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華晨你別忘了,寶馬只有一個,而你叫華晨

選擇在4月16日這一天在北京車展前首秀, 是華晨中華V7不夠幸運。 因為就在同一天差不多同一時間, 十代雅閣不費吹灰之力就憑藉產品力和品牌佔據了各大媒體以及朋友圈的頭版頭條。

不過華晨也從來不在意, 因為在華晨看來, “歷時5年, 投資36億元打造的中華M8X智慧模組化平臺將華晨引領到了品質發展型的新時代, 而在這個第一座智慧化工廠匠心打造而成平臺上誕生了第一款智慧化車型中華V7。 ”

所以, 華晨人本是驕傲的, 終於可以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但是在這驕傲的背後, 寶馬的蹤跡仍隨處可循。

靠著寶馬“勉強度日”

一直以來, 華晨最驕傲的是有著“寶馬”, 但是與寶馬的合作仍未能為依靠寶馬技術的華晨自主品牌帶來實質性的提升。 有分析師曾坦言:“如果沒有寶馬品牌的支撐, 華晨或許會變得更差。 ”沒錯, 華晨在近些年還能勉強度日, 基本靠的是寶馬在背後作為技術、資金支撐。

所以令人不解的是, 如今眾多自主品牌紛紛靠著研發以及品牌向上在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的時候, 為何華晨依舊要大舉寶馬的“旗號”?

不過, 回望過去, 華晨多數時間是靠著寶馬過上著“好日子”。

2003年與寶馬集團合作建立了華晨寶馬合資公司後,

華晨汽車多次將寶馬技術與寶馬零部件導入自主車型。 當然, 打著“寶馬”招牌也確實短暫的為中華品牌帶來過短暫春光。 中華駿捷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6年, 中華品牌推出被當時的消費者稱呼為“小寶馬”的駿捷車型。

從上市一年裡, 由於性價比比較高一直都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追捧, 並一舉扭轉了中華品牌的頹勢, 將華晨拉出泥潭。 但是, 在駿捷車型熱銷後品質等諸多問題開始爆發。 此後, 中華品牌開始走下坡路, 數年內連續虧損。

在之後的幾年中, 華晨汽車在中華、金杯銷量雙雙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又推出了高端品牌華頌, 希望通過率先對MPV車型的市場率形成品牌優勢, 從而整體提升自主品牌板塊的競爭力, 但是僅有一款華頌7車型的華頌品牌在售多年間從未達到華晨的預期。

除了缺少走量的支柱車型外, 華晨自主品牌雖然擁有良好技術支撐卻產品更新緩慢。 為此, 華晨汽車也開始對產品戰略進行調整, 開始將產品瞄準SUV市場以挽救日漸下滑的趨勢。

然而, 就在當前SUV市場火爆的狀態下, 像華晨這樣一年SUV車型下滑超過40%的企業實屬罕見。 2017年的資料顯示, 其中華晨V5銷量下滑86.83%, V3下滑77.41%。

不僅如此, 在2018年3月28日華晨中國公佈的2017年全年業績顯示, 集團實現收益53.05億元, 同比增長3.5%;股東應占淨利潤43.76億元, 同比增長18.85%;每股基本盈利0.86776元,不派股息。

2017年,集團應占合資企業業績較2016年增加31%至52.33億元,主要由集團間接擁有50%權益的合資企業華晨寶馬貢獻盈利增加,華晨寶馬對集團淨利潤貢獻較2016年增加31%至52.38億元。

換句話說,就是相較2016年,2017年的華晨仍靠著寶馬“度日如年”。

從銷量上看,2017年,華晨汽車集團實現銷量74.57萬輛,同比下滑3.7%。其中,華晨寶馬實現銷量38.65萬輛,同比增長24.65%。目前,華晨寶馬的銷量在華晨汽車中的占比達51.83%。另外,華晨寶馬實現24.65%的增長,也未能改變集團整體3.7%負增長的局面。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無論是SUV還是其他車型,華晨自主下滑的原因很明瞭。在其他自主品牌全力構建自主研發體系,提升產品設計水準和品質的時期,華晨仍依靠寶馬,導致目前產品競爭力與吉利、長城、長安等一線自主品牌相差很遠。”

缺失的十年

與寶馬的合資雖然讓華晨汽車的銷量和利潤相對穩定,但在思想上,華晨汽車卻有些不思進取,總認為“吃老本是最好吃的 ”。所以晃眼十多年過去了,合資品牌華晨寶馬仍是華晨汽車的銷售核心。

但華晨仍積極地想要改變這一局面。

華晨集團副總裁邢如飛表示,2002年華晨汽車推出首個自主高端平臺M,並搭載第一個高端發動機(BL),延伸開發了尊馳、駿捷,全新MX8平臺搭載了寶馬王子發動機,重新開啟華晨自主向上的新篇章,而其第一款代表作正是中華V7。

而在這個全的平臺下,華晨已經規劃了十款車型,接下來還將推出包括全尺寸SUV在內的轎車、MPV以及跨界車產品,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都在其中。

不過,雖說是自主向上,華晨中華V7搭載的仍是寶馬授權的CE16發動機,該發動機技術來自寶馬已經淘汰的N20發動機,在華晨寶馬換新B系列模組化發動機時,該技術被授權給華晨系的新晨動力。

在智慧化方面,M8X平臺所匹配的智慧化工廠得到了寶馬的全面支持,其生產線具備高度自動化和智慧化的特點,並且融入了資料化管理方式,自動化率近80%,隨著平臺的投入運營,其產品品質、智慧化水準及先進性將全面和寶馬看齊。

中華V7還共用了寶馬80%以上的供應商體系。不僅與寶馬共用供應商體系,中華V7的整車開發流程也由得到了寶馬支持,在寶馬風洞實驗室完成了空氣動力學的設計與優化,在瑞典寶馬試驗場、法國Miramas寶馬試驗場進行整車路試等。

“這麼看來,雖然說是全新平臺下的第一款車型,但裡裡外外來看,仍是‘Made in BMW’。”業內分析師表示。

由於過分依賴,華晨顯然也是心虛的,即使寶馬再三強調與華晨在中國市場的合作關係不會動搖,但是仍在去年與國內另外一家本土品牌長城汽車“悄悄”簽訂了在新能源方面的合資合作意向書。雖然華晨與寶馬早前已經有之諾品牌專攻新能源汽車,但又和長城“眉來眼去”自然多少讓華晨心有不甘。

而華晨也意識到了危機的存在,特別是感知到自己無法為寶馬在中國市場的擴張提供更多幫助後,決定先下手為強,先為自己張羅一個“備胎”。於是同樣是在2017年,華晨迅速牽手雷諾,啟動了關於成立生產銷售輕型商用車合資公司的事宜。

“從始至終,華晨都並沒有像其他自主品牌一樣,真正想要憑藉自身來實現自主品牌的提升,而像吉利、廣汽等雖然都有使用其他合資合作夥伴的技術,但是早已告別了目前‘華晨模式’。”

所以,中華V7帶著偽裝“面具”在華晨中華V7之夜現場展示時,依舊有很多人感慨著:華晨中華越來越寶馬了。

多年來,華晨“用市場換技術,用寶馬反哺中華和金杯”並未收到預期效果。用業內一句話來講:長期的合資合作讓華晨坐享其成,喪失了對自主品牌的驅動力,也浪費了自主品牌發展的黃金十年。而浪費的這十年,怎麼可能用一輛車就能換回來的呢?

“我想做中國的寶馬,一直想做。”華晨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說,“但4月16日,這一夢想已經實現。今天晚上我會喊一嗓子:“中國寶馬來了!”

時至今日,祁玉民想做的仍是“寶馬”,但是華晨你別忘了,寶馬只有一個,而你叫華晨。

同比增長18.85%;每股基本盈利0.86776元,不派股息。

2017年,集團應占合資企業業績較2016年增加31%至52.33億元,主要由集團間接擁有50%權益的合資企業華晨寶馬貢獻盈利增加,華晨寶馬對集團淨利潤貢獻較2016年增加31%至52.38億元。

換句話說,就是相較2016年,2017年的華晨仍靠著寶馬“度日如年”。

從銷量上看,2017年,華晨汽車集團實現銷量74.57萬輛,同比下滑3.7%。其中,華晨寶馬實現銷量38.65萬輛,同比增長24.65%。目前,華晨寶馬的銷量在華晨汽車中的占比達51.83%。另外,華晨寶馬實現24.65%的增長,也未能改變集團整體3.7%負增長的局面。

業內資深人士分析,“無論是SUV還是其他車型,華晨自主下滑的原因很明瞭。在其他自主品牌全力構建自主研發體系,提升產品設計水準和品質的時期,華晨仍依靠寶馬,導致目前產品競爭力與吉利、長城、長安等一線自主品牌相差很遠。”

缺失的十年

與寶馬的合資雖然讓華晨汽車的銷量和利潤相對穩定,但在思想上,華晨汽車卻有些不思進取,總認為“吃老本是最好吃的 ”。所以晃眼十多年過去了,合資品牌華晨寶馬仍是華晨汽車的銷售核心。

但華晨仍積極地想要改變這一局面。

華晨集團副總裁邢如飛表示,2002年華晨汽車推出首個自主高端平臺M,並搭載第一個高端發動機(BL),延伸開發了尊馳、駿捷,全新MX8平臺搭載了寶馬王子發動機,重新開啟華晨自主向上的新篇章,而其第一款代表作正是中華V7。

而在這個全的平臺下,華晨已經規劃了十款車型,接下來還將推出包括全尺寸SUV在內的轎車、MPV以及跨界車產品,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都在其中。

不過,雖說是自主向上,華晨中華V7搭載的仍是寶馬授權的CE16發動機,該發動機技術來自寶馬已經淘汰的N20發動機,在華晨寶馬換新B系列模組化發動機時,該技術被授權給華晨系的新晨動力。

在智慧化方面,M8X平臺所匹配的智慧化工廠得到了寶馬的全面支持,其生產線具備高度自動化和智慧化的特點,並且融入了資料化管理方式,自動化率近80%,隨著平臺的投入運營,其產品品質、智慧化水準及先進性將全面和寶馬看齊。

中華V7還共用了寶馬80%以上的供應商體系。不僅與寶馬共用供應商體系,中華V7的整車開發流程也由得到了寶馬支持,在寶馬風洞實驗室完成了空氣動力學的設計與優化,在瑞典寶馬試驗場、法國Miramas寶馬試驗場進行整車路試等。

“這麼看來,雖然說是全新平臺下的第一款車型,但裡裡外外來看,仍是‘Made in BMW’。”業內分析師表示。

由於過分依賴,華晨顯然也是心虛的,即使寶馬再三強調與華晨在中國市場的合作關係不會動搖,但是仍在去年與國內另外一家本土品牌長城汽車“悄悄”簽訂了在新能源方面的合資合作意向書。雖然華晨與寶馬早前已經有之諾品牌專攻新能源汽車,但又和長城“眉來眼去”自然多少讓華晨心有不甘。

而華晨也意識到了危機的存在,特別是感知到自己無法為寶馬在中國市場的擴張提供更多幫助後,決定先下手為強,先為自己張羅一個“備胎”。於是同樣是在2017年,華晨迅速牽手雷諾,啟動了關於成立生產銷售輕型商用車合資公司的事宜。

“從始至終,華晨都並沒有像其他自主品牌一樣,真正想要憑藉自身來實現自主品牌的提升,而像吉利、廣汽等雖然都有使用其他合資合作夥伴的技術,但是早已告別了目前‘華晨模式’。”

所以,中華V7帶著偽裝“面具”在華晨中華V7之夜現場展示時,依舊有很多人感慨著:華晨中華越來越寶馬了。

多年來,華晨“用市場換技術,用寶馬反哺中華和金杯”並未收到預期效果。用業內一句話來講:長期的合資合作讓華晨坐享其成,喪失了對自主品牌的驅動力,也浪費了自主品牌發展的黃金十年。而浪費的這十年,怎麼可能用一輛車就能換回來的呢?

“我想做中國的寶馬,一直想做。”華晨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祁玉民說,“但4月16日,這一夢想已經實現。今天晚上我會喊一嗓子:“中國寶馬來了!”

時至今日,祁玉民想做的仍是“寶馬”,但是華晨你別忘了,寶馬只有一個,而你叫華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