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位士兵因一念之差,改變了二戰歷史,希特勒奉他為救命恩人

我們常常說到的“蝴蝶效應”, 指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

這點在歷史中就有很多例子。 很多時候, 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微小事件, 能夠改變一個人, 一個國家甚至一個世界的歷史。

在一戰中, 就有這樣的一個小小士兵, 因為他的一念之差, 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或許聽起來有點誇張, 但是事實還真是如此, 因為他曾將槍口對準了毫無反抗能力的希特勒, 因不忍殺害傷兵, 留下了希特勒的性命。 設想若是當時他沒有猶豫, 扣下機槍扳指, 二戰恐怕也就不復存在了。

他叫亨利·坦迪, 是一戰英國的一名英雄士兵。 1891年8月30日生於英國瓦立克郡利明頓, 19歲的時加入了格林·霍華茲步兵團, 開始了他的軍旅冒險, 曾參加過伊普爾戰戰役。 在兩年後參戰著名的索姆河大會戰。 在戰場上表現英勇, 先後被授予“優異戰鬥勳章”、“軍事獎章”、“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 坦迪是戰爭期間獲得榮譽最高的英軍士兵。 如果他是個軍官的話, 王室毫無疑問會冊封他為騎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滿載榮譽的士兵, 卻因一個不起眼的舉動, 改變了世界歷史, 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法國小鎮瑪律寬渡口戰鬥中, 坦迪的步兵團被德軍重機槍壓制, 此時, 坦迪一下子跳出戰壕, 只剩一人靠近敵軍陣地, 消滅了德軍的機槍手, 然後冒著炮火鋪設木板, 使得英軍順利突破, 大敗德軍, 德軍撤退。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 歷史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在坦迪的視野中, 出現了一個德軍的傷兵, 一撅一拐的走了出來。 坦迪的槍口瞄準了這個傷兵, 而這個傷兵也發現了坦迪的槍口指著自己, 因為精疲力竭, 沒有奔跑也沒有掙扎, 兩人互相對視著

“我當時的確瞄準了, 但我從來不射殺傷兵, ”坦迪日後回憶起當時戲劇性的一刻, “我讓他走掉了。 ”這個年輕的德國傷兵略略點了點頭, 然後就慢慢走遠了。 而這個傷兵, 就是後來的法西斯首領, 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 只是當時誰都不知道這個決定歷史的時刻。

坦迪很快也就遺忘了這個小插曲,戰後他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1926年,坦迪榮歸故里,娶妻生子,走上了平靜的人生道路。

一戰結束之後,因為國際政治變化,英國首相張伯倫前往德國與希特勒會談,在希特勒的家裡,意外的看到了坦迪的畫像,很是吃驚。希特勒說,“畫中的這個人差點要了我的命,當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再也見不到德國了,上天將我從英國士兵瞄準我的槍口下救了出來。”可想當時張伯倫的內心是多麼的震驚。希特勒還向張伯倫要求,讓他回去好好感謝這位救命恩人。

張伯倫回國後,這件事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引起廣大的關注,英國民眾紛紛表示不可思議,自己國家的英雄士兵,竟然救下了希特勒!

而此事,也令坦迪的後半生痛苦不已,當看到萬千人民因希特勒而陷入戰亂,目睹德國空軍將城市夷為平地,他對一位新聞記者痛苦地感慨道:“要知道這個傢伙會是這樣一個人,我真該一槍斃了他。那麼多人,那麼多老弱婦孺被他殺害,我真是有愧於上帝啊!”

49歲的坦迪曾試圖再次參軍,彌補自己的過錯,但是因為年紀和曾經的重傷未能如願,1977年去世,享年86歲。他的勳章被陳列在格林·霍華茲步兵團團史紀念館,它們將永遠提醒人們記住人類的這個命運時刻。

坦迪很快也就遺忘了這個小插曲,戰後他獲得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1926年,坦迪榮歸故里,娶妻生子,走上了平靜的人生道路。

一戰結束之後,因為國際政治變化,英國首相張伯倫前往德國與希特勒會談,在希特勒的家裡,意外的看到了坦迪的畫像,很是吃驚。希特勒說,“畫中的這個人差點要了我的命,當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再也見不到德國了,上天將我從英國士兵瞄準我的槍口下救了出來。”可想當時張伯倫的內心是多麼的震驚。希特勒還向張伯倫要求,讓他回去好好感謝這位救命恩人。

張伯倫回國後,這件事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引起廣大的關注,英國民眾紛紛表示不可思議,自己國家的英雄士兵,竟然救下了希特勒!

而此事,也令坦迪的後半生痛苦不已,當看到萬千人民因希特勒而陷入戰亂,目睹德國空軍將城市夷為平地,他對一位新聞記者痛苦地感慨道:“要知道這個傢伙會是這樣一個人,我真該一槍斃了他。那麼多人,那麼多老弱婦孺被他殺害,我真是有愧於上帝啊!”

49歲的坦迪曾試圖再次參軍,彌補自己的過錯,但是因為年紀和曾經的重傷未能如願,1977年去世,享年86歲。他的勳章被陳列在格林·霍華茲步兵團團史紀念館,它們將永遠提醒人們記住人類的這個命運時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