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始建于唐代大歷年間,距今1200年,香火從未斷過

琅琊寺位於安徽省滁州, 是我國東南名刹, 建于唐代大歷年間, 唐代宗賜名“寶應寺”, 宋代易名“開化禪寺”。 後因山名相沿, 習稱“琅琊寺”。 琅琊寺掩映在綠樹濃蔭之中, 潺潺泉水繞寺而過, 亭樓閣錯落有, 正如宋人詩雲:“踏石披雲一徑通, 翠微環合見禪宮。 峰巒密鬱泉聲上, 樓殿參差樹色中。 ”

佛教以蓮花為尊, 走在這36朵蓮花上, 寓意步步生蓮。 走完這些蓮花, 也就到了我們要去的琅琊寺的大門前了。

乘坐景區內的觀光車, 大約10分鐘便可抵達這山上的琅琊古寺。 中原文化一直離不開佛教的傳播, 雖然在我們國家古代從來沒有佛教教全代替政權, 但是自古以來, 佛教依然被每個朝代重視。

在南朝的時候曾有這樣一句說“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不過琅琊寺建造的時間已經是在南朝後的大唐了。

只不過在建築風格上, 還是保留了一些南朝的特點。

琅琊寺的香火很旺, 從進入琅琊寺的大門後, 需要爬108級臺階方可到寺廟的主題建築前。 佛說眾生皆苦, 人世間有108種苦難, 所以臺階設為108級, 意為把這108苦都踩在腳下, 這樣人生就可去苦得樂了。

進入寺廟的主體建築前, 就可以看見這大大的香爐, 在香爐前有一株正在盛放的晚櫻。 四月初下過一場雨後的天氣異常的好, 晚櫻盛開時, 花葉同期, 在陽光下, 在風裡靜靜浮動。

我喜歡極了這古樸場景裡的這株晚櫻, 拍照拍到停不下來。

這株晚櫻的前後都是古建築,琅琊寺後的大樹也都煥發了新綠。

雖然晚櫻和早櫻比起來,沒有那麼的柔美,顏色上也比早櫻深一些,是比較粉絲系的,但是在這個場景裡,還是很有魅力的。

在藍天的映照下,這一團團一簇簇的模樣。

情不自禁下就拍了很多。雖然櫻花現在屬於日本的國花,世界上著名的賞櫻勝地也是在日本,但實際上,櫻花的品種源于我國唐代,日本派遣唐使入唐時才傳去的日本。後來歷經千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櫻花種植少了不少,相反的日本倒是越來越多,以至於現在櫻花季總想著要去日本看浪漫的櫻花雨。

走進這個圓拱形的門就是琅琊寺的第一個店。

這裡正面供奉著未來佛,背面是送子觀音,四周以四大天王坐鎮。在古詩,有很多信女信子,他們為了一些願望會來到寺廟祈福。

但是祈福一般都要大早上,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便沒有拜佛求願了。

琅琊山裡的古樹很多,琅琊寺裡自然也有不少。

古樹參天,在它的下方用相機並不能記錄完全,不過這卻像我詮釋了綠樹成蔭的含義。

琅琊寺也是比較傳統的寺廟建造類型,拾級而上,一定會有一座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著佛祖釋伽牟尼佛。大熊寶殿的背後是藏經閣,這裡供奉著的是緬甸視為友好的108座玉佛。這裡展示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不對外展示。

在大雄寶殿的左側,石壁上刻滿了“南無阿彌陀佛”。

樹影斑駁裡的天王殿。

後山的一座廢棄的鐵門,鐵門後雜草樹木叢生,鐵門已經斑駁了顏色,成了焦糖鐵銹色。門上爬滿了爬牆虎,鏽紅配上翠綠,生機勃勃。

在琅琊寺裡,還有一座無梁殿,這是屬於道家的文化。

無梁殿原名玉皇閣,為道教場所,明代重建,是琅琊寺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由於整個殿宇全用磚石砌成,無一根木梁,沒有飛簷、也無斗拱,裡面是類似西方教堂的拱形門,故俗呼為“無梁殿”,堪稱一絕。

雖然是明代重建,但依然是整個琅琊山景區裡最古老的建築。

雖然佛教是外來的政教,道教是我們本土的,但是和很多西方國家不一樣的是,我們2個教並沒有互相排斥,而是在某種成都上可以相互融合,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吳承恩在明代創作的“西遊記”。

景區內的指示牌,非常清楚的指引著方向。

從這裡過,順著樓梯一直向上,便能到達整個琅琊山的最高點,南天門。

好像我們國家總喜歡稱呼制高點為南天門。琅琊山不高,總共300余米,走上去也不會很累。目前琅琊山上琅琊閣正在修建中,以後在山頂又有一處參觀的好去處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電視劇《琅琊榜》中提到的琅琊閣並不是在這裡取得景。

從琅琊寺下來,途徑了深秀湖,看了山自然也要看看水。山水之樂,自然就在這春日踏青裡了。

水面上的回廊連接著亭子,江南的氣質都在這一山一水一亭之間了。

逛完這裡,整個琅琊山景區也算流覽完了,在滁州的城市裡,竟然還有這麼一處世外桃源,生活在滁州的人民真真是幸福啊。

這株晚櫻的前後都是古建築,琅琊寺後的大樹也都煥發了新綠。

雖然晚櫻和早櫻比起來,沒有那麼的柔美,顏色上也比早櫻深一些,是比較粉絲系的,但是在這個場景裡,還是很有魅力的。

在藍天的映照下,這一團團一簇簇的模樣。

情不自禁下就拍了很多。雖然櫻花現在屬於日本的國花,世界上著名的賞櫻勝地也是在日本,但實際上,櫻花的品種源于我國唐代,日本派遣唐使入唐時才傳去的日本。後來歷經千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櫻花種植少了不少,相反的日本倒是越來越多,以至於現在櫻花季總想著要去日本看浪漫的櫻花雨。

走進這個圓拱形的門就是琅琊寺的第一個店。

這裡正面供奉著未來佛,背面是送子觀音,四周以四大天王坐鎮。在古詩,有很多信女信子,他們為了一些願望會來到寺廟祈福。

但是祈福一般都要大早上,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便沒有拜佛求願了。

琅琊山裡的古樹很多,琅琊寺裡自然也有不少。

古樹參天,在它的下方用相機並不能記錄完全,不過這卻像我詮釋了綠樹成蔭的含義。

琅琊寺也是比較傳統的寺廟建造類型,拾級而上,一定會有一座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著佛祖釋伽牟尼佛。大熊寶殿的背後是藏經閣,這裡供奉著的是緬甸視為友好的108座玉佛。這裡展示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不對外展示。

在大雄寶殿的左側,石壁上刻滿了“南無阿彌陀佛”。

樹影斑駁裡的天王殿。

後山的一座廢棄的鐵門,鐵門後雜草樹木叢生,鐵門已經斑駁了顏色,成了焦糖鐵銹色。門上爬滿了爬牆虎,鏽紅配上翠綠,生機勃勃。

在琅琊寺裡,還有一座無梁殿,這是屬於道家的文化。

無梁殿原名玉皇閣,為道教場所,明代重建,是琅琊寺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由於整個殿宇全用磚石砌成,無一根木梁,沒有飛簷、也無斗拱,裡面是類似西方教堂的拱形門,故俗呼為“無梁殿”,堪稱一絕。

雖然是明代重建,但依然是整個琅琊山景區裡最古老的建築。

雖然佛教是外來的政教,道教是我們本土的,但是和很多西方國家不一樣的是,我們2個教並沒有互相排斥,而是在某種成都上可以相互融合,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吳承恩在明代創作的“西遊記”。

景區內的指示牌,非常清楚的指引著方向。

從這裡過,順著樓梯一直向上,便能到達整個琅琊山的最高點,南天門。

好像我們國家總喜歡稱呼制高點為南天門。琅琊山不高,總共300余米,走上去也不會很累。目前琅琊山上琅琊閣正在修建中,以後在山頂又有一處參觀的好去處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電視劇《琅琊榜》中提到的琅琊閣並不是在這裡取得景。

從琅琊寺下來,途徑了深秀湖,看了山自然也要看看水。山水之樂,自然就在這春日踏青裡了。

水面上的回廊連接著亭子,江南的氣質都在這一山一水一亭之間了。

逛完這裡,整個琅琊山景區也算流覽完了,在滁州的城市裡,竟然還有這麼一處世外桃源,生活在滁州的人民真真是幸福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