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跑馬拉松的姑娘能有多美?這個94年的妹子告訴你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馬拉松春運, 全國有43場賽事, 超26萬人在今天上午一起奔跑:

這麼燃的一天, 你出門跑比賽了嗎?

中國跑馬拉松的人越來越多了。 除了國內數字翻一番, 連世界馬拉松跑者奉為聖地的波士頓馬拉松也正逐漸被中國跑者佔領。

在「如果跑馬拉松需要理由, 8個夠不夠?」的評論區, 不少跑友都聊了聊愛上馬拉松的原因。

孤獨揚帆說:“站在賽道上, 便能感到整座城市都屬於自己。

和老公一起跑步的孟孟說:“跑著跑著感覺氣色, 皮膚都變好了。 ”

豬豬豬參加首馬前以為自己會休克, 結果全程看到許多感動的人和事, 順利在20歲前完賽。

小菜啊是為了減肥開始跑的:“但跑者都知道, 只要我們跑起來, 就是道路上的王~”

茗煒健說:“原來流汗的感覺是這樣的舒適, 原來在跑道上周圍的聲音是那麼清晰, 原來風撫摸著臉頰是這樣的感覺, 原來跑步時一抬頭就是湛藍的天......”

這種征服自己的感覺, 光是想想就覺得美妙。

還有一位粉絲, 在2015年8月12日關注了跑步學院, 那是她開跑的第32天。

當時, 剛滿20歲的她初入跑步坑, 現在, 她已是每年參加5場賽事, 場場PB的小牛人。

去年重慶馬拉松結束, 她在後臺給我們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initiation:“今天我跑了406, 爸爸跑了325, 依舊無傷, 感謝跑步學院的幫助, 學到很多好知識。 ”

6個月後的北馬, 她成功破四, 以3小時54分42秒的成績位列北馬年齡組第23名。 於是有了這篇:「和爸爸一起跑馬拉松PB, 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3個月後, 誰也沒想到她能在廣馬再次PB,

將個人最佳記錄刷新至3小時42分40秒!

今天, 她帶傷去重慶跑了個開州漢豐湖半馬, 1小時48分完賽。

這種不服輸的勁頭, 讓這個94年的姑娘格外美麗。

今天這篇文章, 是她全馬PB342的心路歷程。 跑馬拉松的姑娘能有多美?讓她告訴你。

不止342

跳出舒適區, 帶傷PB的喜與澀

文/王怡

“3小時42分40秒。 ”

大滿貫第二站——廣州馬拉松, 在冬日"豔陽"中結束。 廣場上鋪滿異常燦爛的陽光, 像極了北京馬拉松那天的場景。

這也算是給從北馬開始, 到一路下來幾場PB比賽畫上了一個“橢圓”的小句點。

9月17, 北京馬拉松, 3小時54分42秒。

10月15, 廣安紅色馬拉松, 3小時51分56秒。

12月10, 廣州馬拉松, 3小時42分40秒。

中途還包含著半程馬拉松的PB, 到近前兩周, 10KM跑到了43分鐘50秒。

依舊同行征戰的老爸, 也繼續PB, 從北馬的319跑到了313。

我拖著腿, 腳上的鞋有被踩上的腳印, 看著老爸也略不適的腿, 禁不住笑意氾濫開來。

手中的獎牌, 像紅色的領結, 被度上陽光的黃銅色, 在廣州煙藍色的天空下, 有種異樣的魅力。

與我而言, 在跑步中, 最幸福的事除了享受跑步本身之外, 應該就是,和老爸有簽同中,有馬同跑,有傷同享,有PB共破。

這個PB的到來,等待的時間不長,也不算意料之外,但是,卻是讓我五味雜成,是沉甸甸的“珍貴”。

不斷PB的秘密:跳出舒適區

從北馬回來,到後面的不斷PB後,“打破舒適區”應該是讓我進步的主要原因。從原來雖然每個月基本都是300KM加的跑量,但是速度卻是硬傷。

“總是瞻前顧後”,我為呆在自己的舒適區找了不同的理由和藉口。跑步的勤奮,也不只是次數和量的勤奮。在有了一定踏實量的基礎累積之後,品質就顯得更為重要。跑步和科學從來都不衝突。

在參加過北馬前跑步教練的培訓後,對於科學跑步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乾脆就用自己來做實驗吧”,我的心裡冒出了這樣的想法。

習慣了晨跑,即便是在小重慶濕冷的冬季,我也是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6點鐘才開跑。我所在的社區下面就是體育中心,但是除去一週一兩次的速度練習我會在體育場裡跑,其餘的時間我都是跑場館外面的水泥馬路:一圈800米,中途還有上坡,順逆時交替。放鬆跑或者用以過渡疲憊期的時候,我會去社區外面的公路進行坡跑練習,一個下坡1KM,一個回程的上坡1KM,一般3~4組左右。

我常腹誹“北靠暖氣,南靠抖”,每日的清晨,有時是小雨,大多數時間都是大霧,還真是靠著抖著抖著就出了門。

從原來不敢想像的下五分鐘的配速,到可以輕鬆駕馭。

一周的練習裡,安排有輕鬆跑和節奏,間歇,還有LSD。我尤其喜歡偶爾的變速練習,平均每兩公里就往上快5秒,體驗到完全跑熱,全身打開的輕鬆感。

曾幾何時,我最恐懼害怕的速度練習和坡路,現在卻成為我可以直面,甚至喜歡起來的跑步訓練方式和路途之一。

跳出固有的舒適區,才能更好的擴展並加固出一個慢慢強大的自己,以應變,以進步。

賽前的前一個月,我完成了品質較高的306KM,有一周跑量達到103KM,有一個輕鬆145的小半馬,還有重跑南濱路的34KM的LSD。

賽前一周的10KM,我跑出了43分50秒,除去前兩公里519的慢跑熱身,後面平均都在414的配速,有一公里破了4。

賽前的"墨菲定律":暴食症和受傷

一提及跑步、自律,很難和“暴食症”聯繫起來。

而我也未曾想到,我會因為一些壓力原因,有了間歇性的“暴食症”。賽前一兩周,硬是增重不少。好在在有了自我的調整後,開始好轉起來。

這邊剛堰息,那邊又因為鞋子的原因,賽前幾天,腳背扭傷,肌肉發炎。

類似於每次正式的比賽前,總是會有或大或小的意外,我稱之為跑馬比賽前的受傷“墨菲定律”。

雖然努力的訓練,但這次的廣州馬拉松,也許會因傷退賽,或是跑崩,或是勉強完賽,或是"迴光返照"忘記疼痛,小PB一次,雖然幾率太小。

而那個破340的小目標,也噗通一聲,深深沉進了我的心底。

"美人魚"的腳:泡沫過後的陽光

只有在早晨,廣州才有了冬日的氣息。酒店外淩晨五點的天空,有著濛濛的霧感。

我和老爸的酒店就在起點處,早起排空洗漱完畢,我們悠閒的出發了。

經歷前一天飛機晚點、領取參賽物資的奔波以及身份證虛驚,這個比賽日的早晨顯得格外溫和。和老爸分去兩區後,“又是一個人啊。”

這樣的狀態,倒是享受。周圍好聽的廣東話,有韻味的廣東腔,讓我開始有了新鮮的期待感。雖然腳背的肌肉還是有不適。

“實在狀態不好,就和六盤水馬拉松那樣,跑個半程棄賽。”

“7:34:40”,我跨過了計時毯。

才跑出幾百米的樣子,短褲後面的小包拉鍊就出了問題,我只得停下來求助一位跑友。好在順利解決,繼續啟程。

陰陰涼涼的氣溫,實在舒爽,而且前程的路也是平順和下坡,所以,我跑得非常輕鬆。

3KM 很快就到了。不過,我的腳背已經開始起了稍稍的反應。

“難道這樣就要開始歇菜了?”

“深呼吸,轉移注意力,反正不求完賽就好,享受賽道……”

明明平日跑步的時候,大腦總是一片空白居多的我,在此刻,整個顱腔熱鬧得像在開討論會。

好在一番調整後,腳背的不適漸漸偃息。大概在7、8KM的時候,我追上了400的兔子。

因為天氣陰涼,所以我將補水的時間設定在了12KM之後,而且因為褲子後包拉鍊出問題的原因,我無法拿出鹽丸,不過對自己身體情況的瞭解,我知道沒有鹽丸,應該影響不大。

但必須做好補水。

12KM之後,逢水站就補,我一般會喝一口再吐出部分,少量多次,以免出現前幾次比賽,但凡補水必岔氣的“悲劇”。

15KM後,我出現了跑步的一個小高潮期,因為那段路和之前參加成都馬拉松半程的那段路特別相似,所以有了小幅度的加速,臉上的笑容也是掛不住的開了花。

“這才是享受比賽應該有的感覺哩。”

跑開之後,身體飽藏滿了力量,我一路向前,當然還抽心出來關注著攝影師的鏡頭(最後導致基本都跑外線的我,多跑了好一段路……),和身邊的叔叔們偶爾幾句寒暄。

“小妹妹,速度不錯,繼續加油!”

聽著旁邊叔叔的手機響起“5分05”配速報時的聲音,心中意外的沒有驚喜,反倒是一陣平靜。對於腳背的擔心,讓我只得祈禱,“遲一些”發作。

二十多公里後,“杠上”了一位中國老兵叔叔,身披國旗的老大叔,精神振奮,“我們一起跑向終點吧!”

“好!”

剩下的近半程的距離,不是我在他前面,就是他在我後面。

廣州的陰天鎖眉,終於舒展開來。跑過各種天氣的我,已經不再害怕天氣的因素。再熱也沒有七八月份那麼熱。

突然有那麼一刹那,在看到賽程後半段的時候,依舊還有那麼多人的加油,心裡突然莫名的暖呼呼。

這麼多人、這麼多本是不認識不熟悉的人,卻因為同樣的"奔跑",都充滿了莫名的親切。

而我也不再像原來跑馬那樣“死板”和呆傻——不和人說話、不找鏡頭、不利用各種補給資源。

我好似能有把控感了,這是我從開始跑馬後,一路比賽下來的最大收穫——在兼顧自己平穩發揮的同時,將自己最好的狀態展現出來的時候,也可以同時兼顧“享受”的一種狀態。

和平日裡的訓練一樣。

即最初的恐懼速度訓練(原來規定自己,一周必須一次間歇,曾經恐懼間歇訓練到晚上做夢都在跑間歇……)、比賽遇坡到可以期待間歇訓練,到把短板上坡變成長項。

跑馬的意義於我來說就是這樣,你能一點點的去努力,去發現自己,去突破自己。雖然路途難免有坡有坎,有受傷的遺憾、有PB的喜悅,但是,你總在蛻變。而這些蛻變過程中的回憶都將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珍藏。

而這次的廣馬,註定要以帶傷給我烙下獨特的印記:

三十公里之後,腳背的傷終於如火山爆發般,疼痛襲來。

還有十二公里,我稍稍做了降速,一路上自我催眠,自我分散注意力。

從未如此的去觀察過周圍的人,不論是跑者還是周圍觀眾加油歡呼的可愛的臉頰。因為我只能通過觀察他們來分散我的疼痛感。

“靚女,加油!”

“小姐姐,加油!”

……

一聲聲呐喊和鼓勁兒,讓我仿佛打了雞血一般,又有了力量。

好在最後幾公里,遇見一兩位同行大哥一路隨行:“要到終點了,加油。”

“腳背要爭氣啊。”我暗地裡打氣道。

內心一陣“終點怎麼還不到”的掙扎,終於遠遠的,我看見了終點的拱門。

我深吸一口氣,“3小時42分40秒”。

我和同行的大哥一起跨過終點計時晶片。

成功的PB,遺憾卻滿足的PB。

比賽完,應一些朋友相邀合照完,看見了老爸也有點不太對勁趔著腳的身影和止不住的笑。

肯定PB了。

—“342。”

—“313。”

—“可惜我這次腳傷了,否則340絕對沒問題。”

—“我也是……”

最後,我倆相視一笑。

——“欸,我去吃速食麵。”老爸指了指前方的領隊。

——“我也去。”

少有的比賽下來,饑腸轆轆的感覺可以吞下一頭牛。

我跛著腳背,跟上老爸的步伐。

廣州冬日的天,真藍,像極了北馬的秋日藍。

因為喜愛,所以堅持

回想這一年以來,自己的進步也算合格了。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發現自己更喜愛跑步了。因為這份喜愛,所以才能堅持,因為堅持,你才想要自己變得更好,因為想要變得更好,你才需要更多對於跑步體能方面知識的瞭解,只有多了更多瞭解,你才會更加熱愛並心懷敬畏。

而跑馬路途中所遇見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人,都讓你充滿期待和驚喜。

因為每個人認真的樣子真的很迷人。

你的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會發光。

突然想起大魚海棠裡的那段:

湫:你總是在跑,每次看到你跑,我就感覺很好。

椿:為什麼感覺很好?

湫:不知道,就覺得......充滿希望。

後臺回復“今日日簽”,獲得今日跑步日簽

# 來,今天來評論區聊聊 #

「跑馬拉松經歷中,最讓你難忘的是什麼?」

小編我將從評論區抽1位同學

送上跑步學院定制鞋包1個

以後去外地跑馬

再也不用擔心心愛的跑鞋沒地兒擱!

·

約吧!教練

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跑步教練!

來跑步學院馬拉松PB訓練營

接受科學化訓練!

▼ 戳閱讀原文,即刻報名!

應該就是,和老爸有簽同中,有馬同跑,有傷同享,有PB共破。

這個PB的到來,等待的時間不長,也不算意料之外,但是,卻是讓我五味雜成,是沉甸甸的“珍貴”。

不斷PB的秘密:跳出舒適區

從北馬回來,到後面的不斷PB後,“打破舒適區”應該是讓我進步的主要原因。從原來雖然每個月基本都是300KM加的跑量,但是速度卻是硬傷。

“總是瞻前顧後”,我為呆在自己的舒適區找了不同的理由和藉口。跑步的勤奮,也不只是次數和量的勤奮。在有了一定踏實量的基礎累積之後,品質就顯得更為重要。跑步和科學從來都不衝突。

在參加過北馬前跑步教練的培訓後,對於科學跑步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乾脆就用自己來做實驗吧”,我的心裡冒出了這樣的想法。

習慣了晨跑,即便是在小重慶濕冷的冬季,我也是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6點鐘才開跑。我所在的社區下面就是體育中心,但是除去一週一兩次的速度練習我會在體育場裡跑,其餘的時間我都是跑場館外面的水泥馬路:一圈800米,中途還有上坡,順逆時交替。放鬆跑或者用以過渡疲憊期的時候,我會去社區外面的公路進行坡跑練習,一個下坡1KM,一個回程的上坡1KM,一般3~4組左右。

我常腹誹“北靠暖氣,南靠抖”,每日的清晨,有時是小雨,大多數時間都是大霧,還真是靠著抖著抖著就出了門。

從原來不敢想像的下五分鐘的配速,到可以輕鬆駕馭。

一周的練習裡,安排有輕鬆跑和節奏,間歇,還有LSD。我尤其喜歡偶爾的變速練習,平均每兩公里就往上快5秒,體驗到完全跑熱,全身打開的輕鬆感。

曾幾何時,我最恐懼害怕的速度練習和坡路,現在卻成為我可以直面,甚至喜歡起來的跑步訓練方式和路途之一。

跳出固有的舒適區,才能更好的擴展並加固出一個慢慢強大的自己,以應變,以進步。

賽前的前一個月,我完成了品質較高的306KM,有一周跑量達到103KM,有一個輕鬆145的小半馬,還有重跑南濱路的34KM的LSD。

賽前一周的10KM,我跑出了43分50秒,除去前兩公里519的慢跑熱身,後面平均都在414的配速,有一公里破了4。

賽前的"墨菲定律":暴食症和受傷

一提及跑步、自律,很難和“暴食症”聯繫起來。

而我也未曾想到,我會因為一些壓力原因,有了間歇性的“暴食症”。賽前一兩周,硬是增重不少。好在在有了自我的調整後,開始好轉起來。

這邊剛堰息,那邊又因為鞋子的原因,賽前幾天,腳背扭傷,肌肉發炎。

類似於每次正式的比賽前,總是會有或大或小的意外,我稱之為跑馬比賽前的受傷“墨菲定律”。

雖然努力的訓練,但這次的廣州馬拉松,也許會因傷退賽,或是跑崩,或是勉強完賽,或是"迴光返照"忘記疼痛,小PB一次,雖然幾率太小。

而那個破340的小目標,也噗通一聲,深深沉進了我的心底。

"美人魚"的腳:泡沫過後的陽光

只有在早晨,廣州才有了冬日的氣息。酒店外淩晨五點的天空,有著濛濛的霧感。

我和老爸的酒店就在起點處,早起排空洗漱完畢,我們悠閒的出發了。

經歷前一天飛機晚點、領取參賽物資的奔波以及身份證虛驚,這個比賽日的早晨顯得格外溫和。和老爸分去兩區後,“又是一個人啊。”

這樣的狀態,倒是享受。周圍好聽的廣東話,有韻味的廣東腔,讓我開始有了新鮮的期待感。雖然腳背的肌肉還是有不適。

“實在狀態不好,就和六盤水馬拉松那樣,跑個半程棄賽。”

“7:34:40”,我跨過了計時毯。

才跑出幾百米的樣子,短褲後面的小包拉鍊就出了問題,我只得停下來求助一位跑友。好在順利解決,繼續啟程。

陰陰涼涼的氣溫,實在舒爽,而且前程的路也是平順和下坡,所以,我跑得非常輕鬆。

3KM 很快就到了。不過,我的腳背已經開始起了稍稍的反應。

“難道這樣就要開始歇菜了?”

“深呼吸,轉移注意力,反正不求完賽就好,享受賽道……”

明明平日跑步的時候,大腦總是一片空白居多的我,在此刻,整個顱腔熱鬧得像在開討論會。

好在一番調整後,腳背的不適漸漸偃息。大概在7、8KM的時候,我追上了400的兔子。

因為天氣陰涼,所以我將補水的時間設定在了12KM之後,而且因為褲子後包拉鍊出問題的原因,我無法拿出鹽丸,不過對自己身體情況的瞭解,我知道沒有鹽丸,應該影響不大。

但必須做好補水。

12KM之後,逢水站就補,我一般會喝一口再吐出部分,少量多次,以免出現前幾次比賽,但凡補水必岔氣的“悲劇”。

15KM後,我出現了跑步的一個小高潮期,因為那段路和之前參加成都馬拉松半程的那段路特別相似,所以有了小幅度的加速,臉上的笑容也是掛不住的開了花。

“這才是享受比賽應該有的感覺哩。”

跑開之後,身體飽藏滿了力量,我一路向前,當然還抽心出來關注著攝影師的鏡頭(最後導致基本都跑外線的我,多跑了好一段路……),和身邊的叔叔們偶爾幾句寒暄。

“小妹妹,速度不錯,繼續加油!”

聽著旁邊叔叔的手機響起“5分05”配速報時的聲音,心中意外的沒有驚喜,反倒是一陣平靜。對於腳背的擔心,讓我只得祈禱,“遲一些”發作。

二十多公里後,“杠上”了一位中國老兵叔叔,身披國旗的老大叔,精神振奮,“我們一起跑向終點吧!”

“好!”

剩下的近半程的距離,不是我在他前面,就是他在我後面。

廣州的陰天鎖眉,終於舒展開來。跑過各種天氣的我,已經不再害怕天氣的因素。再熱也沒有七八月份那麼熱。

突然有那麼一刹那,在看到賽程後半段的時候,依舊還有那麼多人的加油,心裡突然莫名的暖呼呼。

這麼多人、這麼多本是不認識不熟悉的人,卻因為同樣的"奔跑",都充滿了莫名的親切。

而我也不再像原來跑馬那樣“死板”和呆傻——不和人說話、不找鏡頭、不利用各種補給資源。

我好似能有把控感了,這是我從開始跑馬後,一路比賽下來的最大收穫——在兼顧自己平穩發揮的同時,將自己最好的狀態展現出來的時候,也可以同時兼顧“享受”的一種狀態。

和平日裡的訓練一樣。

即最初的恐懼速度訓練(原來規定自己,一周必須一次間歇,曾經恐懼間歇訓練到晚上做夢都在跑間歇……)、比賽遇坡到可以期待間歇訓練,到把短板上坡變成長項。

跑馬的意義於我來說就是這樣,你能一點點的去努力,去發現自己,去突破自己。雖然路途難免有坡有坎,有受傷的遺憾、有PB的喜悅,但是,你總在蛻變。而這些蛻變過程中的回憶都將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珍藏。

而這次的廣馬,註定要以帶傷給我烙下獨特的印記:

三十公里之後,腳背的傷終於如火山爆發般,疼痛襲來。

還有十二公里,我稍稍做了降速,一路上自我催眠,自我分散注意力。

從未如此的去觀察過周圍的人,不論是跑者還是周圍觀眾加油歡呼的可愛的臉頰。因為我只能通過觀察他們來分散我的疼痛感。

“靚女,加油!”

“小姐姐,加油!”

……

一聲聲呐喊和鼓勁兒,讓我仿佛打了雞血一般,又有了力量。

好在最後幾公里,遇見一兩位同行大哥一路隨行:“要到終點了,加油。”

“腳背要爭氣啊。”我暗地裡打氣道。

內心一陣“終點怎麼還不到”的掙扎,終於遠遠的,我看見了終點的拱門。

我深吸一口氣,“3小時42分40秒”。

我和同行的大哥一起跨過終點計時晶片。

成功的PB,遺憾卻滿足的PB。

比賽完,應一些朋友相邀合照完,看見了老爸也有點不太對勁趔著腳的身影和止不住的笑。

肯定PB了。

—“342。”

—“313。”

—“可惜我這次腳傷了,否則340絕對沒問題。”

—“我也是……”

最後,我倆相視一笑。

——“欸,我去吃速食麵。”老爸指了指前方的領隊。

——“我也去。”

少有的比賽下來,饑腸轆轆的感覺可以吞下一頭牛。

我跛著腳背,跟上老爸的步伐。

廣州冬日的天,真藍,像極了北馬的秋日藍。

因為喜愛,所以堅持

回想這一年以來,自己的進步也算合格了。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發現自己更喜愛跑步了。因為這份喜愛,所以才能堅持,因為堅持,你才想要自己變得更好,因為想要變得更好,你才需要更多對於跑步體能方面知識的瞭解,只有多了更多瞭解,你才會更加熱愛並心懷敬畏。

而跑馬路途中所遇見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人,都讓你充滿期待和驚喜。

因為每個人認真的樣子真的很迷人。

你的所有的努力,最終都會發光。

突然想起大魚海棠裡的那段:

湫:你總是在跑,每次看到你跑,我就感覺很好。

椿:為什麼感覺很好?

湫:不知道,就覺得......充滿希望。

後臺回復“今日日簽”,獲得今日跑步日簽

# 來,今天來評論區聊聊 #

「跑馬拉松經歷中,最讓你難忘的是什麼?」

小編我將從評論區抽1位同學

送上跑步學院定制鞋包1個

以後去外地跑馬

再也不用擔心心愛的跑鞋沒地兒擱!

·

約吧!教練

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跑步教練!

來跑步學院馬拉松PB訓練營

接受科學化訓練!

▼ 戳閱讀原文,即刻報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