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模範的政治課教師毛澤東

文/吳繼金

毛澤東青年時期就想當一名教師, 抱有教育救國的理想。 1913年, 毛澤東考入師範學校時, 就選擇了教師作為職業的意願。

他曾向斯諾說起:“我也在認真地考慮自己的‘前途’, 而且差不多已經決定自己最適合於教書。 ”1921年, 毛澤東填寫《少年中國學會終身志業調查表》時,在“終身欲從事之事業”欄填寫了“教育事業”, 在“終身欲研究之學術”欄填寫了“教育學”。 “文化大革命”時期, 毛澤東十分反感自己被宣揚為“偉大導師、偉大領袖、偉大統帥、偉大舵手”, 說:“四個偉大”討嫌。 總有一天要統統去掉, 只剩下“Teacher”這個詞, 就是“教師”。 看來, 毛澤東只對“教師”或“導師”情有獨鍾, 願意保留。 美國記者斯諾曾說:“毛歷來是當教員的, 現在還是教員。 甚至在他成為共產主義者之前, 就是長沙的一個小學教員。 ”

◆1914年2月, 湖南第四師範職員及預科學生合影。 第五排左二為毛澤東。

毛澤東完全具備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知識水準和理論素養, 並掌握了當教師的本領。 由於革命鬥爭和實際工作的需要,他不得不放下教鞭而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家。 可是, 毛澤東始終對教育事業十分關注, 對教師工作保持著特別的熱情。 在革命戰爭年代, 只要一有機會,

毛澤東就走上講臺, 盡情地展現一下教師的風采。 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中國共產黨領袖, 毛澤東講得最多的是政治課。 無論是精心備課, 還是在上課藝術及教學效果方面, 毛澤東可以說是一位模範的政治課教師。

早在大革命時期, 毛澤東在廣州主持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時, 就講授《中國農民問題》和《農村教育問題》兩門課程, 隨後在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毛澤東又講授《農民問題》《農村教育》《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等課程。 在中央蘇區, 毛澤東為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學員講授《蘇維埃運動史》, 並常去蘇維埃大學講課, 《鄉蘇維埃怎樣進行工作》一文, 便是他向學員授課的講稿。 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

毛澤東在延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等多所學校上過政治課, 作過政治形勢報告。 他本人在《時局問題及其他》一文中曾說過, 1937年、1938年, 那時不太忙, 給青年學生三天一小講, 五天一大講。 其中, 毛澤東在“抗大”上課最多, 主要講授哲學課(講稿為《辯證唯物論》, 後來出版的《矛盾論》《實踐論》就是講稿中抽出來的主要論點)。 1960年, 毛澤東曾對身邊工作人員興奮地回憶起他在“抗大”當哲學教師的情況:“寫《實踐論》《矛盾論》, 是為了給抗大講課。 他們請我講課, 我也願意去當教員。 去講課, 可以總結革命的經驗。 ”在陝北公學, 毛澤東講過《中國憲政運動》和《青年運動的方向》, 在給學員講國內國際形勢時, 他形象地列出了中國抗戰勝利的公式:中國的團結+世界的援助+日本國內的困難=中國的勝利。
毛澤東還多次到魯迅藝術學院講課和作政治報告, 強調藝術在革命工作中的重要性, 要求文藝工作者到大“魯藝”去學習, 必須深入到工農群眾中, 深入到火熱的抗戰生活之中, 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觀, 創造出被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1938年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作《論持久戰》報告。

毛澤東在上政治課時,十分強調要針對學生的特點,理論聯繫實際。他認為:“教員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講課。教員不根據學生要求學什麼東西,全憑自己教,這個方法是不行的。”他嚴肅批評學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的戰略和戰術”的做法。毛澤東在“抗大”上課時,每次都是半天時間,中間休息20分鐘。他往往利用休息時間找學員拉話,瞭解學員來延安以前在各地區的情況,同時也徵求大家對他講課的意見,因而毛澤東講課始終聯繫抗戰和學生的實際,具有時效性。“課不能照書本去講,那樣講,聽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準備,結合實際講,總結革命經驗,聽的人就有勁頭了。”例如:針對當時一些老紅軍老同志對與國民黨“二次合作”的不理解,毛澤東在講課時形象地用陝北老鄉趕毛驢上山,採取“一推二拉三打”的方式舉例,說明我黨從反蔣逼蔣到聯蔣的戰略策略過程,使學員腦筋頓開茅塞,思想豁然開朗。針對當時“抗大”有些從大城市來的青年抱怨說“什麼軍政大學,乾脆叫勞動大學”的思想問題,毛澤東在課堂上沒有直接點名批評發牢騷的學員,而是從勞動創造人,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個唯物辯證法最基本的道理講起,然後重點講述了作為革命者參加勞動鍛煉的偉大意義。接下來,話鋒馬上轉向了陝甘寧邊區的現實情況,他非常誠懇地說,“抗大”不斷在擴大,學員數量成倍增加,而學校又要辦好,缺乏經費,靠的法寶只有一個,這就叫作艱苦奮鬥。他說,“抗大”學生數千人,編了幾十個隊,每個隊都已配備了一些必要的勤務人員,不夠用也不能再多補充了,那麼,大家的吃、穿、用、燒,大量的服務性工作由誰承擔?如果從前線調一些戰鬥部隊回延安,來代替“抗大”的學生擔負這些日常的勞動,這樣做是增強了抗戰力量,還是減少了抗戰力量?我們辦抗大是為了抗戰,那麼那種減少抗戰力量的事情,我們能辦還是不能辦?毛澤東這一席話,解開了學員們思想上的問題,紛紛表示要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煉摔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1938年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演講。

毛澤東在上政治課時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在教學方法中,應堅決採取啟發的、研究的、實驗的方式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在上政治課時堅持用“啟發式”“研究式”“實驗式”教學方法,避免單一的被動式的灌輸式講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毛澤東在“抗大”講課和作報告時,通常只帶一個簡明扼要的提綱,把提綱上的問題講完後,還允許學員寫條子提問題,並隨即予以解答,因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毛澤東後來回憶說:“我過去在抗大講課的時候,就是把講稿發給學員,我只講三十分鐘,讓學員自己去研究,然後提出問題,教員解答。”在毛澤東的指導和影響下,“抗大”講課不是注入式,不是講演式,也不是簡單的問答式,其基本方式是啟發式。啟發式教學法的具體做法是從近到遠,從局部到整體,把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啟發誘導學員從問題的各個側面瞭解問題的全面,從事物的發展過程瞭解事物的發展規律,從事物的現象中認識事物的本質。

毛澤東在講課時不僅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形式多樣,且富於變化,而且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他在講課時把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比作一頭瘋牛沖進中國,我們正面和他直接對抗暫時抗不過,怎麼辦?靠持久戰、遊擊戰和全民族抗戰,有扳牛頭的,有拽牛尾巴的,有薅牛毛的,有砍牛蹄子的,最後的結果是這頭瘋牛必死無疑。在“抗大”講哲學時,毛澤東用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來說明要獲得真知,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道理;用雞蛋因得到適當溫度而變為小雞,而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小雞的生動事例,來說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毛澤東在講述“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時說:“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從而通俗地說明了殲滅戰的重要意義。因而,許多學生在聽毛澤東上課時不斷發出笑聲,有時則哄堂大笑。

◆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與學員交流。

毛澤東上政治課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除了內容緊密聯繫實際,方式和方法得當、語言幽默風趣之外,還與他精心備課有關。當毛澤東聽學生反映說愛聽他講的哲學課後,幽默地說:“我折本了。我花了四夜三天的時間,才準備好了講課提綱,講矛盾統一法則,哪知只半天就講完了。豈不折本了嗎?”為了備好課,毛澤東精心閱讀了許多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其他哲學書籍,寫了幾萬字的批註。他後來回憶說:“講一次課,整整要花一個星期的時間作準備,而且其中還有兩個通宵不睡覺。準備了一個星期,講上兩個鐘頭的課,就‘賣’完了。”由此可以看出,毛澤東為了當好一名政治教師,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因此才取得良好的效果。

黨史博采粉絲福利

本期將中共黨史出版社提供的

《黨章內外的故事》

贈予大家

每天送出二本

內容簡介

90多年來,每一次黨代會都要對黨章進行修改。黨章的所有內容和條文,都經歷了一個發展沿革的過程。所以,黨章既是黨的總規矩,也是黨的歷史的縮影。黨章的每一個內容、每一個條文的背後,都有很多真實和生動的故事。瞭解黨章沿革的過程及其背後的故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黨章的內容和條文,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

想得到這本圖書很簡單

請抓緊參與我們的活動吧

我們將在每天的留言中,篩選出兩名優質留言粉絲贈書一冊。我們會通過私信和您聯繫。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注明轉自《黨史博采》。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采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1938年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作《論持久戰》報告。

毛澤東在上政治課時,十分強調要針對學生的特點,理論聯繫實際。他認為:“教員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講課。教員不根據學生要求學什麼東西,全憑自己教,這個方法是不行的。”他嚴肅批評學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的戰略和戰術”的做法。毛澤東在“抗大”上課時,每次都是半天時間,中間休息20分鐘。他往往利用休息時間找學員拉話,瞭解學員來延安以前在各地區的情況,同時也徵求大家對他講課的意見,因而毛澤東講課始終聯繫抗戰和學生的實際,具有時效性。“課不能照書本去講,那樣講,聽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準備,結合實際講,總結革命經驗,聽的人就有勁頭了。”例如:針對當時一些老紅軍老同志對與國民黨“二次合作”的不理解,毛澤東在講課時形象地用陝北老鄉趕毛驢上山,採取“一推二拉三打”的方式舉例,說明我黨從反蔣逼蔣到聯蔣的戰略策略過程,使學員腦筋頓開茅塞,思想豁然開朗。針對當時“抗大”有些從大城市來的青年抱怨說“什麼軍政大學,乾脆叫勞動大學”的思想問題,毛澤東在課堂上沒有直接點名批評發牢騷的學員,而是從勞動創造人,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個唯物辯證法最基本的道理講起,然後重點講述了作為革命者參加勞動鍛煉的偉大意義。接下來,話鋒馬上轉向了陝甘寧邊區的現實情況,他非常誠懇地說,“抗大”不斷在擴大,學員數量成倍增加,而學校又要辦好,缺乏經費,靠的法寶只有一個,這就叫作艱苦奮鬥。他說,“抗大”學生數千人,編了幾十個隊,每個隊都已配備了一些必要的勤務人員,不夠用也不能再多補充了,那麼,大家的吃、穿、用、燒,大量的服務性工作由誰承擔?如果從前線調一些戰鬥部隊回延安,來代替“抗大”的學生擔負這些日常的勞動,這樣做是增強了抗戰力量,還是減少了抗戰力量?我們辦抗大是為了抗戰,那麼那種減少抗戰力量的事情,我們能辦還是不能辦?毛澤東這一席話,解開了學員們思想上的問題,紛紛表示要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煉摔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1938年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演講。

毛澤東在上政治課時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在教學方法中,應堅決採取啟發的、研究的、實驗的方式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在上政治課時堅持用“啟發式”“研究式”“實驗式”教學方法,避免單一的被動式的灌輸式講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毛澤東在“抗大”講課和作報告時,通常只帶一個簡明扼要的提綱,把提綱上的問題講完後,還允許學員寫條子提問題,並隨即予以解答,因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毛澤東後來回憶說:“我過去在抗大講課的時候,就是把講稿發給學員,我只講三十分鐘,讓學員自己去研究,然後提出問題,教員解答。”在毛澤東的指導和影響下,“抗大”講課不是注入式,不是講演式,也不是簡單的問答式,其基本方式是啟發式。啟發式教學法的具體做法是從近到遠,從局部到整體,把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啟發誘導學員從問題的各個側面瞭解問題的全面,從事物的發展過程瞭解事物的發展規律,從事物的現象中認識事物的本質。

毛澤東在講課時不僅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形式多樣,且富於變化,而且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他在講課時把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比作一頭瘋牛沖進中國,我們正面和他直接對抗暫時抗不過,怎麼辦?靠持久戰、遊擊戰和全民族抗戰,有扳牛頭的,有拽牛尾巴的,有薅牛毛的,有砍牛蹄子的,最後的結果是這頭瘋牛必死無疑。在“抗大”講哲學時,毛澤東用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來說明要獲得真知,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道理;用雞蛋因得到適當溫度而變為小雞,而溫度不能使石頭變為小雞的生動事例,來說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毛澤東在講述“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時說:“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從而通俗地說明了殲滅戰的重要意義。因而,許多學生在聽毛澤東上課時不斷發出笑聲,有時則哄堂大笑。

◆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與學員交流。

毛澤東上政治課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除了內容緊密聯繫實際,方式和方法得當、語言幽默風趣之外,還與他精心備課有關。當毛澤東聽學生反映說愛聽他講的哲學課後,幽默地說:“我折本了。我花了四夜三天的時間,才準備好了講課提綱,講矛盾統一法則,哪知只半天就講完了。豈不折本了嗎?”為了備好課,毛澤東精心閱讀了許多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其他哲學書籍,寫了幾萬字的批註。他後來回憶說:“講一次課,整整要花一個星期的時間作準備,而且其中還有兩個通宵不睡覺。準備了一個星期,講上兩個鐘頭的課,就‘賣’完了。”由此可以看出,毛澤東為了當好一名政治教師,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因此才取得良好的效果。

黨史博采粉絲福利

本期將中共黨史出版社提供的

《黨章內外的故事》

贈予大家

每天送出二本

內容簡介

90多年來,每一次黨代會都要對黨章進行修改。黨章的所有內容和條文,都經歷了一個發展沿革的過程。所以,黨章既是黨的總規矩,也是黨的歷史的縮影。黨章的每一個內容、每一個條文的背後,都有很多真實和生動的故事。瞭解黨章沿革的過程及其背後的故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黨章的內容和條文,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

想得到這本圖書很簡單

請抓緊參與我們的活動吧

我們將在每天的留言中,篩選出兩名優質留言粉絲贈書一冊。我們會通過私信和您聯繫。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注明轉自《黨史博采》。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采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