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京“西城大媽”:守護紅牆下的好日子

2018年4月18日訊, 在北京西城區, 一直活躍著一支著名“組織”: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臂套紅袖標……這就是“西城大媽”。

老高名叫高天瑞,

今年63歲, 是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 在北京生活了23年。 兩年前他把家安在了西城區什刹海附近一條胡同裡。 2017年, 因參與演出西城區什刹海街道的公益宣傳片《西城大媽》, 老高出了名。 之後, 他主動要求到附近的荷花市場志願崗亭值班, 成為一名真正的“西城大媽”。 什刹海區域旅遊景點眾多, 是一個中外遊客雲集的地方, 遊客詢問的事情也是五花八門, 不過老高每天解答最多的問題還是問路。 “恭王府怎麼走?”“北海公園怎麼走?”“附近哪有廁所?”同樣的問題每天要重複回答好多遍, 既會說普通話, 也會說粵語講英語的老高從無怨言, 每次回答都很熱情。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協助治安、舉報違法;鄰里守望、矛盾調解……一代代“西城大媽”在日常守護中書寫不尋常的故事,

綿延、傳承著對社區、對首都的愛與責任。

“千里眼”“順風耳”

守護安定和諧

“千里眼”“順風耳”, 管片兒民警們如此形容“西城大媽”。 只要樓道、社區出現了陌生人, “西城大媽”往往一眼就能認出來。 正是靠著這份神奇本領, “西城大媽”屢屢建功。

今年60歲的王慧力是北京西城展覽路街道百萬莊西社區居民, 不同的是, 他們一家四代都是“西城大媽”。 她在社區居委會幹了13年。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王慧力每天下午1點到3點, 都要到志願服務點值班。 她把這份工作看得很神聖, 一刻都不鬆懈。

每一名“西城大媽”都配有一本橘黃色封面的《隨身手冊》, 裡面詳細列舉了可疑人員、物品和事件的分類, 如果發現線索, 就立刻報告。

據瞭解, 近年來, “西城大媽”為警方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線索, 幫助警方破獲多起惡性案件。

“我們生活在紅牆下, 守護黨中央, 維護首都社區安定和諧, 義不容辭。 ”西交民巷社區黨委書記譚道亮說。

靜好歲月

在守望中共度

新中國成立起, “西城大媽”就活躍在西城大街小巷。 每一代“西城大媽”, 都有那個時代的故事。

王慧力回憶, 她的爺爺在上世紀70年代擔任居委會主任時, “‘大媽’成員以老人為主, 社區工作的分類沒有現在這麼全。 ”

王慧力的母親劉桂芬上世紀90年代開始擔任社區治保主任, 當時的“西城大媽”主要負責環境衛生和治保。

“那個時候的‘西城大媽’工作條件艱苦得多。 ”王慧力剛開始在居委會工作時, 為了迅速瞭解各家各戶的情況,

把幾十本社區登記的檔案冊來回翻閱。 “不到倆月, 有居民報告家裡的情況時, 我立馬就能說出他哪兒有隱瞞了。 ”

而今, 當王慧力的女兒婁珊珊在社區工作時, 大資料管理和更細化的分工, 社區管理變得更加快捷有效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 “西城大媽”的工作早已不再是簡單的治安治保, 活動形式不斷豐富:消防、治安、慰問老人、巡視、環保……

王慧力把主要精力放在街道老年協會, 為老年人們組織模特比賽和書畫、編織等活動, 還定期看望空巢老人, 給予老人們更多關切。 “我每天忙得腳不離地。 ”王慧力說。

愛與責任

在傳承中光大

北京市西城區是黨中央所在地。 緊挨紅牆的特殊區位, 讓西城區百姓對紅牆產生了特殊的情感。

責任, 在一代代“西城大媽”身上傳承。

2018年2月, 王慧力的女兒婁珊珊通過了民政局社工招聘考試, 正式成為展覽路街道百萬莊西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 成為這個家庭第四代“西城大媽”。 此前, 婁珊珊是一家企業的財務主管。 對於她的選擇, 家人最初很不理解, 丈夫問她:“你真的要舉著旗子去當‘西城大媽’嗎?”

“雖然現在沒有原來的薪水高, 但有了歸屬感。 ”婁珊珊說。 她記得小時候幫著母親在社區出壁報的時光, 真切感受到母親和姥姥在社區工作時發自內心的快樂。

作為資深“大媽”的姥姥, 劉桂芬經常給剛入職的外孫女傳授經驗, 教婁珊珊如何跟不同的居民打交道。

婁珊珊說, 她很享受被別人信任的感覺, 從社區工作中,真正體會到快樂。她的丈夫也逐漸理解,還會主動對人說“我愛人是‘西城大媽’”。

王慧力說,“西城大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是一支令人驕傲的團隊。曾經,一位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太太走失後,下意識地向路邊穿紅馬甲、戴紅帽子的“西城大媽”求助,最終通過民警聯繫上了家人。“只要你穿著這一身紅馬甲,就有很多人過來尋求幫助,這就是信任。”王慧力說。

西城區慶豐包子鋪月壇店的很多員工,在北京有重大活動的時候都會“變身”為街面巡邏的“西城大媽”;來自美國的高天瑞一年前也開始在什刹海荷花市場當起為遊客指路、維持秩序的“西城大媽”,這位“洋大爺”說:“‘西城大媽’就是在為人民服務。”

新時代,“西城大媽”已經成為一支擁有近10萬名成員的群防群治隊伍。婁珊珊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加入“西城大媽”的隊伍,“一起守住我們的好日子”。 據新華社

從社區工作中,真正體會到快樂。她的丈夫也逐漸理解,還會主動對人說“我愛人是‘西城大媽’”。

王慧力說,“西城大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是一支令人驕傲的團隊。曾經,一位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太太走失後,下意識地向路邊穿紅馬甲、戴紅帽子的“西城大媽”求助,最終通過民警聯繫上了家人。“只要你穿著這一身紅馬甲,就有很多人過來尋求幫助,這就是信任。”王慧力說。

西城區慶豐包子鋪月壇店的很多員工,在北京有重大活動的時候都會“變身”為街面巡邏的“西城大媽”;來自美國的高天瑞一年前也開始在什刹海荷花市場當起為遊客指路、維持秩序的“西城大媽”,這位“洋大爺”說:“‘西城大媽’就是在為人民服務。”

新時代,“西城大媽”已經成為一支擁有近10萬名成員的群防群治隊伍。婁珊珊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加入“西城大媽”的隊伍,“一起守住我們的好日子”。 據新華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