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解密:華數大資料解決的痛點及走過的彎路

2016年, IPTV用戶量怒漲80%達到9000萬, 有線電視使用者數卻首次出現下滑。 而不管使用者下滑的有線電視還是暴漲的IPTV乃至仍為賺錢奮鬥的互聯網電視, 其實都有一些共性的問題需要面對——比如, 基礎業務用戶流失, 用戶量增加ARPU值卻在下降, 內容採購成本飆高點播活躍度卻越來越低, 是網路品質不好?內容不好?銷售不好?政策不好?

也許, 唯有大資料才能毫不偏頗的告訴我們這一切問題的答案!

一個現實——使用者和大資料是廣電新媒體的任督二脈

這是互聯網化的時代, 是自媒體廣泛生產內容的時代, 也是內容碎片化的時代,

更是用戶產生價值的時代, 這樣的時代, 憑藉以往經驗不行, 拍腦袋決定更不行, 唯有基於大資料的客觀分析, 才能讓決策有理有據, 才能解答我們開頭提出的那些問題。

廣電新媒體公司, 對內承擔廣電銳意改革之責, 對外肩負內容監管合作共贏之任, 而廣電總局交付的IPTV、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等新興業務牌照一般也由廣電新媒體具體執行, 無論從自身發展還是對外合作角度, 大資料都不可回避。

以IPTV為例, 廣電新媒體一面直接對接用戶使用習慣, 一面對接硬體設備;一面對接內容提供企業, 一面對接網路運營商。 有線互動電視、互聯網電視業務也是同理。 處在核心節點的廣電新媒體, 用大資料來提升使用者運營、內容運營是天賜良機也是職責所在。

有使用者基數, 有大資料能力, 才算打通廣電新媒體發展的任督二脈。

另一個現實——TV大資料不是你想做就能做

那麼, 作為廣電新媒體公司就做唄, 或者乾脆找個大資料企業合作。 真這樣簡單就好了!

合作——現有的大資料公司, 多半基於PC互聯網, 是免費模式的互聯網視頻、更多面向獨立個體, 並不能套用於面向家庭群體的TV屏;基於互聯網電視屏的, 只有點播沒有直播, 對於廣電新媒體的IPTV、互動運營難以參考。

自己做——開發成本、時間成本以及用戶基數不足等等問題是不少新媒體公司遭遇的無奈現狀。

TV大資料除了跟互聯網大資料一樣要求經濟投入、時間投入, 更要求有足夠基數的TV用戶群,

有涵蓋直播點播的內容體系, 有不同套餐的付費模型, 不是誰想做就能做的。

第三個現實——馬上出發?有點晚了

2016年IPTV爆發式發展, 2017年將延續這一走勢, 各地廣電新媒體現在去做大數據, 先不說有沒有精力, 更要緊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但是, 華數從2013年就開始做大資料, 基於3000萬數位電視使用者(專網)+8000萬啟動互聯網電視使用者(公網), 有足夠大的基數, 足夠豐富的樣本, 也已經有了領先的、體系化的產品。 通過大資料運營, 華數已經在應對用戶流失、拉動ARPU值、提升點播活躍度等多個維度產生許多直接、間接的效益。 四川電信在去考察之後, 甚至直接表示自己不用再辛苦開發, 和華數合作就好。

其他地區尤其是出發沒那麼早的廣電新媒體,

學習以及合作是個更好的選擇。

大資料能力構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華數用大資料解決了哪些痛點?

華數大資料的戰略願景是注入大資料基因, 構建大資料引擎, 讓華數成為一個資料化運營的企業, 大資料助力新網路加速、新媒體發展。

為此, 華數提出資料四大戰略目標:資料資產化、資料化經分、精准化行銷和智慧化運營。

經過幾年實踐, 華數大資料產品已經搭建了從平臺層到資料層再到系統層產品層的一整套體系, 從大資料基礎平臺的資料獲取、存儲、計算、即時分析到資料資產管理+跨域、跨業務的大資料分析服務、資料交換介面從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經營分析、客戶關係管理、行銷支撐、內容推薦、智慧編排、精准廣告等系統, 並具體形成了可操作的用戶畫像、經分魔鏡、客戶晴雨錶、收視羅盤、阿拉丁推薦、魔數水晶球等一系列產品。

華數傳媒網路有限公司大資料中心總經理張瑋表示,華數內部已經形成了一種“就數論事”的工作氛圍,主動分析資料、透過資料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已經成為大家認可的工作方式。

張瑋以用戶畫像為例,說有基本資訊、收入貢獻、客戶服務、互動行為資訊、直播收視行為、重播收視行為、寬頻資訊等諸多維度,而每個維度都由許多點組成,例如單單使用者基本資訊便包括戶主年齡層、入網賬齡、互動在網時長、業務類型、產品線、設備使用年限、家庭構成、社區模型等多層資訊;而直播、重播、互動等行為分析可以獲知用戶的收視時段、頻道喜好、節目喜好、互動喜好等大量行為;而寬頻部分也可以獲知上網終端類型、產品線、使用頻度、上網時段、最長登錄網站等諸多用戶核心習慣。

有了精准使用者畫像,便可以做產品分析和運營分析,精准運營,做出最恰當的戰略決策。什麼客戶拉新、客戶促活、客戶增值都有的放矢。張瑋說華數從經營負責人到市場人員、產品運營人員再到分公司片區經理和行銷人員,都已經在用經分魔鏡、客戶晴雨錶解決實際運營問題。

此外,作為全國範圍的內容運營商,如何提升內容運營的水準,通過資料化、智慧化來增效促活是華數大資料一開始就探索的一個重點方向。張瑋舉例說,華數大資料從影視劇投拍、版權購買、內容編排、內容推薦和產品服務品質監測五個點切入,以規模化的使用者收視(互動點播、互聯網點播、直播、重播)行為資料作為基礎,建立了內容運營分析系統,生成了內容畫像,設計了內容評價模型、預測模型;開發了精准內容推薦,實現千人千面。資料顯示,大資料的應用讓華數保持了9%的點播成功轉化率;淨增了上千萬收入。

據張瑋透露,華數大資料取得的主要成績有:

1) 研發掌上經分、網格經分、資料超市等資料統計分析工具,帳號日活躍度83%;

2) 完成用戶畫像社區畫像,設計實現客戶流失、欠費不續費預測模型,準確率超70%;

3) 開發內容推薦系統,直接產生幾十萬筆線上訂購,千萬淨收入;

4) 內容關聯推薦保持9%轉換率,拉動全年10%點播量;

為什麼華數能做成?

在華數,大資料是戰略專案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甚至直接帶來組織結構的變動,並且不受編制限定。用華數的話講,是科研定位,科學家定位。

華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在今年CCBN期間表示,如何把豐富的、海量的廣電網路大資料與內容媒體、社交媒體、智慧媒體的資料庫和他們的需求相貫通,逐步實現傳統媒體和網路掌握的資料和新興媒體所需要的資料相互導流,相互分發,引導和逐步的變現。這個問題,在未來幾年會成為融媒體發展過程當中不容回避的,也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張瑋強調,資料運營是整個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涉及組織結構、協作機制和人員能力的改變,是企業經營模式的轉型,實施跨度大、週期長、複雜度高,需要上升到戰略高度。

華數大資料運營有哪些經驗之談?張瑋總結有七點:1)自上而下;2)由點及面;3)切入痛點;4)注重體驗;5)追求效益;6)建立自循環系統;7)長期投入與自研開發。當然,除了經驗,華數也走過一些彎路、躲過了一些坑。

張瑋坦言,大資料產品的開發,基於HADOOP、SPARK包括阿裡數加等大資料平臺的應用開發,對於華數來說是全新的探索,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基本上是一步一個腳印自己走過來的。資料指標的定義和產生、業務規則的提煉和挖掘,挖掘模型的設計和實現,需要傾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個過程比以往IT系統的建立要漫長得多,對於開發資料產品的團隊而言,真正要實現從技術人才到行業專家的轉型,才能通過資料服務來推動業務、引導業務。而這些經驗和教訓,華數希望能分享給更多的廣電新媒體夥伴,也希望大家攜手前行。

2017年4月20日,“DNA丨AND零邊界·聚無窮——新媒體運營發展論壇暨華數新媒體戰略發佈會” 將於杭州舉行,本次新媒體運營發展論壇,華數廣邀全國廣電新媒體公司、通信運營商以及互聯網巨頭,共同探討IPTV大屏行業趨勢,圍繞行業廣泛關注的融合運營、大資料應用、精准行銷、內容聚合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在本次論壇上,張瑋將會更翔實的分享華數大資料應用的成功經驗案例,以及如何規避那些彎路、大小的坑。

並具體形成了可操作的用戶畫像、經分魔鏡、客戶晴雨錶、收視羅盤、阿拉丁推薦、魔數水晶球等一系列產品。

華數傳媒網路有限公司大資料中心總經理張瑋表示,華數內部已經形成了一種“就數論事”的工作氛圍,主動分析資料、透過資料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已經成為大家認可的工作方式。

張瑋以用戶畫像為例,說有基本資訊、收入貢獻、客戶服務、互動行為資訊、直播收視行為、重播收視行為、寬頻資訊等諸多維度,而每個維度都由許多點組成,例如單單使用者基本資訊便包括戶主年齡層、入網賬齡、互動在網時長、業務類型、產品線、設備使用年限、家庭構成、社區模型等多層資訊;而直播、重播、互動等行為分析可以獲知用戶的收視時段、頻道喜好、節目喜好、互動喜好等大量行為;而寬頻部分也可以獲知上網終端類型、產品線、使用頻度、上網時段、最長登錄網站等諸多用戶核心習慣。

有了精准使用者畫像,便可以做產品分析和運營分析,精准運營,做出最恰當的戰略決策。什麼客戶拉新、客戶促活、客戶增值都有的放矢。張瑋說華數從經營負責人到市場人員、產品運營人員再到分公司片區經理和行銷人員,都已經在用經分魔鏡、客戶晴雨錶解決實際運營問題。

此外,作為全國範圍的內容運營商,如何提升內容運營的水準,通過資料化、智慧化來增效促活是華數大資料一開始就探索的一個重點方向。張瑋舉例說,華數大資料從影視劇投拍、版權購買、內容編排、內容推薦和產品服務品質監測五個點切入,以規模化的使用者收視(互動點播、互聯網點播、直播、重播)行為資料作為基礎,建立了內容運營分析系統,生成了內容畫像,設計了內容評價模型、預測模型;開發了精准內容推薦,實現千人千面。資料顯示,大資料的應用讓華數保持了9%的點播成功轉化率;淨增了上千萬收入。

據張瑋透露,華數大資料取得的主要成績有:

1) 研發掌上經分、網格經分、資料超市等資料統計分析工具,帳號日活躍度83%;

2) 完成用戶畫像社區畫像,設計實現客戶流失、欠費不續費預測模型,準確率超70%;

3) 開發內容推薦系統,直接產生幾十萬筆線上訂購,千萬淨收入;

4) 內容關聯推薦保持9%轉換率,拉動全年10%點播量;

為什麼華數能做成?

在華數,大資料是戰略專案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甚至直接帶來組織結構的變動,並且不受編制限定。用華數的話講,是科研定位,科學家定位。

華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在今年CCBN期間表示,如何把豐富的、海量的廣電網路大資料與內容媒體、社交媒體、智慧媒體的資料庫和他們的需求相貫通,逐步實現傳統媒體和網路掌握的資料和新興媒體所需要的資料相互導流,相互分發,引導和逐步的變現。這個問題,在未來幾年會成為融媒體發展過程當中不容回避的,也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張瑋強調,資料運營是整個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涉及組織結構、協作機制和人員能力的改變,是企業經營模式的轉型,實施跨度大、週期長、複雜度高,需要上升到戰略高度。

華數大資料運營有哪些經驗之談?張瑋總結有七點:1)自上而下;2)由點及面;3)切入痛點;4)注重體驗;5)追求效益;6)建立自循環系統;7)長期投入與自研開發。當然,除了經驗,華數也走過一些彎路、躲過了一些坑。

張瑋坦言,大資料產品的開發,基於HADOOP、SPARK包括阿裡數加等大資料平臺的應用開發,對於華數來說是全新的探索,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基本上是一步一個腳印自己走過來的。資料指標的定義和產生、業務規則的提煉和挖掘,挖掘模型的設計和實現,需要傾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個過程比以往IT系統的建立要漫長得多,對於開發資料產品的團隊而言,真正要實現從技術人才到行業專家的轉型,才能通過資料服務來推動業務、引導業務。而這些經驗和教訓,華數希望能分享給更多的廣電新媒體夥伴,也希望大家攜手前行。

2017年4月20日,“DNA丨AND零邊界·聚無窮——新媒體運營發展論壇暨華數新媒體戰略發佈會” 將於杭州舉行,本次新媒體運營發展論壇,華數廣邀全國廣電新媒體公司、通信運營商以及互聯網巨頭,共同探討IPTV大屏行業趨勢,圍繞行業廣泛關注的融合運營、大資料應用、精准行銷、內容聚合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在本次論壇上,張瑋將會更翔實的分享華數大資料應用的成功經驗案例,以及如何規避那些彎路、大小的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