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際古跡遺址日90後學者呼籲 京張鐵路亟待全線文物普查

圖:王嵬歷時十餘年寫就的《我的京張鐵路》, 對京張鐵路進行了一次全線文物調研文物普查, 是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

對本地文物資源進行較為全面的調查工作。 在已完成的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 從未針對京張鐵路全線開展調查。 今天是4·18國際古跡遺址日, 90後鐵路文化學者王嵬呼籲, 明年就是京張鐵路通車110周年, 文物部門應抓緊時間開展這項基礎工作, 為保護、搶救、利用京張鐵路這條線性文化遺產做好準備。

圖:百年歷史的康莊機車房及其水塔, 尚未被官方認定為文物

圖:位於關溝段的居庸關車站, 尚未被官方認定為文物

圖:王嵬在尚未獲得文物認定的京張鐵路康莊段進行考察

2017年6月, 王嵬的新書《我的京張鐵路》出版。 素材積累長達十餘年, 編寫用時三年多, 採集圖片2000多張, 田野考察、實地測量、手繪復原圖、口述歷史調查……全方位、多角度記錄下京張鐵路的歷史變遷。 在前中國鐵道博物館副館長金萬智看來, 他的書相當於一份京張鐵路全線文物普查報告。

京張鐵路尚未整體保護 諸多歷史建築無文物身份

王嵬介紹說, 京張鐵路全線建築遺存種類豐富, 不僅僅是老站房, 還有月臺、機車房、煤台、水塔、水鶴、地溝、花車房、貨倉、辦公用房、工廠、橋樑、隧道、涵洞、護坡等;以及行車設備, 如鋼軌、道岔、信號機、機車車輛等。 他們都是京張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獲得文物認定的主要集中在部分站房, 大部分附屬建築設施尚未獲得官方的文物認定。

位於南口站區的“花車房”, 建造于京張鐵路通車之初, 當年用於停放專列。 老建築雖然倖存, 但沒有官方認定的文物身份。

京張鐵路清河車站, 未來將是京張高鐵的雙始發站之一。 王嵬向海澱區文委遞交了文物認定申請書, 老站房才得以保存。

記者走訪發現, 已經獲得官方文物認定的京張鐵路建築, 保護級別參差不齊, 從尚未定級的普查登記專案、區級文保單位、市級文保單位、到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覆蓋了各個級別文物。 王嵬認為, 這反映出文物認定缺乏整體性、缺乏線性文化遺產的概念。

“南口段至八達嶺段(關溝段)”被認定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這是京張鐵路文物級別最高的區段。 記者在北京市文物局網站查閱到該段包含有:南口火車站站房、南口機車車輛廠近現代建築遺存、人字形鐵路、青龍橋車站站房及職工宿舍和監工處、詹天佑墓及銅像。 但據王嵬調查, 在關溝段仍有多處同樣重要的老站房、老橋樑、老隧道等歷史遺存未能登記保護。 例如臭泥坑23號橋, 1939年被大水沖毀,遺存下兩座1909年的橋臺,在2017年因修建河道被埋。

2017年,位於昌平區的兩座京張鐵路百年大橋——南沙河大橋和北沙河大橋,因沒有文物身份而相繼被拆除。王嵬說,還有很多沒有文物身份的歷史建築也岌岌可危。

王嵬呼籲,2019年是京張鐵路通車110周年,文物部門應利用這一歷史節點,協調多部門成立專題調研組,對京張鐵路開展一次全線文物普查,好好摸摸家底。對於現存的建築設施,要確定地理位置、評估保存狀況、核查始建年代、明確建築功能、進行測繪、拍攝記錄。已有官方認定文物身份的,要確定文保級別,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對沒有文物身份的建築遺存,要儘快進行文物認定、並且掛牌公佈。對已經消失的鐵路線、建築物,要查清消失的時間和原因,確定原址的方位。以上每一項文物都要填寫規範的文物普查登記表,並按照站房、橋樑、隧道、水塔、機車房、辦公房、老鋼軌等進行分類,最終彙集成冊。同時繪製京張鐵路文物地圖。

專家觀點:開展全線文物普查 越早越好

曾任中國鐵道博物館副館長的金萬智告訴記者,作為一位元民間學者,王嵬自費踏勘十餘年,他已將調研工作做到了極致。但推動京張鐵路的全線保護,肯定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力量。

金萬智說,我國進行了三次全國範圍的文物普查,京張鐵路雖有一些建築獲得文物認定,但還是以點為單位,沒有形成線性文化遺產的概念,可見認識存在不足。全線文物普查是保護京張鐵路的基礎性工作,越早開展普查,就能搶救下更多的文物。

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向記者介紹,對京張鐵路進行全線的文物普查非常有必要,其意義不僅僅局限于京、冀兩地。

劉衛東認為,保護文物不僅僅是文物部門的事,京張鐵路的管理使用單位也有責任和義務。而單項調查不夠全面,因此王嵬提出的文物部門、鐵路部門等專家組成綜合性團隊是個不錯的想法,就像醫生“會診”一樣,需要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但前提是得有一個單位牽頭會聚各方力量。

1939年被大水沖毀,遺存下兩座1909年的橋臺,在2017年因修建河道被埋。

2017年,位於昌平區的兩座京張鐵路百年大橋——南沙河大橋和北沙河大橋,因沒有文物身份而相繼被拆除。王嵬說,還有很多沒有文物身份的歷史建築也岌岌可危。

王嵬呼籲,2019年是京張鐵路通車110周年,文物部門應利用這一歷史節點,協調多部門成立專題調研組,對京張鐵路開展一次全線文物普查,好好摸摸家底。對於現存的建築設施,要確定地理位置、評估保存狀況、核查始建年代、明確建築功能、進行測繪、拍攝記錄。已有官方認定文物身份的,要確定文保級別,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對沒有文物身份的建築遺存,要儘快進行文物認定、並且掛牌公佈。對已經消失的鐵路線、建築物,要查清消失的時間和原因,確定原址的方位。以上每一項文物都要填寫規範的文物普查登記表,並按照站房、橋樑、隧道、水塔、機車房、辦公房、老鋼軌等進行分類,最終彙集成冊。同時繪製京張鐵路文物地圖。

專家觀點:開展全線文物普查 越早越好

曾任中國鐵道博物館副館長的金萬智告訴記者,作為一位元民間學者,王嵬自費踏勘十餘年,他已將調研工作做到了極致。但推動京張鐵路的全線保護,肯定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力量。

金萬智說,我國進行了三次全國範圍的文物普查,京張鐵路雖有一些建築獲得文物認定,但還是以點為單位,沒有形成線性文化遺產的概念,可見認識存在不足。全線文物普查是保護京張鐵路的基礎性工作,越早開展普查,就能搶救下更多的文物。

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向記者介紹,對京張鐵路進行全線的文物普查非常有必要,其意義不僅僅局限于京、冀兩地。

劉衛東認為,保護文物不僅僅是文物部門的事,京張鐵路的管理使用單位也有責任和義務。而單項調查不夠全面,因此王嵬提出的文物部門、鐵路部門等專家組成綜合性團隊是個不錯的想法,就像醫生“會診”一樣,需要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但前提是得有一個單位牽頭會聚各方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