014年, 北京市西城區委在全區廣大幹部群眾中宣導紅牆意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一意識在全區日漸深入人心, 成為人們的行動自覺。

特殊區位決定特殊使命和責任。 全心全意服務黨中央、保障黨中央、守護黨中央, 成為一代又一代西城人的自覺意識, 而這樣的意識, 源於西城人骨子裡的紅色基因。

“鐵肩擔道義, 信仰鑄忠誠。 ”距中南海不遠, 長安街南側一處平房, 就是北京市西城區紅牆意識黨性教育基地, 牆上十個字鮮明昭示了以李大釗為代表的早期優秀共產黨人的品格。

“西城有許多黨的創建時期活動的遺址遺跡, 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孕育地。 ”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劉嶽說, “西城豐富的紅色歷史, 孕育了厚重的紅色文化, 形成了鮮明的紅色基因。 ”

紅色, 象徵絕對忠誠, 昭示堅定信仰。

這種“中國紅”, 深刻融入西城人的血液中, 成為他們忠誠堅守的源泉。

以忠誠為第一特點的紅色基因, 流淌在西城區公安戰線一位位“紅牆衛士”的血脈裡。

府右街派出所, 離中南海僅一牆之隔, 是距離黨中央最近的派出所, 主要工作是站崗、巡查、維護治安。

“圍著紅牆巡查一遍下來, 快點要45分鐘, 慢點要80分鐘, 工作雖然簡單, 但是責任重大。 ”府右街派出所副所長謝剛說, “沒有緝私禁毒的叱吒風雲, 沒有要案偵查的驚心動魄, 我們唯有忠誠堅守、默默奉獻, 如果不把忠誠兩個字刻在心裡, 這份工作真幹不下來。 ”

“我們的樣子, 就是中國的樣子。 ”胡辛,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境外人員管理中隊副中隊長, 從事涉外警務工作十餘年。

為更好履行職責, 他設計了“多國語言接警服務卡”, 編寫出版了30多萬字的警務英語實戰手冊《用英語辦案》, 成為一線民警第一時間處理涉外警情的實用工具。

謝剛和胡辛, 只是西城公安民警的代表。 為黨中央站崗, 為人民群眾守夜, 目前, 西城區設立了10個“紅牆衛士”先鋒崗, 涉及巡邏防控、執法辦案等多方面。

“‘紅牆衛士’的稱號, 詮釋著西城公安工作的使命與擔當, 更傳承著一代代西城公安人的忠誠與奉獻。 ”西城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劉國周說。

以忠誠為第一特點的紅色基因, 不僅流淌在“紅牆衛士”的血脈中, 更流淌在西城的基層幹部、普通群眾身上。

不久前被提拔為西城區展覽路街道辦副主任的張倫生此前長期在城管隊工作,

人稱“城管鐵人”:為解決動物園地區的交通、環境、治安等問題, 多年來起早貪黑、堅守崗位。 有人說他“傻”, 但他從沒一句抱怨。

“‘開牆打洞’治理、背街小巷整治, 都是基層工作難題, 如果沒有政治覺悟, 不敢真抓實幹, 硬骨頭就啃不下來。 ”張倫生說。

2017年, 西城提拔使用了30名類似張倫生這樣的基層幹部。 “他們年齡不一, 但共同特點是對党忠誠、敢拼真幹。 ”西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仕柱說。

離紅牆近是一份光榮, 更是一份使命。 不久前的全國兩會期間, 家住展覽路街道文興街社區的“西城大媽”王慧力, 每天都會到志願服務點值班兩小時。 “我值班的地方離代表委員的駐地很近, 不能有半點兒鬆懈。 ”

身著紅馬甲, 戴著紅帽子和紅袖章……“西城大媽”已成為一支有近10萬名成員的群防群治隊伍, 在西城的大街小巷維持秩序、鄰里守望、排查隱患,成為紅牆邊兒的又一道紅色防線。

從延安來到北京,延安革命紀念館原副館長霍靜廉深有感觸地說,紅牆意識的“紅”與延安精神的“紅”是一脈相承的,都強調對党絕對忠誠,對事業忠誠,本質上是一致的。

“紅牆意識是一種品格,是忠誠于党、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人民、忠誠于事業、忠誠於職守的品格,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西城的具體體現。”北京市西城區委書記盧映川說。

“紅牆意識是西城紅色歷史的傳承,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精神創新,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西城生動實踐結出的碩果。”劉嶽說。

責任擔當:改革發展使命始終扛在肩上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真正的忠誠,在於敢動真碰硬,用“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到北京考察,對北京城市規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作出重大部署。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面對這一重大命題,作為首都核心區域的西城,該如何作答?

“近年來,我們大力踐行紅牆意識,把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遵循,堅決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市委決策部署要求,勇於擔當,敢啃硬骨頭,切實讓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在西城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盧映川說。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的“牛鼻子”,更是硬骨頭。

這是一個個令人欣慰的消息——4月3日,西城區政府和北京建築大學簽署推進“動批”轉型升級框架合作協定;作為高科技企業,360企業安全集團也將進駐曾經的萬容天地服裝批發市場。

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俗稱“動批”,“動批”的出現和發展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相伴,但隨著規模不斷擴大,它所帶來的交通、環境、人流密集等問題,成為北京“大城市病”的一個樣本。

創新使用產權換疏解模式、創新“減量平移”模式……疏解過程中,每一家市場、每一個攤位背後都涉及商戶、市場方、產權方的利益,西城區常務副區長、北展地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孫碩說,為了順利完成疏解任務,同時保證商戶的基本合法權益,西城結合實際探索出了6種疏解工作模式。

12家市場閉市、1.3萬個攤位疏解……2017年11月,隨著最後一家市場的閉市,“動批”徹底告別西城。而目前,舊的批發市場已經變身為寶藍金融創新中心、北礦金融大廈、首建金融中心等,容納以科技、金融為主的“白菜心”產業,昔日的“動批”正迎來新生。

最濃是這中國紅,這紅色,因奮鬥而閃耀,因擔當而鮮豔。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4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的講話言猶在耳。

作為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地和800多年的建都地,西城有什刹海、大柵欄等18片歷史文化保護區,超過北京市老城文保區總面積的50%。

如今,改變正在發生。什刹海邊,為了和周邊風貌相匹配,曾經的地安門百貨商場,不僅降層,而且裝修得古色古香,變身專營文化會展、酒店民宿等新業態。佇立樓頂遠眺,可見鐘鼓樓和什刹海的春日美景。

不只是地安門百貨商場。2017年,在西城區,北京坊精彩亮相,瀏陽會館(譚嗣同故居)等15項文物騰退專案啟動,護國雙關帝廟、護國觀音寺、三清觀等完成騰退,沈家本故居活化利用,“公車上書”發生地楊椒山祠正在騰退清空……

更多的變化,還來自西城以“街區整理”為代表的老城復興。西城區副區長徐利說,街區打破了現有街道或社區的規劃界限,跨越地理空間規制,按照功能性對西城全區區域單元進行細緻劃分,針對性進行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文化復興。

按照計畫,今年西城區將統籌編制各街區的設計方案,形成覆蓋區域、街道、街區、街巷胡同、老舊社區、平房院落六大系統的街區設計體系,力爭年底前每個街道有一個街區實現重新亮相。

未來,經過街區整理,老舍筆下的“最美大街”阜成門內大街、擁有諸多老字型大小的大柵欄街道等,都將煥然一新,它們的文化價值也將得以體現和弘揚。

菜市口路口西北側,黃金地段,疏解騰退後,一塊3萬多平方米的城市森林公園——廣陽穀每天吸引不少附近的居民遛彎。

為更好實現“留白增綠”,西城區建起多個城市森林公園和口袋公園,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5%,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更加宜居……

如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一直是道難題。

為了把為民服務完善到“最後一米”,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建立了大資料服務平臺,打通部門之間的資訊壁壘,讓居民辦各類證件證明不用再重複交材料。今年,大資料中心還將在區一級統籌設立。

“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扎實推進,統籌精細用好疏解騰退空間資源,積極開展“騰籠換鳥”,制定實施優化“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意見……

西城區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2017年全區各類金融機構達到1866家、總部企業175家,科技服務業收入超過1600億元,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單位677家,實現收入751.9億元。

發展品質不斷提升——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22.12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65萬元。

首善標準: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初心不忘

西城人常說:“我們離黨中央最近。”

西長安街新華門“為人民服務”5個大字十分醒目。這5個字,同樣出現在西城每一名黨員胸前的黨徽上。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從黨的一大到十九大,百年的奮鬥歷程中,“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中國共產黨不變的信念。

2016年11月15日,習近平等党和國家領導人帶著自己的選民證到位於西城的懷仁堂投票站,參加西城區人大代表的選舉。

領袖來自人民,也熱愛人民——

曾經負責西城廣外地區環衛工作的劉群英,對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春節前在手帕口清潔站慰問環衛工人的情景記憶猶新。“真沒想到,總書記會給我們拜年,並通過我們向全市全國環衛戰線的工人拜年。”劉群英說。

“党的領袖深知,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產黨才能夠取得勝利。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強烈的宗旨意識起了決定作用。”解放軍出版社副總編輯董保存說,紅牆意識的根本就在於“人民”二字。

總書記牽掛著西城的群眾,西城廣大黨員幹部也一直以首善標準,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提升改善民生水準,提高城市溫度。

黨的十九大以來,西城區四套班子在宣講十九大精神過程中收集群眾提出的各類問題和意見120餘條,涉及18個方面,這些問題被細化為“民心工程”任務單、路線圖和時間表,成為各職能部門的階段性目標。

在中國人眼中,紅色是喜慶幸福的象徵,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用腳步丈量街巷,用行動踐行紅牆意識。北營房北街街巷長王立平每天都要在街巷巡查,發現這條路上的車輛往往車速過快、不時發生剮蹭事故,對過往行人造成安全威脅。為此,他安排在這條街上安裝了減速帶,使車輛慢了下來。

“老百姓的小事兒就是我們的大事。”王立平是軍轉幹部,在部隊時他的職責是保衛祖國,現在是直接為老百姓服務。工作內容變了,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沒有變,“街巷治理就像繡花一樣,我們街巷長就是繡花針。”

距前門不遠,有一條古老的街巷——西河沿街。218號門前,有一條奇怪的坡道:門口延伸出來的斜坡比臺階長出一截。

街巷長王俊禮說,院子裡住著一位行動不便、靠輪椅出行的老人,原來斜坡和臺階是齊的,但坡度太陡,導致老人的輪椅光靠自己推不上去,每每要等人推,實在沒人只能憋在家裡不出門。看到這種情況,他馬上聯繫有關部門把坡道改長了一點,老人自己能推上輪椅,再也不用擔心“出門容易回家難”了。

為人民服務,不僅要善於發現問題,更要善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菜站很好,希望增加菜品”“希望菜站地方能再大一些”……4月4日,西城區德勝街道辦事處裡,40位居民代表對社區菜站、養老驛站的兩家服務商進行民主測評,認真寫下意見和期望。

德勝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林強說,2017年,為解決買菜難等居民反映的生活問題,街道以“民生工程民意立項”形式,由老百姓直接決策評選社區服務商,並定期對企業表現進行評價,以決定這些服務商的去留。

測評結果顯示,兩家服務商獲得了居民普遍認可。家住附近的周惠青老人說,以前買菜,到超市要走二三十分鐘,如今家門口的小小菜站解決了問題,價格便宜,菜品不錯,居民都願意到這裡購物。

西城區社工委書記、社會辦主任李薇說,“民生工程民意立項”已經在西城全面推廣,西長安街靈境胡同老樓加掛電梯、大柵欄前門西河沿街亂停車等問題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解決。目前西城“民生工程民意立項”工作共完成132個民生專案,涉及住房條件改善、公共設施、社區管理、社會服務等領域。

“為人民服務,是紅牆意識的直接體現。”西城區區長王少峰說,為百姓辦實事,更要聽取他們的有效建議,既提高問題解決的精准度,也增強居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甯認為:“西城區紅牆意識的塑造和運行實踐,為現代社會條件下在國際化大都會實現有效基層治理,提供了一個範例。”

巍巍的紅牆,飄揚的紅旗,“西城大媽”的紅帽、紅衣、紅袖標……無數紅色,匯成最濃中國紅。

紅色基因,引領民族復興;紅色精神,激發人民奮鬥。

紅色,見證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程,也必將見證中華民族走向強起來的新時代……

原題:最濃是這中國紅——北京市西城區弘揚紅牆意識深化改革發展紀實

記者:梁相斌、李斌、烏夢達、樊攀

在西城的大街小巷維持秩序、鄰里守望、排查隱患,成為紅牆邊兒的又一道紅色防線。

從延安來到北京,延安革命紀念館原副館長霍靜廉深有感觸地說,紅牆意識的“紅”與延安精神的“紅”是一脈相承的,都強調對党絕對忠誠,對事業忠誠,本質上是一致的。

“紅牆意識是一種品格,是忠誠于党、忠誠于國家、忠誠于人民、忠誠于事業、忠誠於職守的品格,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西城的具體體現。”北京市西城區委書記盧映川說。

“紅牆意識是西城紅色歷史的傳承,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精神創新,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西城生動實踐結出的碩果。”劉嶽說。

責任擔當:改革發展使命始終扛在肩上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真正的忠誠,在於敢動真碰硬,用“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到北京考察,對北京城市規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作出重大部署。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面對這一重大命題,作為首都核心區域的西城,該如何作答?

“近年來,我們大力踐行紅牆意識,把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遵循,堅決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市委決策部署要求,勇於擔當,敢啃硬骨頭,切實讓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在西城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盧映川說。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的“牛鼻子”,更是硬骨頭。

這是一個個令人欣慰的消息——4月3日,西城區政府和北京建築大學簽署推進“動批”轉型升級框架合作協定;作為高科技企業,360企業安全集團也將進駐曾經的萬容天地服裝批發市場。

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俗稱“動批”,“動批”的出現和發展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相伴,但隨著規模不斷擴大,它所帶來的交通、環境、人流密集等問題,成為北京“大城市病”的一個樣本。

創新使用產權換疏解模式、創新“減量平移”模式……疏解過程中,每一家市場、每一個攤位背後都涉及商戶、市場方、產權方的利益,西城區常務副區長、北展地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孫碩說,為了順利完成疏解任務,同時保證商戶的基本合法權益,西城結合實際探索出了6種疏解工作模式。

12家市場閉市、1.3萬個攤位疏解……2017年11月,隨著最後一家市場的閉市,“動批”徹底告別西城。而目前,舊的批發市場已經變身為寶藍金融創新中心、北礦金融大廈、首建金融中心等,容納以科技、金融為主的“白菜心”產業,昔日的“動批”正迎來新生。

最濃是這中國紅,這紅色,因奮鬥而閃耀,因擔當而鮮豔。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4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的講話言猶在耳。

作為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地和800多年的建都地,西城有什刹海、大柵欄等18片歷史文化保護區,超過北京市老城文保區總面積的50%。

如今,改變正在發生。什刹海邊,為了和周邊風貌相匹配,曾經的地安門百貨商場,不僅降層,而且裝修得古色古香,變身專營文化會展、酒店民宿等新業態。佇立樓頂遠眺,可見鐘鼓樓和什刹海的春日美景。

不只是地安門百貨商場。2017年,在西城區,北京坊精彩亮相,瀏陽會館(譚嗣同故居)等15項文物騰退專案啟動,護國雙關帝廟、護國觀音寺、三清觀等完成騰退,沈家本故居活化利用,“公車上書”發生地楊椒山祠正在騰退清空……

更多的變化,還來自西城以“街區整理”為代表的老城復興。西城區副區長徐利說,街區打破了現有街道或社區的規劃界限,跨越地理空間規制,按照功能性對西城全區區域單元進行細緻劃分,針對性進行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文化復興。

按照計畫,今年西城區將統籌編制各街區的設計方案,形成覆蓋區域、街道、街區、街巷胡同、老舊社區、平房院落六大系統的街區設計體系,力爭年底前每個街道有一個街區實現重新亮相。

未來,經過街區整理,老舍筆下的“最美大街”阜成門內大街、擁有諸多老字型大小的大柵欄街道等,都將煥然一新,它們的文化價值也將得以體現和弘揚。

菜市口路口西北側,黃金地段,疏解騰退後,一塊3萬多平方米的城市森林公園——廣陽穀每天吸引不少附近的居民遛彎。

為更好實現“留白增綠”,西城區建起多個城市森林公園和口袋公園,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5%,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更加宜居……

如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一直是道難題。

為了把為民服務完善到“最後一米”,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建立了大資料服務平臺,打通部門之間的資訊壁壘,讓居民辦各類證件證明不用再重複交材料。今年,大資料中心還將在區一級統籌設立。

“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扎實推進,統籌精細用好疏解騰退空間資源,積極開展“騰籠換鳥”,制定實施優化“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意見……

西城區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2017年全區各類金融機構達到1866家、總部企業175家,科技服務業收入超過1600億元,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單位677家,實現收入751.9億元。

發展品質不斷提升——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22.12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65萬元。

首善標準: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初心不忘

西城人常說:“我們離黨中央最近。”

西長安街新華門“為人民服務”5個大字十分醒目。這5個字,同樣出現在西城每一名黨員胸前的黨徽上。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從黨的一大到十九大,百年的奮鬥歷程中,“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中國共產黨不變的信念。

2016年11月15日,習近平等党和國家領導人帶著自己的選民證到位於西城的懷仁堂投票站,參加西城區人大代表的選舉。

領袖來自人民,也熱愛人民——

曾經負責西城廣外地區環衛工作的劉群英,對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春節前在手帕口清潔站慰問環衛工人的情景記憶猶新。“真沒想到,總書記會給我們拜年,並通過我們向全市全國環衛戰線的工人拜年。”劉群英說。

“党的領袖深知,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產黨才能夠取得勝利。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強烈的宗旨意識起了決定作用。”解放軍出版社副總編輯董保存說,紅牆意識的根本就在於“人民”二字。

總書記牽掛著西城的群眾,西城廣大黨員幹部也一直以首善標準,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提升改善民生水準,提高城市溫度。

黨的十九大以來,西城區四套班子在宣講十九大精神過程中收集群眾提出的各類問題和意見120餘條,涉及18個方面,這些問題被細化為“民心工程”任務單、路線圖和時間表,成為各職能部門的階段性目標。

在中國人眼中,紅色是喜慶幸福的象徵,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用腳步丈量街巷,用行動踐行紅牆意識。北營房北街街巷長王立平每天都要在街巷巡查,發現這條路上的車輛往往車速過快、不時發生剮蹭事故,對過往行人造成安全威脅。為此,他安排在這條街上安裝了減速帶,使車輛慢了下來。

“老百姓的小事兒就是我們的大事。”王立平是軍轉幹部,在部隊時他的職責是保衛祖國,現在是直接為老百姓服務。工作內容變了,但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沒有變,“街巷治理就像繡花一樣,我們街巷長就是繡花針。”

距前門不遠,有一條古老的街巷——西河沿街。218號門前,有一條奇怪的坡道:門口延伸出來的斜坡比臺階長出一截。

街巷長王俊禮說,院子裡住著一位行動不便、靠輪椅出行的老人,原來斜坡和臺階是齊的,但坡度太陡,導致老人的輪椅光靠自己推不上去,每每要等人推,實在沒人只能憋在家裡不出門。看到這種情況,他馬上聯繫有關部門把坡道改長了一點,老人自己能推上輪椅,再也不用擔心“出門容易回家難”了。

為人民服務,不僅要善於發現問題,更要善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菜站很好,希望增加菜品”“希望菜站地方能再大一些”……4月4日,西城區德勝街道辦事處裡,40位居民代表對社區菜站、養老驛站的兩家服務商進行民主測評,認真寫下意見和期望。

德勝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林強說,2017年,為解決買菜難等居民反映的生活問題,街道以“民生工程民意立項”形式,由老百姓直接決策評選社區服務商,並定期對企業表現進行評價,以決定這些服務商的去留。

測評結果顯示,兩家服務商獲得了居民普遍認可。家住附近的周惠青老人說,以前買菜,到超市要走二三十分鐘,如今家門口的小小菜站解決了問題,價格便宜,菜品不錯,居民都願意到這裡購物。

西城區社工委書記、社會辦主任李薇說,“民生工程民意立項”已經在西城全面推廣,西長安街靈境胡同老樓加掛電梯、大柵欄前門西河沿街亂停車等問題都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解決。目前西城“民生工程民意立項”工作共完成132個民生專案,涉及住房條件改善、公共設施、社區管理、社會服務等領域。

“為人民服務,是紅牆意識的直接體現。”西城區區長王少峰說,為百姓辦實事,更要聽取他們的有效建議,既提高問題解決的精准度,也增強居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

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甯認為:“西城區紅牆意識的塑造和運行實踐,為現代社會條件下在國際化大都會實現有效基層治理,提供了一個範例。”

巍巍的紅牆,飄揚的紅旗,“西城大媽”的紅帽、紅衣、紅袖標……無數紅色,匯成最濃中國紅。

紅色基因,引領民族復興;紅色精神,激發人民奮鬥。

紅色,見證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程,也必將見證中華民族走向強起來的新時代……

原題:最濃是這中國紅——北京市西城區弘揚紅牆意識深化改革發展紀實

記者:梁相斌、李斌、烏夢達、樊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