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善林金融事發給線下理財敲響警鐘?

資料顯示, 善林金融成立於2013年, 註冊於上海自貿區, 註冊資本為12億元, 其創始人周伯雲為法人代表。 善林金融是一家以線下財富管理為主營業務的公司。

善林金融作為母公司, 旗下有多家平臺:善林寶、善林財富和億寶貸(原名幸福錢莊)。

從公開信息顯示, 截至2018年3月31日, 善林財富累計交易總額已達55億元;善林寶累計成交額20.16億, 累計出借人9.2萬人, 貸款餘額約2.27億;億寶貸累計成交額近50億, 貸款餘額8.5億, 累計出借人達5.5萬人。

應該說, 善林金融的總體交易額僅超過了一百億, 與現在行業裡動輒千億的平臺相比, 善林金融的體量還算小。 但善林金融的知名度之廣, 影響力之大, 卻不能讓人低估了其問題的嚴重性。 善林金融之所以影響力大, 一方面, 善林在品牌方面非常願意下大價錢, 當年還冠名了女排;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善林所處的線下理財行業的特殊性。

線下理財, 由於線下網點的存在, 針對的用戶往往是中老年人, 這群人既是最容易被迷惑的, 同時也是最容易激動的人群。 所以線下理財平臺一旦出事, 非常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 並因此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

如果嚴格點講, 善林金融只是一家線下理財公司, 並不算是P2P, 因為它的模式更接近於P2X, 這個X既指的是平臺自身, 也可能是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

所以, 之前監管部門也一再敦促線下理財公司既要把業務儘快轉到線上辦理, 還規定所有理財企業的投資帳號要由銀行進行存管, 並給了充足的緩衝時間週期, 只是善林金融自始自終都在一直做著自己的線下業務。

面對善林金融發生重大變故, 投資者哭訴無門, 有一位年逾七旬的徐老先生表示。 他在善林金融投了7位數的資金, 這才是第二期, 就出事了。 而在第一期的時候, 善林方面兌付還是很準時的。 沒想到這第二期還沒買多久, 就聽說老闆自首, 員工回家等結果, 那我們投資者該怎麼辦呢?只能先去派出所報個案,

再等等看吧。

事實上, 自從善林金融被查封的消息在網路上流傳開來, 像徐老伯這樣的中老年人都陸續來到善林總部討個說法。 而接下來, 他們或許將面臨漫長而痛苦的維權之路。

面對善林金融突然被封禁, 老闆自首, 就連善林金融的員工都覺得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 那麼, 善林金融事件給我們廣大中老年投資者帶來啥啟事呢?或者說, 給我們大家帶來啥深刻教訓呢?

首先, 投資者在投資一家理財公司之前, 必須要多方打聽, 這家理財企業是否受到過監管部門處罰?如果一家理財公司老是想打政策擦邊球, 老是想著幹違法亂紀的事情, 之前不可能沒有任何蛛絲馬跡。 拿善林金融這家公司來說,

它卻是長期官司纏身, 因無法交房及拖欠工程款等原因, 被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僅審理完結申請執行的案件就達高到50多起。

舉幾個例子:2015年7月, 善林金融因違反《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檢查總隊下令整改並處以55萬元罰款。

同年12月16日,善林金融因虛假宣傳再次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處以10萬元罰款。2017年11月20日,善林金融又因發佈虛假廣告等,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20萬元罰款。試想當你知道這樣的企業後你還敢投資理財嗎?

再者,最好不要投資線下理財的企業。主要原因並非是投資者不理性,而是線下理財專案資訊的不透明。雖然投資者可以門店都能看到投資項目的簡介,但事實上,投資者的錢並沒有流入宣傳冊上所描述的那些優質的項目,而是早已挪作了它用。而線上理財產品就不同了,要求平臺的透明度更高,受到社會各界監督更嚴。

再次,要防範線下理財企業設立資金池,避免客戶的資金被挪作它用。不管線上或線下,所有理財產品帳號都要有銀行進行託管,做到專款專用。

而在今年3月底,有一名自稱是善林金融前員工的網友向自媒體爆料稱,善林金融靠“借新債還舊債”的形式維持著。理財企業私自設立小金庫、資金池這等於是`,禍害無窮。

最後,用高息來引誘中老年投資者,而用高返傭來吸引各級銷售人員,而如此高的運營成本是不可持續的。線下理財平臺還要承擔很高的運營成本。如果給投資者開出較高的回報率,還給本企業各級銷售人員較高的返傭率。那麼試問,有什麼樣的資產端能夠長期支撐起這樣的回報率。

善林金融跨台給線下理財平臺敲響喪鐘。雖然線下理財市場規模巨大,但平臺一旦涉足其中,就會面臨各種壓力和誘惑。對於更多的線下理財平臺來說,要儘快開展線上業務,讓自己的平臺更多的受到社會各界的監督。而作為投資者來說,在理財領域要保持高度警惕,並學會一些基本識別平臺良莠的技能,這樣才能獲得相對安全的回報。

同年12月16日,善林金融因虛假宣傳再次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處以10萬元罰款。2017年11月20日,善林金融又因發佈虛假廣告等,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20萬元罰款。試想當你知道這樣的企業後你還敢投資理財嗎?

再者,最好不要投資線下理財的企業。主要原因並非是投資者不理性,而是線下理財專案資訊的不透明。雖然投資者可以門店都能看到投資項目的簡介,但事實上,投資者的錢並沒有流入宣傳冊上所描述的那些優質的項目,而是早已挪作了它用。而線上理財產品就不同了,要求平臺的透明度更高,受到社會各界監督更嚴。

再次,要防範線下理財企業設立資金池,避免客戶的資金被挪作它用。不管線上或線下,所有理財產品帳號都要有銀行進行託管,做到專款專用。

而在今年3月底,有一名自稱是善林金融前員工的網友向自媒體爆料稱,善林金融靠“借新債還舊債”的形式維持著。理財企業私自設立小金庫、資金池這等於是`,禍害無窮。

最後,用高息來引誘中老年投資者,而用高返傭來吸引各級銷售人員,而如此高的運營成本是不可持續的。線下理財平臺還要承擔很高的運營成本。如果給投資者開出較高的回報率,還給本企業各級銷售人員較高的返傭率。那麼試問,有什麼樣的資產端能夠長期支撐起這樣的回報率。

善林金融跨台給線下理財平臺敲響喪鐘。雖然線下理財市場規模巨大,但平臺一旦涉足其中,就會面臨各種壓力和誘惑。對於更多的線下理財平臺來說,要儘快開展線上業務,讓自己的平臺更多的受到社會各界的監督。而作為投資者來說,在理財領域要保持高度警惕,並學會一些基本識別平臺良莠的技能,這樣才能獲得相對安全的回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