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以中國優勢實現科技實力的彎道超車

近日, 英國權威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佈“2018全球100個最有價值的科技品牌榜”。 其中, 中國共有18個科技品牌上榜, 阿裡巴巴、騰訊、華為進入十強,

顯示了中國科技品牌的強勁實力。 阿裡從去年的第八名上升至第七名, 品牌價值近3500億人民幣(549億美元), 是榜單中最有價值的中國互聯網品牌;騰訊、華為緊隨其後, 分列榜單的第八、第九位。 (央視網4月13日)

作為國際五大品牌價值評估權威機構之一, “Brand Finance”的榜單因其專業性和獨立性而受到全球上市公司的廣泛認可。 以阿裡巴巴為首的三家中國公司能夠闖進十強, 不僅證明他們的科技實力已得到國際認可, 更表明一股中國力量正在科技領域迅速崛起, 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矚目。

資料顯示, 中國科技品牌成長速度已經超越歐美企業, 平均品牌價值增速為24.4%, 如阿裡的增速高達58%;相比之下, 美國巨頭Google的品牌價值增速為11%, 微軟則為6%。

這意味著, 儘管中國的科技總體實力距離美國尚有較大差距, 但領軍企業正在加速追趕, 後來居上已經指日可待。 種種跡象表明, 在一些人工智慧至關重要的領域, 中國的話語權越來越重, 比如語音助手、自動駕駛汽車、醫療影像等。 由此也不難理解, 為何美國將貿易大棒指向了中國的人工智慧、資訊技術等高科技行業——減少貿易逆差只是幌子, 真實意圖恐怕是為了遏制和打擊中國的科技進步。

阿裡巴巴、騰訊和華為, 這些最具科技價值的品牌, 國人幾乎耳熟能詳, 因為他們絕非神秘的科技怪獸, 而是深入國人生活並不斷改變國人生活方式的企業。 每個人幾乎都是他們的用戶, 因此也可以說, 他們是在國人共同的見證和參與下成長起來的。

顯然, 龐大的市場是中國科技企業迅猛崛起的核心優勢, 而這恰恰是發達國家並不具備的。

這一切, 當然也拜互聯網時代所賜。 以人工智慧為例, 三要素為互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有了互聯網, 大量的資料生成, 企業通過不斷優化演算法, 生產效率得以迅速提升, 用戶也更容易獲得所需的商品。 當前, 無論是出行、購物, 還是社交、娛樂, 互聯網企業的影子無處不在, 由此產生的海量資料不斷完善著產品體驗, 同時也倒逼企業不斷升級科技水準, 讓用戶更加省心和放心。 誰能先人一步, 誰就會迅速得到市場的獎勵, 進而彙集更多的優質資源, 迅速做大做強。 這方面, 網路購物是最好的實證,

譬如在“雙11”當天, 全球消費者通過支付寶完成的支付總筆數達到14.8億筆, 平均每個中國人在支付寶上完成超過1筆支付。 消費者與商家雙贏的背後, 其實是更多市場力量的協作參與。 資料顯示, 開場5分22秒, 新的支付峰值達25.6萬筆/秒, 刷新全球紀錄。 可想而知, 這塊全球第一的“資料富礦”, 給了國內科技企業多麼寶貴的成長機會, 又多麼令歐美企業眼饞。

除了市場的哺育, 更離不開政府的重視與扶持。 為了抓住這難得的時代機遇, 中國部署了智慧製造等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點專項, 印發實施了“互聯網+”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從科技研發、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勵措施。 國家重視、市場夠大, 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得以迅速做大做強,

進而有能力吸引更多的頂尖人才, 並在科技研發上投入更多。 以阿裡巴巴為例, 2017年研發投入達25億美元, 居中國企業之首。 這意味著, 阿裡將超越IBM、Facebook, 並將縮小與亞馬遜、穀歌研發投入上的差距。 未來三年, 其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 在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等領域為未來20年儲備核心科技。

“掌握核心科技”, 格力的這句廣告語永遠不會過時, 誰能引領科技進步, 誰就會掌握時代進步的主動權。 借助互聯網時代的東風, 用好獨特的中國優勢, 科技領域的彎道超車必然會早日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