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盤點丨從AI技術的三大核心,觀察紮堆輔助診斷領域的這35家醫療企業

4月11日, 美國FDA批准IDx-DR上市的消息不脛而走, 而這一新聞也再次讓“AI +醫學影像”的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IDx-DR是一款運用人工智慧檢測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醫療設備軟體,

只需護士將視網膜相機拍攝到的病人視網膜圖像上傳到系統中, IDx-DR就能通過演算法就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準確率達到87%——這也是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重要運用場景的原因之一。

眾所周知, 人工智慧的三大核心分別是演算法、算力和資料。 目前來說, 相對于其他應用場景, 資料成了影響人工智慧在醫療細分領域的佈局關鍵。 為什麼資本和技術都紮堆在影像場景?這又和影像的三個特性相關聯。 首先是數量。 以我國的情況來說, 醫療資料有80%來自於醫療影像方面, 而人工智慧的運用離不開前期的資料積累與學習。 同時, 也是基於學習的需要, 醫學影像的多樣性讓精確的演算法成為可能。

此外, 醫學影像基於結構化模式, 可以確保資料的真實可信, 這種回饋能更容易地幫助人工智慧在這一領域的落地。

我國醫學影像資料的年增長率在30%左右, 遠高過放射科醫師的年增長率, 後者僅保持在4.1%上下, 這種缺口無疑進一步刺激了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相對于醫生人才的增長, 靠資金與技術投入更能在這方面收到立竿見影的實效。 因此, 不論國內國外, 這麼多企業與資本最先涉足並聚集在醫學影像也就不足為奇了。

“人工智慧+醫學影像”, 實際上就是借助AI演算法來實現輔助診斷, 提高醫療效率和品質。 醫療行業對於速度與療效都有很高的要求, 這不是一個二選一的事情, 而是缺一不可的存在。

我們可以看到, 國內常年存在的醫鬧現象, 大部分都是來自對於上述二者的不能滿足。 《2018年醫療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白皮書》中指出, 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技術的應用, 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醫療機構、醫生的工作效率。

2016年, 國務院發佈了《關於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開展智慧醫療服務。 而到了2017年7月, 國務院又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 定下“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的目標。 政策方面的利好, 需求的痛點, 也吸引著資本的入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 此前, 億歐大健康對人工智慧在醫療行業的落地場景做了大致梳理, 現在就相關落地場景中存在哪些企業進行不完全歸納,

以供業界參考。 本次盤點共收集整理35家將人工智慧運用在輔助診療領域的企業簡要資訊, 按照企業名稱拼音字母排序, 以下是 “AI+輔助診療”的具體情況:

從整理的表格可以看出, AI+輔助診療這一落地場景的企業成立時間高峰在2014年到2017年, 其中又以2016年為最, 多達9家。 從地域上看, AI+輔助診療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 共15家, 占比42.86%(15/35);其次為深圳、杭州, 各有6家, 分別占比17.14%(6/35);上海有4家, 占11.43%(4/35)。 產品形態方面, 多表現為加入AI技術的系統、平臺, 產品作用以智慧讀片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 上海作為一線發達城市, 在AI+輔助診療落地場景企業的數量上卻並未佔據優勢。但轉換一下角度,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上海總人口在2016年達到2420萬,而醫院卻僅有350個。這種供需不匹配同時意味著AI+醫療,尤其是人工智慧在輔助診斷領域的市場潛力。

2017年10月,上海G60(松江區)洞涇人工智慧產業基地被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為首個國家級人工智慧特色產業基地。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又發佈了《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加強人工智慧科研前瞻佈局,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集聚發展,營造人工智慧多元創新生態。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認為,資料技術、人才資本、基礎設施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要素,而上海在這方面具有很大優勢,爭取為中國乃至全球發展提供樣板。

2018年,在一系列政策出臺、資金介入下,上海也將會迎來人工智慧大健康領域的新發展。為此,億歐將在2018年6月15日,赴上海舉辦“全球智慧+大健康峰會”,攜眾嘉賓暢談智慧在醫療各細分領域的應用。我們相信,科技改變生活,而AI作為現代科技的代表,它的影響將超出你的想像。

AI+大健康選題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走不出寒冬的減脂行業,不是打了AI標籤就能看到春天

2、盤點丨上海市醫院最“潮”大佬:這些人已經牽住了智慧醫療的手

3、盤點丨中國人工智慧大健康領域最具洞察力投資機構TOP10

4、人人都談的“AI+醫療”,到底包括哪些落地應用?

在AI+輔助診療落地場景企業的數量上卻並未佔據優勢。但轉換一下角度,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上海總人口在2016年達到2420萬,而醫院卻僅有350個。這種供需不匹配同時意味著AI+醫療,尤其是人工智慧在輔助診斷領域的市場潛力。

2017年10月,上海G60(松江區)洞涇人工智慧產業基地被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為首個國家級人工智慧特色產業基地。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又發佈了《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加強人工智慧科研前瞻佈局,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集聚發展,營造人工智慧多元創新生態。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認為,資料技術、人才資本、基礎設施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要素,而上海在這方面具有很大優勢,爭取為中國乃至全球發展提供樣板。

2018年,在一系列政策出臺、資金介入下,上海也將會迎來人工智慧大健康領域的新發展。為此,億歐將在2018年6月15日,赴上海舉辦“全球智慧+大健康峰會”,攜眾嘉賓暢談智慧在醫療各細分領域的應用。我們相信,科技改變生活,而AI作為現代科技的代表,它的影響將超出你的想像。

AI+大健康選題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走不出寒冬的減脂行業,不是打了AI標籤就能看到春天

2、盤點丨上海市醫院最“潮”大佬:這些人已經牽住了智慧醫療的手

3、盤點丨中國人工智慧大健康領域最具洞察力投資機構TOP10

4、人人都談的“AI+醫療”,到底包括哪些落地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