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江湖史話:毒梟之王的雙面人生,惡魔與天使的一念之間

漫談江湖(十二):地獄空蕩蕩。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一個遊蕩在麥德林大街上窮孩子, 依靠偷竊和倒賣墓碑為生, 因為不足以果腹, 開始以命換生存, 成為一名職業殺手。 十餘歲的年紀, 就將近代史上的黑手黨教父之一, 被稱為“芝加哥之王”的卡彭視為標杆, 沒人能想到這個窮小子會在發跡後買下卡彭曾經乘坐的防彈車作為紀念, 而且江湖風頭甚至超越卡彭, 這個窮小子就是近代史上毒梟之王, 坐在麥德林販毒集團頭把交椅之上的巴勃羅。 在鼎盛時期, 巴勃羅麾下的精銳私人衛隊達到四萬人,

一度掌握世界超過八成的毒品生意, 帶動麥德林三十萬人的營生。

其後, 巴勃羅創造的巨大利潤與財富, 也是踩著累累白骨的上位之路。 他是一個十足的惡魔, 兼併其他販毒, 對圍剿展開殘忍反擊, 更囂張的是主動出擊向廟堂宣戰, 而且能全身而退有所斬獲。

他的有恃無恐來源於自身的實力, 無論是武力亦或是財力, 巴勃羅儼然擁有自己的毒品王國。 飽經坎坷的幼年經歷, 巴勃羅越發想要成為自己所處江湖秩序的制定者, 以至於處心積慮地染指廟堂, 他主動申請為哥倫比亞償還一百億美元的債務, 但是這又與他大量埋藏現金的習慣形成反差, 不過也吸引著無數人加入到“尋找寶藏”的遊戲中。 這個可以為女兒取暖燒掉百萬美金的毒梟之王, 沒人能讀得懂他的真實想法。

但是這個窮凶極惡的惡魔, 可以在家人面前成為天使, 也可以在超過兩萬五千人因為捲入他的毒品江湖而隕命後, 仍然有遠超這個人數的人, 自發參加他的葬禮。 或許除了名副其實的毒梟之王, “拉美的羅賓漢”的稱呼至少說明在一些人眼中, 他不是一個徹底的惡魔。 原因也很簡單, 那就是巴勃羅傾力打造一個從無到有、盛極而衰的毒品王國, 在這個過程中巴勃羅是絕對的主角, 他的光芒蓋過其他角色, 更重要的是圍剿巴勃羅的各方力量,

“惡”的程度與之不相上下, 畢竟麥德林的毒品, 目的地大都是銷往美國。 所以一群凶獸圍攻一頭困獸, 慘烈的角力背後, 已經不再是正義與否的評判, 在江湖的層林法則中, 從來都是只有生死, 沒有對錯。

最終, 這個近代史上毒梟之王的雙面人生,

遠非隻言片語可以概言。 然而隨著歷史軌跡變更的江湖法則, 還有一條無數江湖人忌憚的諍言, 那就是出來混, 總是要還得。 槍林彈雨中倒下的巴勃羅, 是魔鬼與天使的一念之間。 教父演繹的黑手黨, 精髓在於用了一輩子時間, 只學會了小心兩字, 但是巴勃羅卻忘了這條江湖禁忌, 他的囂張與狂妄, 註定是自取滅亡, 而他一直模仿的卡彭, 也正是因為狂妄而被江湖掃地出門。 一入江湖深似海, 人性難泯歲月催, 一些江湖人曾經是沒得選, 後來想做個好人, 然而救贖已無退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