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明朝的國號很少人能看懂,背後跟一個西域魔教脫不了干係

歷史上的國號派系

中國封建歷史上, 每個王朝的建立初始, 國號的確立都是一件大事。 總的來說, 歷史上的國號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地名”, 比如秦朝, 漢朝。 一類是“封爵”, 比如隋朝和唐朝。 王莽篡漢, 建立新朝, 這個新朝的“新”字, 便是取自他受漢朝皇帝的封爵——新安侯。 金太祖因為故國有“金水源”, 便用“地名”做了國號。

元朝建立, 蒙古人初入中原, 不習慣華夏禮制, 只是自稱“蒙古”, 直到忽必烈(1271年), 有個叫劉秉忠的漢臣上書, 認為建國五十多年, 沒有國號, 實在不像話, 這時候忽必烈才臨時從《易經》裡面“大哉乾元”四個字,

取了個“元”字做國號, 也開創了另一種國號的派系——“文義”, 或者說“漂亮話”。

大小明王和朱元璋

朱元璋推翻舊元, 建立明朝, 將國號定為“大明”, 關於這個國號, 可以說是最讓人搞不懂的一個國號, 因為它不是地名, 也不是封號, 文義也是牽強附會, 匪夷所思的是,

明初所有的官方記錄, 對國號“大明”沒有做任何詮釋, 只有在《明實錄》中, 記載朱元璋的即位詔書, 有一句“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 就這樣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堂堂一個王朝的國號, 竟然沒有任何官方釋義, 這種遮掩曖昧的態度, 實在是有違常理。 究竟這個“大明”出自何處呢? 朱元璋1368年稱帝前, 已經被“宋帝”韓林兒封做“吳王”。 韓林兒也被稱為“小明王”, 既然有了小明王, 也就有大明王, 大明王就是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 父子兩個合稱為“大小明王”。

明教的來歷

朱元璋在自己稱帝前, 是奉“宋帝”韓林兒為正朔的。 直到1367年, 朱元璋弑殺韓林兒, 第二年自己登基, 創建明朝。 由此可以看出, 朱元璋取“大明”為國號, 好像和“大小明王”有關。 但這樣極為說不通, 因為在古代, 弑君是極大的政治污點, 朱元璋怎麼會拿“韓林兒”的名號, 作為自己的國號呢?

我們從“明王”說起, 明王一詞, 出自明教, 這個教的有一部經典叫做《大小明王出世經》,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 原來韓林兒父子的“大小明王”, 並不是他們爺倆的專屬名號。

這個明教是什麼來歷呢?—— 西元694年, 當時是唐朝女帝武則天在位時期, 有個波斯人拿了一本《二宗三際經》來到長安, 這個二宗, 就是明與暗, 三際是過去未來現在, 這個波斯人就是前來傳播明教的。

武則天是個禮佛的皇帝, 准許這個波斯人在中國傳教,

這也就是“明教”第一次傳入中國的情形, 但傳了四十多年後, 到了唐玄宗, 皇帝發現這個明教只是披著佛教的幌子, 跟佛教並不沾邊, 於是開元二十年, 下了道聖旨:“末摩尼法本是邪見, 妄稱佛教。 。 。 宜嚴加禁斷。 ”摩尼是波斯明教的創始人名字。 唐玄宗的這一個“禁令”對於剛剛在中國還沒站穩腳跟的明教來說, 無異於滅頂之災。

但沒想到, 禁教後三十年, 回鶻入侵唐朝, 把受困洛陽的明教摩尼師接了回去, 並且奉明教為國教, 西元768年, 回鶻可汗出面要求唐朝給明教建寺廟, 並不許妨礙其發展, 唐朝國力已弱, 不得不聽從, 下令優待明教, 直到八十年後, 回鶻進犯唐朝, 唐朝這次大破回鶻, 於是會昌三年, 明教再遭全面禁斷, 並且屠殺明教僧:“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殺天下摩尼師,京城女摩尼十二人皆死。” 會昌之後,明教便淪為地下旁門左道。

明教的教義

明教教徒不吃葷腥,不敬祖宗神佛,死後裸體火焚,日吃一餐,晝伏夜出,形同鬼魅,明教這些滅“人道”的行為,教徒被人稱為“吃菜事魔”,以至於簡稱為“魔教”。 到了宋朝,對明教還是繼續打壓,打壓到什麼程度呢,大名鼎鼎的朱熹,因為在深山裡吃野菜被人偷偷看到,就遭到彈劾——“臣竊見朱熹。。寓以吃菜事魔之妖術”,虧了同僚為他辯解,說不能因為一個人不大魚大肉,就要跟魔教扯上關係,從這樣的事情,可以看出宋朝統治階級對明教的打壓態度。

雖然從唐朝開始,政府不斷打壓明教,但明教在暗地裡的發展還是如火如荼,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就是明教宣揚的“明王出世”和教徒之間的“互幫互助”,明教認為,所有的神佛都不用信,只有彌勒佛才是救世佛,彌勒出世後,就會迎來真正的“極樂世界”。又因為明教教徒不食肉,一天只吃一頓飯,所以生活開銷很少,許多人信了明教後,手頭都會有富裕,然後會幫助比較貧窮的教徒,就是這樣精神信仰和生活互助的結合,讓幾百年來,明教的發展是逐步壯大。

直到元末,群雄為了彙聚人心,都打著“明王出世”的旗號起義反元。 朱元璋在當和尚後,在外雲遊三年,也入了明教,直到後來,他因為志在天下,建立天下,要依仗的不僅僅是愚民百姓,更重要的是地主階級的支持,地主階級大多都是讀書人,這些人對“魔教”向來都是嗤之以鼻,因此“明王出世”對他們沒有任何凝聚力。

但是殺了韓林兒後,朱元璋又深知“明王出世”在老百姓眼裡比“天命所歸”這一套更有說服力,兩相權衡,就是一邊跟明教涇渭分明,一邊曖昧不明的用“明”字做國號,至於這個“明”的含義,朱元璋玩了一手裝聾作啞,讓讀書人翻經典古籍解釋,讓老百姓用“明王出世”解釋,當然,明朝對於明教,還是打壓到底,畢竟,不能再出第二個明王。

並且屠殺明教僧:“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殺天下摩尼師,京城女摩尼十二人皆死。” 會昌之後,明教便淪為地下旁門左道。

明教的教義

明教教徒不吃葷腥,不敬祖宗神佛,死後裸體火焚,日吃一餐,晝伏夜出,形同鬼魅,明教這些滅“人道”的行為,教徒被人稱為“吃菜事魔”,以至於簡稱為“魔教”。 到了宋朝,對明教還是繼續打壓,打壓到什麼程度呢,大名鼎鼎的朱熹,因為在深山裡吃野菜被人偷偷看到,就遭到彈劾——“臣竊見朱熹。。寓以吃菜事魔之妖術”,虧了同僚為他辯解,說不能因為一個人不大魚大肉,就要跟魔教扯上關係,從這樣的事情,可以看出宋朝統治階級對明教的打壓態度。

雖然從唐朝開始,政府不斷打壓明教,但明教在暗地裡的發展還是如火如荼,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就是明教宣揚的“明王出世”和教徒之間的“互幫互助”,明教認為,所有的神佛都不用信,只有彌勒佛才是救世佛,彌勒出世後,就會迎來真正的“極樂世界”。又因為明教教徒不食肉,一天只吃一頓飯,所以生活開銷很少,許多人信了明教後,手頭都會有富裕,然後會幫助比較貧窮的教徒,就是這樣精神信仰和生活互助的結合,讓幾百年來,明教的發展是逐步壯大。

直到元末,群雄為了彙聚人心,都打著“明王出世”的旗號起義反元。 朱元璋在當和尚後,在外雲遊三年,也入了明教,直到後來,他因為志在天下,建立天下,要依仗的不僅僅是愚民百姓,更重要的是地主階級的支持,地主階級大多都是讀書人,這些人對“魔教”向來都是嗤之以鼻,因此“明王出世”對他們沒有任何凝聚力。

但是殺了韓林兒後,朱元璋又深知“明王出世”在老百姓眼裡比“天命所歸”這一套更有說服力,兩相權衡,就是一邊跟明教涇渭分明,一邊曖昧不明的用“明”字做國號,至於這個“明”的含義,朱元璋玩了一手裝聾作啞,讓讀書人翻經典古籍解釋,讓老百姓用“明王出世”解釋,當然,明朝對於明教,還是打壓到底,畢竟,不能再出第二個明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