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復辟稱帝年號改了三次,為何最後確定洪憲,原來是這麼回事

在中國歷史上, 每逢改朝換代, 都會有一次天下大亂, 俗稱, 天下大亂, 方可達天下大治, 所以, 人家說, 亂世出梟雄, 治世多能臣, 翻開煌煌五千年的中國史冊, 有三大階段是最亂, 一是春秋戰國, 二是三國兩晉南北朝, 最後一個就是民國時期。

這三大時期, 都是因為一個統治數百年後的朝代滅亡, 繼而政權割據, 群雄並起, 軍閥混戰不休, 可謂紛紛擾擾數百年, 你方唱罷我登場, 同時, 這些時期, 充滿著暴力、血腥、權謀, 各類歷史牛人輩出, 宛若天空中群星璀璨。

而在人稱的三大亂世, 只有民國距離現在最近, 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光景, 在歷史的長河中, 只是一瞬間而已。 拿晚清名臣張之洞的話說, 經歷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被迫打開了閉關鎖國已久的大門, 吹進來了世界的新鮮空氣, 同時不少人也揚帆去國, 投異鄉, 走異地, 去尋找別樣的人們。

所以, 在晚清之後的民國年間, 學貫中西的奇才為數不少, 可謂不足為奇。 他們既有深厚之國學底蘊, 又見識了西方的科學與民主之雄風。 一時風雲際會, 這些牛人們的決戰不僅在沙場, 而且還在官場, 在文場。 於是出現了許多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的民國人物, 出現了許多波詭雲譎、撲朔迷離的民國事件, 使得民國史比以往的任何朝代的歷史都更有看點, 更有魅力, 吸引著無數讀者的眼球。

今天, 我們說說民國第一梟雄袁世凱稱復辟稱帝的故事。

當年, 袁世凱手握重兵, 自認為中國已經是沒有哪個勢力, 哪個團隊可以與他比肩了, 因此, 便想起了五百年前的朱元璋一樣, 已經基本上蕩平世界的一切牛鬼蛇神, 萌生了建立袁家天下, 決定恢復皇帝制, 自己要建立新朝了。

袁世凱稱帝之念雖早, 但緊鑼密鼓地籌備帝制則在民國四年。 在袁的授意下, 楊度、孫毓筠拉攏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嚴複於8月14日發起成立“籌安會”, 鼓吹帝制, 進行“擁戴”袁為皇帝的活動。 一時之間, 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請願團”, 連乞丐頭子和妓院老闆都組織請願團, 請求他出來做皇帝。 他裝模作樣推辭不過, 那就勉為其難當這皇上吧。

復辟稱帝,第一件事是名號,孔子曰:名則正言則順。自打漢武帝開始帝王以年號紀年,因此,這個皇帝的年號是很重要,他就下令文武群臣,商議新朝年號問題,因為建議年號是一件大功,可以與開國元勳相提並論。所以人人都想得的,一時間,提年號的建議如雪片般地飛向這個新朝皇帝的案頭。

第一次商議的年號名叫“昭武”,“昭”是什麼意思?古代天子有七廟,太祖之廟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居於左,謂之昭,三世、五世、七世居於右,謂之穆。指望世世代代想傳。“武”是朱元璋的年號“洪武”的簡稱。“昭武”就是朱元璋的繼承人的意思,既是開國皇帝,又是驅逐韃虜。

這一解釋自然袁世凱十分高興,一拍桌子,那就它吧,於是眾皆稱妙,財政部也就向美國鈔票公司去訂印“昭武鈔票”了。

誰知這事一定下沒有幾天,就有人上書袁世凱,——這個年號,堅決不能用啊!袁世凱問:為什麼?對方答道:——當年吳三桂反叛稱帝時,用的年號就是昭武,十分不吉利啊!袁聞之,趕緊想著要換一個了。那印的1億有“昭武”字樣的開國紀念鈔票也全作廢了。

第二次籌安辦的人又想出了叫“明憲”這個年號,意思是“明立憲法”,袁世凱對“明憲”二字不太滿意,這有點反清複明的意思。

後來,有人洋洋灑灑寫了個建議,用“洪憲”好,其理由是:1、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自洪武卅一年(1398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為514年,縱觀天下,這“王者”當然非袁莫屬。2、驅逐元順帝的是洪武帝,推翻清帝半壁江山的是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武昌起義中,黎元洪趁時而起,三人都有一個洪字,可見洪家大吉。3、憲者法也,洪憲者,效法洪武也,也可解作洪武加立憲,恭維袁氏是君主立憲時代的洪武帝。

袁世凱大喜,好,就它了,遂改“明憲”為“洪憲”。當時北京童謠有“家家門上掛紅線”之說,“紅線”是洪憲的諧音,又有喜慶之意。

當然,洪憲兩字雖然不錯,但挽救不了失敗的命運,後人就此作詩道:“猶憶兒童拍手歌,家家紅線意如何?幻成年號真奇絕,半繼前清半共和”。他說,把洪字拆開,三點水是“清”的一半,“共”是“共和”的一半,洪憲皇帝的一半是前清的內閣總理大臣,一半是民國的總統,不倫不類,幻境而已。最後不得不取消,在全國人民的唾駡聲中一命嗚呼。

復辟稱帝,第一件事是名號,孔子曰:名則正言則順。自打漢武帝開始帝王以年號紀年,因此,這個皇帝的年號是很重要,他就下令文武群臣,商議新朝年號問題,因為建議年號是一件大功,可以與開國元勳相提並論。所以人人都想得的,一時間,提年號的建議如雪片般地飛向這個新朝皇帝的案頭。

第一次商議的年號名叫“昭武”,“昭”是什麼意思?古代天子有七廟,太祖之廟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居於左,謂之昭,三世、五世、七世居於右,謂之穆。指望世世代代想傳。“武”是朱元璋的年號“洪武”的簡稱。“昭武”就是朱元璋的繼承人的意思,既是開國皇帝,又是驅逐韃虜。

這一解釋自然袁世凱十分高興,一拍桌子,那就它吧,於是眾皆稱妙,財政部也就向美國鈔票公司去訂印“昭武鈔票”了。

誰知這事一定下沒有幾天,就有人上書袁世凱,——這個年號,堅決不能用啊!袁世凱問:為什麼?對方答道:——當年吳三桂反叛稱帝時,用的年號就是昭武,十分不吉利啊!袁聞之,趕緊想著要換一個了。那印的1億有“昭武”字樣的開國紀念鈔票也全作廢了。

第二次籌安辦的人又想出了叫“明憲”這個年號,意思是“明立憲法”,袁世凱對“明憲”二字不太滿意,這有點反清複明的意思。

後來,有人洋洋灑灑寫了個建議,用“洪憲”好,其理由是:1、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自洪武卅一年(1398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為514年,縱觀天下,這“王者”當然非袁莫屬。2、驅逐元順帝的是洪武帝,推翻清帝半壁江山的是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武昌起義中,黎元洪趁時而起,三人都有一個洪字,可見洪家大吉。3、憲者法也,洪憲者,效法洪武也,也可解作洪武加立憲,恭維袁氏是君主立憲時代的洪武帝。

袁世凱大喜,好,就它了,遂改“明憲”為“洪憲”。當時北京童謠有“家家門上掛紅線”之說,“紅線”是洪憲的諧音,又有喜慶之意。

當然,洪憲兩字雖然不錯,但挽救不了失敗的命運,後人就此作詩道:“猶憶兒童拍手歌,家家紅線意如何?幻成年號真奇絕,半繼前清半共和”。他說,把洪字拆開,三點水是“清”的一半,“共”是“共和”的一半,洪憲皇帝的一半是前清的內閣總理大臣,一半是民國的總統,不倫不類,幻境而已。最後不得不取消,在全國人民的唾駡聲中一命嗚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