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京王家園64歲老小區疏解整治:拆違建後變有景有廊大花園

2018年4月18日訊, “花來啦!太棒了!”東四十條橋東南角, 灑滿陽光的王家園35號院裡響起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看見物業保安將綻放巴掌大花朵的幾盆花端進院, 原本在廊下邊曬太陽邊賞迷你花園美景的35號院居民楊淑敏, 迎上前幫著張羅。

李剛 攝

始建於1954年的王家園35號院是處典型的老舊社區。 幾十年來, 違建叢生、小飯館紮堆、地下空間還聚集著上百外來人口。 而今, 經過疏解整治, 王家園35號院完成了華麗變身, 成為隱藏在花園中的“幸福院落”。

過去:違建挨違建 抬頭“一線天”

1960年便搬到王家園35號院居住的衛江順, 絕對算是院裡的老居民。 就在半個月前, 他剛剛被居民們選為了35號院的“院長”。

有著64年歷史的王家園35號院, 由一溜溜成排的平房和帶有地下空間的樓房組成, 原本屬於拆遷滯留區, 但由於多種原因沒有進行拆遷。 幾十年過去了, 35號院成了滿是隱患的老舊社區。

首先是安全隱患。 王家園35號院門口不過150米長的路邊, 之前紮堆聚集著13家小飯館, 飯館大門是開牆打洞生生砸出來的, 後廚是私搭亂建自己蓋起來的, 而且食品安全和消防統統不達標。

憑著過去的一張老照片, 衛江順回憶起了35號院一年前的樣子。 走進院裡, 要是從高處往下望, 排房與排房之間全部被違建塞滿, 站在院裡抬頭只能看見“一線天”。 想推個自行車、抬個擔架都不能利利落落走出去。 幾乎家家都在房前屋後加蓋了違建。

整治:院內怎麼改 居民說了算

2016年, 王家園35號院被列入了疏解整治的重點。 東直門街道辦事處主任石崇遠說, 最開始入戶動員, 老百姓並不理解。 “這需要居民先割捨掉一些利益。 “比如,

沿街的房子開牆打洞租給小飯館, 一年光租金就幾十萬, 這不是個小數目。 就算不是蓋違建出租的住戶, 在房前屋後接出十幾平方米的違建, 住房面積增加了, 畢竟自己家住著寬敞。

於是, 石崇遠帶著街道和社區幹部包片、包戶, 挨家挨戶走進百姓家做動員、聽意見。 跑了兩三個月, 先讓黨員和骨幹分子對整治達成共識, 然後帶動其他老百姓參與到整治中。 最終, 整治爭取到了絕大部分居民的支持。

每一版改造設計圖製作完成後, 都會在35號院內公示, 讓居民提意見。 “我的地盤我做主, 讓居民自己提出想法, 自己的家園到底怎麼建大家說了算。 設計圖反反復複改了好幾稿。 ”石崇遠說, 比如原本在院裡設計了機動車停車位,

但是在徵求居民意見的時候, 院裡百姓卻提出不需要停車位元, 希望將停車位改成花園綠地。 於是, 設計師立刻更改了設計方案, 讓家家戶戶門口出門就有花園。

就連院裡分類垃圾桶的位置, 都是居民統一決定的。 垃圾桶放誰家門口, 誰家都肯定不樂意, 於是就將垃圾桶放在了一進院門的主通道一側。

現狀:屋前有木廊 門口是花園

今年3月, 經過一年整治的王家園35號院以全新的面貌亮相。

陽光正好, 院內的幾戶居民正站在自家門前的迷你花園帶著孩子賞景、玩耍。 整治後, 不僅拆除了違法建設、消除了安全隱患, 院落從建築外牆保溫修復、屋頂結構及防水、給排水改造、庭院照明、道路鋪裝和園林綠化幾個方面都有了全面的提升。

在居民的建議下, 院內還增加了多處休閒廣場和迷你花園, 增加綠化面積1100平方米。

剛剛過去的冬天, 院裡居民感觸最深的就是家裡比過去暖和了不少。 楊淑敏帶著記者參觀她家增設了保溫層的牆體和屋頂重新鋪設的新瓦片。 “室溫提高了三四度都不止。 “過去防汛是院裡居民頭疼的大事, 趕上雨季, 外頭下大雨, 屋裡漏得稀哩嘩啦都是常事。 “今年再也不用擔心下雨了。 ”楊淑敏說。

“看看我們這廊子, 也是大傢伙提出來讓這麼建的。 ”衛江順帶記者參觀了排房前家家戶戶新搭起的木廊, 玻璃製成的棚頂通透又遮雨。 過去下雨, 稍微刮點風, 順著窗戶就就往屋裡漏雨。 晾衣服也沒地方, 大家在院裡到處找地方拉繩子, 橫七豎八的晾衣繩院裡到處都是。現在有了廊子,廊子下還安裝了牢固的晾衣杆,不光有了晾衣服的地方,下雨天大家還能出來在廊子下賞賞雨景呢。

未來:便民綜合體 就在家門口

為了解決活動區域少、買菜不方便的問題,街道和位於潘家坡胡同內的六七家小飯館協商,準備改建一處便民服務綜合體,裡面不光有菜站,還準備設置老年餐桌、社區書屋、理髮館等便民店、咖啡店。現在已經進入了施工階段,再有四五個月就能開業,建成後預計能達到五六百平方米。從王家園35號院出門左轉,50米左右的距離即可到達。

試點:辦個停車證 轄區都能停

別看院裡見不到機動車的影子,但是居民停車照樣有地方。石崇遠表示,東直門正在試點轄區範圍內“區域統籌停車”。居民拿著“四證”,也就是房本、戶口本、身份證和行駛證,即可辦理“居民停車證”。憑證可以以最低成本或者夜間免費的模式就近停放在路側停車位,避免將機動車停放在院內。此外,東直門轄區範圍內還有一些商務樓宇,晚上也會拿出停車資源來為附近居民服務;居民社區中的停車位如果有空余,白天也會提供給商務樓宇有償使用,讓停車資源互補高效利用起來。石崇遠說,今後準備將這一舉措在整個東直門地區全面鋪開。

橫七豎八的晾衣繩院裡到處都是。現在有了廊子,廊子下還安裝了牢固的晾衣杆,不光有了晾衣服的地方,下雨天大家還能出來在廊子下賞賞雨景呢。

未來:便民綜合體 就在家門口

為了解決活動區域少、買菜不方便的問題,街道和位於潘家坡胡同內的六七家小飯館協商,準備改建一處便民服務綜合體,裡面不光有菜站,還準備設置老年餐桌、社區書屋、理髮館等便民店、咖啡店。現在已經進入了施工階段,再有四五個月就能開業,建成後預計能達到五六百平方米。從王家園35號院出門左轉,50米左右的距離即可到達。

試點:辦個停車證 轄區都能停

別看院裡見不到機動車的影子,但是居民停車照樣有地方。石崇遠表示,東直門正在試點轄區範圍內“區域統籌停車”。居民拿著“四證”,也就是房本、戶口本、身份證和行駛證,即可辦理“居民停車證”。憑證可以以最低成本或者夜間免費的模式就近停放在路側停車位,避免將機動車停放在院內。此外,東直門轄區範圍內還有一些商務樓宇,晚上也會拿出停車資源來為附近居民服務;居民社區中的停車位如果有空余,白天也會提供給商務樓宇有償使用,讓停車資源互補高效利用起來。石崇遠說,今後準備將這一舉措在整個東直門地區全面鋪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