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遼一生得意的三件事:有一位好友,殺了一位敵酋,贏了兩場戰役

宋徽宗時期評定的“武廟七十二將”中, 三國上榜人數12人僅次於唐朝(13人), 這12人中有一人不得不提, 他就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 曹操麾下大將眾多, 唯一入此榜的唯有張遼一人(至於鄧艾, 杜預 , 羊祜, 王浚等人和曹操沒關係), 從這點上來看, 說張遼是五子良將第一人甚至是麾下眾將第一人也實不為過(於禁即使沒有晚節不保的投降事件估計也上不了榜)。

對於張遼來說, 他的前半生跟著呂布只是小有名氣, 直到呂布死後投降曹操之後才大放異彩, 在歷史上留下他濃重的一筆。 縱觀張遼一生, 他最得意的應該有三件事情, 簡單點說就是結交了一位好友, 斬殺了一位敵酋, 打贏了兩場戰役。

結交了一位好友指的就是他和關羽兩人的惺惺相惜和肝膽相照:白門樓下關羽一跪為張遼;土山之上張遼匹馬勸降關羽, 如果不是看在張遼面子上估計曹操也不會答應關羽那麼苛刻的投降條件;過五關斬六將時, 沒有張遼居中勸解和及時送來通關文牒, 殺了曹操那麼多人的關羽能安然退去才怪;當然華容道關羽放曹操等人離去, 一是為了還曹操昔日善待之恩, 二是有張遼這位好友在才使得關羽寧願違抗軍令也要私縱曹操。

關羽和張遼互相救了對方兩次, 算是扯平, 但是兩人分屬不同陣營, 華容道一別之後卻是再無相見之日。

斬殺了一位敵酋這是張遼一生的得意之作。 在歸順曹操之後, 張遼數立戰功, 最值得稱道的當屬他陣斬烏桓單于蹋頓: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

又用了幾年的時間一一擊敗袁紹的幾個兒子平定了北方, 袁熙和袁尚兄弟北逃至遼東烏桓, 向烏桓單于蹋頓求援(蹋頓之前和袁紹關係一直良好, 雙方在擊敗公孫瓚時有過很多合作, 而且袁紹還把宗人之女嫁給烏桓首領為妻, 雙方既是盟友又是姻親)。

於是曹操北擊烏桓, 在白狼山與烏桓軍相遇, 當時烏桓軍軍力強盛, 張遼請為前鋒, 趁烏桓軍尚未排成陣形之際, 引軍突擊, 烏桓軍陣勢大亂, 張遼突擊至烏桓單于蹋頓跟前, 斬蹋頓於陣前。 白狼山大捷與張遼斬殺蹋頓, 敵軍士氣低落陣形大亂有很大關係, 這也成為張遼一生最得意的事情之一。

打贏了兩場戰役是指張遼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合肥之戰中擊敗孫權,特別是第二次合肥之戰(逍遙津之戰)差點活捉孫權更是張遼一生的巔峰時刻。要說孫權吧,其他方面還好,唯獨打仗是真的不行,大概他忘了他哥哥孫策臨終前說的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意思很明顯就是說孫權打仗不行。孫權還偏不信,兩次合肥之戰當時周瑜和魯肅都有其他事沒來,呂蒙和陸遜當時又說不上話,所以戰役是孫權親自指揮,結果兩次都被張遼樂進李典三人給狠狠的胖揍了一頓:第一次太史慈戰死,第二次如果不是孫權的馬關鍵時刻有如神助,孫權就真的要被張遼給活捉了。

張遼之所以能位列武廟七十二將,應該和逍遙津之戰威震江東有很大關係,此戰過後,張遼有了個很拉風的外號“張八百”,而與之對應的就是孫權“孫十萬”,這也成為張遼一生最得意的事情。

打贏了兩場戰役是指張遼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合肥之戰中擊敗孫權,特別是第二次合肥之戰(逍遙津之戰)差點活捉孫權更是張遼一生的巔峰時刻。要說孫權吧,其他方面還好,唯獨打仗是真的不行,大概他忘了他哥哥孫策臨終前說的話““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意思很明顯就是說孫權打仗不行。孫權還偏不信,兩次合肥之戰當時周瑜和魯肅都有其他事沒來,呂蒙和陸遜當時又說不上話,所以戰役是孫權親自指揮,結果兩次都被張遼樂進李典三人給狠狠的胖揍了一頓:第一次太史慈戰死,第二次如果不是孫權的馬關鍵時刻有如神助,孫權就真的要被張遼給活捉了。

張遼之所以能位列武廟七十二將,應該和逍遙津之戰威震江東有很大關係,此戰過後,張遼有了個很拉風的外號“張八百”,而與之對應的就是孫權“孫十萬”,這也成為張遼一生最得意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